欒川鄉

欒川鄉

欒川鄉位於洛陽市南部伏牛山區,地處欒川縣城鄉結合部,伊河上游。北魏《水經注》載“世人謂伊水為鸞水,故斯川為鸞川也”。元人修《宋史》始寫欒川。1984年8月與城關鎮分設,始稱欒川鄉。欒川鄉總面積146.13平方千米,轄15個村。欒川鄉自然景色優美,擁有眾多國家級景區,文物薈萃,素以“五多”著稱。名勝眾多,道教聖地老君山;商相伊尹耕莘古地,太清宮朝陽宮等文物古蹟。經濟發達,擁有河南省唯一的省級旅遊產業集聚區,是洛陽旅遊最佳選擇,也成為欒川經濟發展的沃土,目前正努力朝著建設洛陽旅遊名鎮,中原經濟強鎮的目標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欒川鄉
  • 外文名稱:luanchuan xiang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洛陽,欒川
  • 下轄地區羅莊村方村百爐村
  • 政府駐地:縣城君山路
  • 電話區號:0379
  • 郵政區碼:471500
  • 地理位置:欒川南部
  • 面積:146.13平方千米 
  • 人口:38880人(2017)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老君山-雞冠洞國家5A景區、養子溝國家4A景區等
  • 車牌代碼:豫C
概況,區劃沿革,自然資源,氣候資源,旅遊資源,自然,人文,知名景區,基礎建設,科教文衛,轄區名校,教育事業,科技發展,文化建設,衛生建設,經濟概況,工業,農業,勞務輸出,交通運輸,餐飲服務,經濟發展,地圖信息,

概況

欒川鄉地處欒川縣城東西兩側,總面積146.13平方千米,轄15個行政村,38880人(2017),三分之二的行政村被列入縣城規劃區。縣城建設的日新月異,使欒川鄉正逐步成為欒川縣新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商貿中心。
欒川鄉鄉域歷史久遠,已發現有七里坪東嶺舊石器遺址和仰紹文化遺址等,鄉境內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擁有北國第一洞雞冠洞、道教聖地老君山、全國最佳休閒度假勝地養子溝3個國家“4A”級景區,洛欒快速通道、縣城南北環線、濱河路、城東路網等構成縱橫交織、方便快捷的交通網路,是一處極好的旅遊渡假休閒勝地。
欒川鄉區位優越。縣城東擴給鄉域發展商貿、房地產、金融、保險等三產業提供了廣闊空間。縣城建設的持續推進,使一大批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交通等重點項目落戶;城鄉一體化建設又使大量外來人口湧入,形成的人流和日趨完善的城市功能給飛速發展的鄉域經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欒川鄉

區劃沿革

代碼:410324200
1984年8月與城關鎮分設,始稱欒川鄉,欒川鄉總面積122.3平方公里。
2006年,轄羅莊村、七里坪村、方村、寨溝村、朝陽村、百爐村等15個村,159個村民組。
止2003年底,全鄉共7906戶,3227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30人)。

自然資源

欒川鄉域歷史久遠,已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及多處仰韶、龍山文化遺址。境內地貌起伏跌宕,南有伏牛山,北為熊耳山,伊河由西向東橫穿全境,構成南北兩山夾一川地勢。鄉境山泉澗溪遍布,直接流入伊河的大小支流18條,大部長年流水,少數旱季乾涸。主要支流有大雙堂溝河、城址溝河、十方院溝河、寨溝河、養溝、葛板溝河、百爐溝河等。
欒川鄉境內奇山秀水,風景如畫,氣候宜人,是一處難得的旅遊避暑勝地。“伏牛三鼎”冠群景之首,東鼎老君山,中鼎壓塌坪,西鼎娘娘垛,海拔分別為2192米、2052米、2072米,構成伏牛三峰鼎立,氣勢雄偉峻秀,景色嫵媚多姿。
欒川鄉自然景色優美,名勝眾多,文物薈萃,素以“五多”著稱。名勝多,境內有被譽為“北國第一洞”的雞冠山溶洞,更有氣勢雄偉、風姿綽約、“秀壓五嶽”的老君山;古蹟多,有商相伊尹耕莘古地,有太清宮、朝陽宮等明太子慈烺流落欒川留下的眾多文物古蹟;山寨多,有唐代巾幗英雄樊梨花練兵拒敵的樊梨花寨,還有韓山坡寨、核桃凹寨等;洞穴多,有神奇詭異的過風洞,鬼斧神工的雞冠山姊妹洞和城寺溝溶洞、柏油溝蓮花洞等;瀑布多,僅養子溝、寨溝、十方院西溝就有黑龍潭瀑布、白水瀑布、羅圈瀑布等10餘處雄偉壯觀的瀑布及眾多的中小瀑潭。
1993年,投資80餘萬元,建成了雞冠山溶洞的外圍景區——雞冠山風景區。1996~1999年,先後投資580萬元,建成了寨溝水上樂園風景區,是理想的避暑旅遊勝地。

氣候資源

欒川鄉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2.4℃,年日照2103小時,無霜期198天,年均降水量872.6毫米。年降水量最高達1386.6毫米,最少403.3毫米。 由於氣候差異,形成三個小氣候帶。一是東北部熱溫帶,包括潭頭等,海拔460米左右,年均氣溫13.7℃,年均降水量737.9毫米,日照2292小時,無霜期210天左右。二是中南部溫涼濕潤帶,包括城關等地,海拔750米左右,平均氣溫12.0℃,平均降水量872.6毫米,日照2102小時。三是是西部寒冷濕潤帶,包括三川、冷水等地,海拔1250米以上,年均氣溫9.4℃,年均降水750毫米,日照1800小時,光照不足,無霜期短(一般在150天左右),冬季長達105天以上。
欒川鄉地理特徵欒川鄉地理特徵
欒川鄉礦產資源主要有鉛、鋅、鐵、錳、黃金等,其它有石煤、石灰石、大理石、花崗岩等。境內林地面積大,野生動植物豐富,老君山自然保護區為動物棲居王國和植物保庫。中藥材有連翹、黨參、天麻、豬苓等200餘科1000餘種。土特產品有板栗、核桃、生漆、猴頭、木耳、蕨菜等。

旅遊資源

自然

欒川鄉境內奇山秀水,風景如畫,氣候宜人,是一處難得的旅遊避暑勝地。“伏牛三鼎”冠群景之首,東鼎老君山,中鼎壓塌坪,西鼎娘娘垛,海拔分別為2192米、2052米、2072米,構成伏牛三峰鼎立,氣勢雄偉峻秀,景色嫵媚多姿。城西4公里的雞冠山溶洞,洞中粉壁銀妝,規模宏大,被譽為北國第一洞。
欒川鄉旅遊資源欒川鄉旅遊資源
河南老君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欒川鄉城東3公里處,是秦嶺余脈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00米,原名景室山。後因西周朝“守藏室史”李耳到此歸隱修煉,並被道教尊為太上老君而被唐太宗易名為“老君山”,沿襲至今。山頂太清觀始建於北魏,歷代重修,唐代尉遲敬德曾監工重修,明朝最為鼎盛,鐵椽、鐵瓦、金碧輝煌,千百年來,一直是豫、陝、皖、鄂等地眾香客朝拜的中原道教聖地。
老君山景區現有農家賓館25家。老君山交通便利,可進入性強,距洛陽機場148公里,緊鄰洛欒快速通道,景區內鋪設三級水泥公路13.5公里,人行步道34公里。老君山景區配套設施完善,可以滿足遊客的吃、住、行、游、購、娛各種要求,購物廣場,不僅有全縣共有的香菇、木耳、核桃、玉米糝等地方特產,而且還有根據《史記》中司馬遷對老子的記述的老子騎牛像,以及依據河南鹿邑老子故里、河南欒川老君山、河南靈寶函谷關和陝西周至樓觀台以及北京白雲觀等專家人士的指點,歷經兩載耀世而出的“太上老君”金像。
欒川西4公里處有一座山, 山腰有一天然石灰岩溶洞, 名叫雞冠洞。此洞斜入地下,長達千多米,奇麗深幽,被稱為北國第一洞。洞內形成六座數十米高的巨大廳堂,分迎賓廳、瑤池宮、白塔殿、乾泥井及奔流不息有頭無尾的洞中河和深潭等景點。洞中石灰質水溶液天然滴凝形成的石柱、石塔、石瀑、石川、石花、布滿廳堂四壁,瓊林玉樹,千姿百態,儼然藝術殿堂、晶瑩剔透的海底龍宮、夢幻 樂途遊民部落五周年 2007西藏聖地婚禮 航空旅行白皮書 黃金周出遊全攻略 中的童話世界。舊《欒川志》記 :“雞冠洞,有四殿,如龍蛇之窟。”

人文

東鼎老君山,又名景室山,為道教始祖李耳歸隱修煉之所。

知名景區

欒川鄉老君山國家森林公園 (國家AAAAA級景區)
欒川鄉雞冠洞地質景區 (國家AAAAA級景區)
欒川鄉養子溝旅遊休閒度假區  (國家AAAA級景區)
欒川鄉寨溝景區 洛陽新八大景區之一
欒川鄉鼎室山景區
欒川鄉蝴蝶谷景區
欒川鄉倒回溝景區
欒川城東濱河大道遊覽區

基礎建設

優越的區位優勢。欒川鄉地處城郊,其中羅莊、七里坪、西河、朝陽、方村五個村已被列入縣城規劃區,洛欒快速通道穿越鄉境,把洛陽至欒川的行程縮短為2個小時,全鄉12個村公布在公路沿線,交通十分便利。
欒川鄉基礎建設欒川鄉基礎建設
豐富的旅遊資源。鄉境南部一線生態旅遊資源豐富,這裡山峰峻秀、奇石林立、林木茂盛、水源清澈、瀑布壯觀,集全縣山水之大成,已開發了老君山、雞冠洞、養子溝、石籠溝和寨溝等風景名勝區;西南一線有眾國北方最壯觀的地下溶洞群,已開發的有雞冠山溶洞。
完善的基礎設施。境內除主幹道路——洛欒快速通道外,鄉村砼路50餘公里,15個村全部通柏油路和砼路,完成組組通砼路75公里,戶戶通砼路35公里。村村通電話、電視。水源充沛,水利設施配套,電力供應充足。
巨大的發展潛力。縣城建設日新月異,欒川鄉已成為縣城開發和建設的主戰場,行政事業單位、廠礦企業紛紛入駐,羅莊、七里坪村已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全縣最大的旅遊產品大市場、奇石交易市場、建材交易市場先後建成,產業結構不斷得到最佳化升級。

科教文衛

轄區名校

欒川縣第一高級中學(城東新校區)
欒川鄉第一初級中學(又名朝陽中學,欒川縣第一高級中學國中部)
欒川鄉第二初級中學(有名慧光中學)

教育事業

2000年,全鄉共有幼稚園17所,31班,幼兒778人,幼兒教師23人。村完小13所,中心校2所,教學班102個,在校學生3134人,教師171人。
1990~1994年,全鄉籌建兩所初級中學。欒川鄉第一國中設朝陽村,占地1.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780平方米,投入170萬元,教學樓1幢,4層,52間,24班規模。2009年,欒川縣第一高級中學在城東新區建設新校區時合併欒川鄉第一初級中學,欒川鄉第一中學改名欒川縣第一高級中學國中部。現欒川鄉第一初級中學有國中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和高中部一年級、二年級再此學習。欒川鄉第二國中又名慧光中學,設雙堂村,占地3664.8平方米,建築面積1789平方米,投入45.5萬元(其中台胞靳天鎖捐贈25萬元),教學樓1幢3層33間,住宿樓1幢3層30間。2000年,全鄉國中有教學班34個,學生1753人,教職工116人。
1996~2000年,全鄉中、國小教育成績斐然。初等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入學率和中等教育完成率均達100%。1996年,“兩基”達標順利通過省驗收。1998年,掃盲工作經國家驗收合格。1999年,全鄉獲國家級優秀教育教學論文獎9篇,省級5篇。

科技發展

1993~1995年,欒川鄉在樊營村建蔬菜日光溫室100餘座。1996年,成立食用菌技術推廣站,全鄉種植食用菌10萬袋。1997年,僅百爐村就發展代料香菇15萬袋,成活率90%。1998年,調整產業結構,推廣天麻有性繁殖,養子溝、後坪兩村繁殖1070穴,成活率96%。1999年,後坪村570穴天麻,共收穫有性一代種子1425公斤,產值11.4萬元。村民高海一穴天麻產16公斤,產值600餘元,創全縣穴產最高紀錄。
1998年,開發土地20畝,建成高標準日光溫室6座和蔬菜保鮮庫1座,年底上市蔬菜貨櫃1000多箱。1999年,擴大規模,開發土地40畝,建高標準日光溫室12座。
2000年,分別在堂上和灣灘等村進行了平衡施肥、糧藥間作等實驗,在溫室中試種櫻桃、番茄、佛手瓜,還引進了美國凱特杏、冬棗等品種。

文化建設

欒川鄉早有民眾自發企業文化活動的傳統,每遇重大節慶日,各村都踴躍參加自辦文藝節目。較有影響的業餘文藝團體是樊營村鑼鼓隊,40多人組成,統一著黃色銀扣勇士服,大鼓7個,大鐃、大鑔各10副,其它配套樂具齊全,演奏曲牌主要有《百姓》、《單雙掛》、《英雄陣》、《閃折腰》、《小蟲鬧》、《雞上架》、《臥虎》、《馬連川》、《撞倒牆》等。演出鏗鏘有力,音色渾厚沉重,演員威風八面,實力雄厚。1995年,參加全縣“鼓王奪標賽”,獲“鼓王”稱號。另外,堂上村的女子鑼鼓隊也有一定名氣。民間舞蹈主要有獅舞、龍舞、高蹺、旱船、竹馬、花鼓等。
1995年以後,堂上、七里坪、樊營、養子口4個村先後成立了業餘劇團,農閒聚會排戲,演練節目,巡迴演出,自娛自樂,深受當地民眾喜愛。《中國文化報》、河南電視台和洛陽電視台都作過專題報導。

衛生建設

欒川鄉成立後仍管轄城關衛生院。時有病床20張,醫療技術人員23人,其中中醫師5人,西醫師3人,藥劑師1人,中醫士1人,西醫士2人,護士2人,助產士2人,初級衛生人員7人。1986年,城關衛生院更名為欒川縣中醫院,由衛生局管理,仍負責欒川鄉醫療衛生防疫等工作。1999年,雷灣、雙堂、西河、羅莊均設有衛生室。

經濟概況

工業

欒川鄉的企業主要有建材、礦業、冶煉和加工業。建材業以機磚為主,全鄉有機磚廠55個,占全縣機磚廠總數的79%,其中鄉辦磚廠2個,從業105人,年產值150萬元;聯戶磚廠53個,從業1206人,年產值2848萬元,效益良好。1992年,企業發展到165個,從業2107人,產值1474萬元。1998年,企業增至211個,從業2090人,產值8011萬元,利潤1148萬元。2000年,全鄉以個體私營經濟為重點,新上項目16個,其中投資50萬元以上項目5個,完成企業總產值1.2億元,營業收入1.06億元,實現利潤1510萬元,入庫稅金510萬元。企業新上項目名列全縣第一。

農業

不斷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廣農業先進技術和優良品種,擴大機耕面積,完成了土地延包30年不變工作,糧食單位面積產量逐年提高。1994~2000年,糧食總產居全縣各鄉(鎮)前3名。200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919元。
欒川鄉養子溝村欒川鄉養子溝村
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蔬菜和油料作物為輔。90年代,百農62、溫麥4號、溫麥6號、溫麥8號和周麥11號等品種普遍推廣,並取得了可喜成果。1996年,堂上村在大旱之年奪得600畝小麥單產467.8公斤的好收成,獲縣、市嘉獎。
玉米種植普遍。1990年起,先後使用丹玉13號、掖單2號和商育1號、掖單19號等玉米新品種,使欒川鄉玉米獲高產。1998年9月19日,市、縣農業科技人員,在玉米豐產開發區堂上村第6組村民朱二妮的2畝承包田裡種植掖單19號品種,實地測量,每畝4100株,畝產高達1159.5公斤,創全縣玉米高產新紀錄。七里坪、樊營、西河等村先後建起高標準日光溫室235座,推廣西粉3號、山東密刺、美國西芹等蔬菜新品種,年創收200多萬元。
全鄉有林地7.58萬畝,其中疏林地621畝,灌木林地4.28萬畝,未成林地2.39萬畝,暫不宜造林地2238畝。1990~2000年,通過封山育林、植樹造林和飛播造林,全鄉森林覆蓋率達65%。
90年代,從事農田勞役和運輸的大牲畜已被農業機械和先進的運輸工具所代替。耕牛數量減少,肉牛和奶牛數量增加。1996年,西河村建起了股份制牧場,引進良種奶牛、肉牛,進行瘦牛育肥,牛奶一度占領縣城市場。1997年,全鄉飼養山、綿羊3718隻,其中山羊當年出欄2472隻。是年,全鄉飼養生豬1.43萬頭,當年出欄7412頭,豬肉產量676噸。西河村5頭以上養豬戶50多家,成為全鄉最大的生豬飼養基地。全鄉雞飼養量迅速發展,樊營村500隻以上的飼養戶近20家,全鄉家禽飼養量13.57萬隻,當年出欄肉雞6.32萬隻,禽肉產量82噸,禽蛋產量326噸。

勞務輸出

1992年2月,欒川鄉有2950人外出打工或承包工程。年創收1200餘萬元。1993~2000年,全鄉有79人到新加坡、南非、模里西斯和阿根廷等國務工,每年創匯15萬美元。

交通運輸

欒川鄉地處城郊,洛(陽)盧(氏)公路貫穿其中,便利的交通條件,促進了運輸業的發展。2000年,全鄉農用汽車、拖拉機375台,客、貨運汽車157部,機動三輪車和機車418輛。除發展農用運輸外,還躋身縣城運輸市場。1998年僅拖拉機和三輪車,創收4731萬元,實現利潤613萬元。

餐飲服務

2000年,飲食服務業270家,均為個體戶,從業326人,年營業額1903萬元,實現利潤480萬元。

經濟發展

欒川鄉年地區生產總值14.91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5億元;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063萬元;完成契稅116萬元,耕地占用稅42.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00元;全鄉民營經濟完成總產值13.5億元,銷售收入13.2億元,對財政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77.9%;全鄉景區接待遊客35萬人次,旅遊產業總收入達8000萬元。新農村建設、城東開發以及社會保障等事業也取得了重要成就。
欒川鄉平菇產業欒川鄉平菇產業
欒川鄉堅持“企業強鄉、旅遊帶動、產業富民、保持穩定”的工作大局,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培育和打造新型企業為目標,積極培植稅源,為鄉域經濟發展提供財力支撐;以旅遊縣城開發為契機,加快城市化進程,推動三產服務業快速發展;以新農村建設為切入點,著力解決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努力實現欒川鄉經濟和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確保增長20%;財政收入確保增長15%以上,達到47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達到3780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0%,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增長23%,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
欒川鄉著重要堅持投資拉動,統籌推進重點項目建設;要全力招商引資,推進民營企業結構最佳化升級;要發展旅遊商貿業,促進第三產業提質提速;要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

地圖信息

地址: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欒川鄉政府(君山西路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