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道河子鎮(隸屬遼寧省鐵嶺縣)

橫道河子鎮(隸屬遼寧省鐵嶺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橫道河子鎮地處長白山南麓余脈薩爾滸之地,鐵嶺市東南邊陲。橫道史稱渾陀河,因努爾哈赤在此地征戰而得名昏頭河,後因蒲河水橫穿鄉境而改名橫道河。橫道鎮於1987年設滿族鄉建制,包括的民族有漢、滿、回、朝鮮、蒙古、錫鉑等族,全鄉滿族人居多,占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努爾哈赤後裔占百分之二,下石村和百貫村是滿族人口比較集中的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橫道河子鎮
地理位置,行政劃分,自然資源,產業,名人驛站,旅遊資源,紅帶溝花谷,雷鋒陳列館,大清神樹,蒲源關帝廟,企業,

地理位置

橫道河子鎮在鐵、撫、沈地區具獨特的區位、交通優勢。鄉域居鐵、撫、沈三市交匯處,是東北獨有的“雞鳴三市”之地。總面積124平方公里,其中村域面積138815畝,耕地40962畝,轄10個行政村,22個自然屯,78個居民組,4740戶,人口15050人。2010年實現人均純收入8237元。橫道相對鐵嶺市而言,素有“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相對沈、撫,屬城市郊區經濟帶。南與撫順的順城區僅一山之隔,距撫順市區19公里,西毗鄰於瀋陽市的瀋北新區,與棋盤山國際風景旅遊區一衣帶水,西北與瀋陽國家森林公園千米之遙。橫穿鄉境的“沈平”公路,原屬清初“赫圖阿拉城”連線“奉天城”的古馬驛道。著名的蒲河之水淵源於想兒山腳下,緩緩流入棋盤山水庫。10個行政村分布在沈平公路兩側。

行政劃分

武家村 橫道河子村 後營盤村 八家溝村 下石碑村 百貫屯村 上石碑山村 東三岔子村 西三岔子村 四沖村 橫河工業園區社區

自然資源

橫道鎮具濃郁的滿鄉情韻,秀麗的山山水水,風景優美,物產豐富。耕地以主產玉米為主,總產量3600萬斤,遼闊的野生榛子園以盛產“清宮貢榛”而著稱,年產量150萬斤以上。以寒富蘋果為主體的新型果園也在不斷壯大之中。廣袤的森林資源遍及大川小壑,林間野菜叢生,菌蘑四野,鮮果滿川。春、夏、秋、冬風景怡人,令人流連忘返。這裡充滿滿清人文景觀,想兒山翹首乾坤,蒲河水細說古今,兩千年古柏神樹屹立於青山坳頭,被稱之鎮鄉之寶。這裡有銅、菱鎂、矽石、石灰岩、玄武岩、花崗岩等豐富的地下礦藏資源,其中玄武岩開發於明末清初,世界著名的瀋陽“一宮兩陵”所採用的石磚、石獅、石馬等石塑材料大部取之於想兒山上的玄武岩。

產業

近幾年來,鎮黨委、政府充分發揮家鄉獨特的區位、交通、資源優勢,提出“工業興鄉,產業富民”發展方略。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吸引了眾多外阜商家來這裡投資興業。堪稱遼北最大的遼寧省靜脈環保園區拔地而起。東北最大的金屬複合板爆破有限公司,彰顯了神奇的高科技含量。興達、福順等企業生產的輕燒鎂遠銷東南亞諸多國家。石料加工業、機械加工、鑄造等工業項目也有了長足的發展。這裡有發達的運輸業,“遼寧日報”曾報導的“耳聽機聲隆隆響,車載農戶奔小康”介紹的就是橫道河子滿族鄉。這裡的絹花業歷史悠久,從工廠到“炕頭企業”,從事絹花業的人群隨處可見,被東北譽為“絹花盛開的村莊”。

名人驛站

這裡是名人驛站,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生活、戰鬥過的第二故鄉。在雷鋒精神的鼓舞下,這裡到處是文明的音符,和諧的旋律。勤勞、善良、豪爽的橫道人民正以嶄新的精神風貌,攜手描繪滿鄉美好燦爛的明天。

旅遊資源

紅帶溝花谷

紅帶子溝村位於鐵嶺縣橫道河子鎮西北部,坐落在與瀋陽棋盤山北部相連的大青山中,周圍群山環抱,村東是東山,村北是關山,村西是煙筒山,村南有一個像影壁的獨立的山。
橫道河子鎮
村北有一道南北走向的漫崗,漫崗兩側是大溝,可謂“兩山兩溝夾一崗”。兩溝之水合流形成小溪,孱孱向南流淌,在村中通過,匯入蒲河。置身紅帶子溝村,覽青山秀水,仿佛進入仙境。
紅帶子溝村有南北走向的兩條筆直的村路,一百餘戶人家的房屋在路兩側整整齊齊排列,井然有序。嚴格按規劃建房,在農村來說,是十分難得和珍貴的。多數都是青磚灰瓦房,舉架不高,但看起來十分漂亮,住著十分舒適,具有濃郁的滿族情調。
紅帶子溝村雖處群山之中,但交通方便,距瀋陽棋盤山風景區僅十餘公里,離橫道河子鎮僅七八公里。

雷鋒陳列館

2014年8月1日,位於鐵嶺縣橫道河子鎮上石碑山村的雷鋒事跡陳列館隆重開館,並免費向市民開放。
雷鋒廣場雷鋒廣場
雷鋒與橫道河子鎮有著密切的關係、深厚的感情,生前他在那裡生活了150天。因公殉職的當日早晨仍工作在橫道河子鎮的下石碑山村。雷鋒在橫道河子鎮工作生活期間留下了許多感人故事,至今廣為流傳。雷鋒雨夜送母女回家的故事;雷鋒省下自己的晚餐送給窮人吃的“三個菜糰子”的故事;軋死村民家禽,賠償又被退還的故事;軍民魚水情深的“兩隻鴨子”的故事等就發生在橫道河子鎮。
雷鋒文化廣場和雷鋒事跡陳列館的建設實現了雷鋒第二故鄉民眾多年的夙願,也為瀋撫鐵地區新增了一處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人們在這裡可以零距離地感受到雷鋒當年生活的場景,尋覓英雄足跡,傳承雷鋒精神。

大清神樹

橫道河子鎮(隸屬遼寧省鐵嶺縣)
大清神樹,位於鐵嶺縣橫道河子滿族鄉紅帶溝村後山岡,樹齡2000年,高25米,樹冠直徑20米,周長3米,被譽為橫道河子滿族鄉鎮鄉之寶。此神樹有三奇:一是龍鳳合株,二是火燒不死,三是群鳥不在神樹築巢。
神樹所在的紅帶溝村內,滿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比例高達99%,系清努爾哈赤皇親後裔,他們聚集在此生活,至今保持著濃郁的滿族生活習俗。目前紅帶溝村作為滿族風情村正處於開發建設中。

蒲源關帝廟

蒲源關帝廟始建於後金初年,近代日軍侵華時期毀於戰火。重建的蒲源關帝廟竣工於2013年底,廟宇占地總面積2500平方米,建築總面積500平方米。廟宇主要由山門(單檐歇山式)、東、西配殿(硬山式)和關聖殿(重檐歇山式)四座殿舍組合而成。殿宇為明清形制,混凝土框架結構,檁以上屋面為木結構。院內分為三個梯次,將山門、配殿和大殿依次沿山坡上行排開。建築群落格局典秀,氣韻中正。
蒲源關帝廟在文化上最顯著的特點,是廟宇中注入了山西運城關公故里豐富的文化神韻。從關帝祖祠敬請來的關宅泥土,尊置於大殿神案,氣盈乾坤;從關帝祖廟敬請來的6棵柏樹,栽種於庭院,翠映天地;從關帝祖祠敬請來的古廟琉璃脊件,鑲嵌於主殿一層脊正中,神光熠熠;從關帝祖祠敬請來的8塊古磚,鑲嵌於關帝聖像前的拜位,觸可通靈;從關帝祖祠敬請來的兩方古老柱礎石,供奉於主殿前的屋檐下,古韻悠悠;從關帝祖廟敬請來的4個拴馬樁,佇立於山門前,威儀凜凜;敬請來的關帝祖祠其它古構建,供奉于山門內,華風浩蕩。。這些能喚起深沉文化思考的歷史古物,賦予蒲源關帝廟一種深邃與精妙的境界。
橫道河子鎮(隸屬遼寧省鐵嶺縣)

企業

遼寧觀陵山藝術園林公墓有限公司:
遼寧觀陵山藝術園林公墓坐落於蒲河源頭,瀋陽、鐵嶺、撫順交界處橫道河子鎮上石碑山村,古稱“鳳鳴三郭”之地,園林幅員5000餘畝。
遼寧觀陵山藝術園林系省民政廳批准經營性公墓。秉承‘科學布局,文化領先,傳承孝道’之宗旨。以實現:東北最大,理念最新,服務最佳的藝術園林式墓園為奮鬥目標。已打造成為集公墓、關帝廟、旅遊、大集、登山、垂釣、採摘、休閒觀光為一體,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標準藝術園林。
這裡,既是一個富含文化底蘊,具有生命傳承意義的神聖之地,又是一片讓逝者安息、生者留憶的長青之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