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澗鄉(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下轄鄉)

橫澗鄉(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下轄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橫澗鄉地處盧氏縣城鄉結合部,距縣城西南15公里,轄25個行政村(2018年4月行政村合併,合併前32個村),302個居民組,8043戶,30762人,總面積248.697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萬畝,是盧氏縣人口數量第二、區域面積第四大鄉鎮。目前全鄉共有11個省定貧困村,6個縣定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879戶6067人,貧困發生率19.7%,約占全縣貧困總人口的1/10,是全縣扶貧開發重點鄉鎮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橫澗鄉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河南省
  • 下轄地區:橫澗村、寺上村、董家村、陳家楞村
  • 地理位置:盧氏縣城西南15公里處
  • 面積:248.6974平方公里
  • 人口:30762人 
  • 代碼:411224201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行政區劃,交通建設,自然資源,經濟發展,社會事業,旅遊資源,特色產業,紅色歷史,文化特產,

歷史沿革

1958年建中阿友好公社,1982年更名橫澗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248.6974平方千米,人口3.2萬,轄橫澗、陳家坡(今陳家堎)、西耿家(今耿家)、畜牧、樺櫟樹、淤泥河、蔣槽、寺上、下柳、白土坡、杜家嶺、董家村、七寸街(今七寸)、熊耳、車場(今車廠)、吳家、營子、林場、照村、衙前、雷家村、韓家山、代家、大村、大幹、馬窯、薛家溝、莊溝(今壯溝)、青山、碾盤、石棗河、馬莊河32個行政村。

地理位置

橫澗鄉地處盧氏縣城鄉結合部,距縣城西南15公里,東與文峪相接,北隔洛河與城關鎮相望,南以熊耳山、老界嶺為界與湯河、五里川相連,西以螞蟻嶺為界與雙龍灣鎮相鄰。

行政區劃

橫澗鄉轄25個行政村,302個居民組:轄橫澗、陳家堎、畜牧、樺櫟樹、淤泥河、寺上、下柳、杜家嶺、董家村、七寸、熊耳、車廠、吳家、營子、照村、衙前、雷家村、韓家山、代家、大村、大幹、馬窯、薛家溝、青山、馬莊河村。(302個居民組)

交通建設

隨著大交通事業的蓬勃發展,國道209、三淅高速公路和蒙華鐵路穿境而過,緊鄰三淅高速盧氏站出口,正在建設中的蒙華鐵路盧氏火車站便選址在橫澗鄉照村。另外,有4個行政村約3平方公里區域面積被劃入縣城規劃區。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後發優勢顯著。

自然資源

作為我國南北氣候生物地質交界線的熊耳山,巍然坐落於橫澗鄉南端,成為一道天然屏障,以其險峻、雋秀、靈毓遠近聞名;豫西梅花因成功破解南梅北移難題,香飄中南海而成為本鄉又一靚麗名片。全鄉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礦產、生態資源十分豐富,並具有較大的潛在價值,森林覆蓋率達78%。

經濟發展

按照“農業強鄉、旅遊名鎮、交通樞紐、副中心城鎮”的目標定位,突出脫貧攻堅、特色農業、鄉村旅遊、重點項目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五大中心工作,強化責任,主動作為,狠抓落實,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使全鄉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社會事業

加大教育、文化、衛生投入,民生工程再添新彩。實施橫澗中心國小易地新建工程,新建淤泥河等4個村文化活動廣場,新建大村等4個村的標準衛生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基本養老保險達到全覆蓋。同時,強化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組織12次清掃行動,關停衙前村3家“小散亂差”企業,確保我鄉環境衛生整治效果,提升整體環境。

旅遊資源

橫澗鄉圍繞“三線一廊”旅遊布局,結合橫澗“一山一谷三道川”的區域特點,實施旅遊扶貧項目,一是增強馬莊河生態藝術谷的建設。二是擴大橫澗鄉休閒採摘觀光農業規模,寺上村山里百姓林果專業合作社擴大草莓種植面積50畝,形成集觀光、採摘於一體的休閒遊。三是完善淤泥河美麗鄉村旅遊建設內容。發展以蠶桑為主題的鄉村游,打造鄉村游的新亮點,成功舉辦第二屆桑葚採摘節。

特色產業

一是在熊耳等7個村800箱中蜂改良項目已全部結束。二是完成全鄉1萬畝紅薯種植,建設手工粉條加工車間2個,目前,大幹村加工車間已投入使用,開始生產,董家村加工車間開始建設,橫澗手工粉條產業已形成規模,並向專業化發展。三是落實戶上項目49個,在大村、代家發展128戶500畝朝天椒。在七寸、畜牧村發展1000畝射干種植。在全鄉9個村發展天麻、茱苓、丹參、生地等4500餘畝中藥材,已成規模,收效明顯。四是在吳家、畜牧、樺櫟樹等7個村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已建成併網。

紅色歷史

1932年11月19日,賀龍率領的紅三軍1.5萬人翻越桐柏山,經欒川進入盧氏到達縣城南岸的橫澗河川,軍營就駐紮在橫澗鄉的韓家山村,在此休整兩天后轉戰陝南。1934年12月5日,紅二十五軍3000餘人在軍政委吳煥先率領下,由欒川進入盧氏,當晚就宿營在橫澗鄉的下柳村望雲庵,後攻克蘭草鐵索關進入陝南,建立鄂豫陝革命根據地。1939年,中共豫西省委派人來到盧氏縣開展抗日運動,秘密成立地下中共盧氏縣委,縣委舊址就位於橫澗鄉的營子村,點燃了山城革命火種。新中國成立後,1958年8月,盧氏縣委以橫澗中阿友好集體農莊為核心成立了盧氏縣第一個人民公社,被定名為中阿友好人民公社。

文化特產

鄉內人文薈萃,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8000多年前,我們的先民就已經在這裡繁衍生息了,留下了珍貴豐厚的岡台古文化遺址。據文物專家考證,定義為仰韶和龍山文化時期的新時期時代文化遺址,在這裡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