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溪鎮(浙江省蘭谿市橫溪鎮)

橫溪鎮(浙江省蘭谿市橫溪鎮)

位於浙江省中西部,蘭溪、金華、義烏、浦江四縣(市)交界處,蘭谿市的北大門。 面積82.6平方公里,2016年行政村撤併後,轄15個行政村,分別建於隋、宋、元、明時期,人口有25275人(2017年)。全鎮有耕地面積10731畝。47省道穿鎮而過,距省會杭州160公里,連線義烏快速通道,距義烏國際商貿城、義烏機場20分鐘車程。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工、商、貿繁榮。蓄水1100萬立方的城頭水庫水資源豐富,水質優,大口逕自來水供水管線已埋布至工業園區,為本鎮工業、農業發展提供基 礎保證。蠶繭、冷水茭白、紅高粱、紅辣椒、蜂產品等農副產品資源豐富;工業已 形成絲織輕紡及旅遊文化用品二大“塊狀經濟”,行業主要以絲綢、化纖、輕紡、 旅遊文化工藝用品、食品、建材等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橫溪鎮
  • 外文名稱:HengXiTown
  • 別名:蘭溪北大門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浙江省蘭谿市
  • 下轄地區:26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國慶村
  • 電話區號:0579
  • 郵政區碼:321118
  • 地理位置:蘭溪浦江義烏金華四縣市交界處
  • 面積:82.6平方公里
  • 人口:25275人(2017年) 
  • 方言:吳語婺州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城頭風景區、青山岩、麂獅岩、天山公園
  • 機場:義烏機場
  • 火車站:義烏火車站、蘭溪火車站
  • 車牌代碼:浙G.B;浙G.W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旅遊概況,

建置沿革

明代就設橫溪集市,工、商、貿歷來繁榮。因位於梅溪南岸,又有蜀溪在此橫入梅溪而得名橫溪。唐鹹亨五年(674),橫溪隸屬蘭溪縣。天寶十三年(754)劃歸浦江縣管轄,1959年12月,仍劃歸蘭溪縣,屬梅江公社蜀山管理區。1961年建立蜀山公社,1983年5月,政社分設,劃分為蜀山、雙溪、漁塘下、白棗、宋宅鄉,1985年撤鄉建鎮,五鄉合併稱橫溪鎮。
1996年,面積82.5平方千米,人口2.5萬人,轄國慶、新勝、城頭、梅坑、施宅、雙溪、於街、桐梧嶺、陳派宅、前湖、漁塘下、上甲山、沈宅、宋宅、下溪前、金村、橫塘、大斯、里董金、店丘、通津橋、何塢、胡宅、西塘下、田畈周、立平頭26個行政村。2004年,橫溪鎮與墩頭鎮、白沙鄉合併設立梅江鎮。2007年11月6日,浙政函[2007]158號批覆同意設立橫溪鎮建制,將梅江鎮國慶、新勝、施宅、漁塘下、陳派宅、虞街、桐塢嶺、前胡、上甲山、雙溪、沈宅、梅坑、城頭、立平頭、上橫塘、宋宅、里董金、金村、通津橋、下溪前、大斯、店丘、何塢、胡宅、西塘下、田畈周等26個行政村劃歸橫溪鎮管轄,鎮政府駐國慶村。2008年1月正式恢復橫溪鎮。
2016年初,蘭谿市進行行政村規模調整,橫溪鎮涉及20個行政村的撤併,其中下溪前村、金村併入宋宅村;店丘、何塢併入通津橋村;大斯、橫塘合併為鳳凰村;立平頭村併入國慶村;上甲山村與沈宅村合併為新聯村;漁塘下村與前湖村合併為漁塘村;陳派宅村併入施宅村;梅坑村併入城頭村。本次調整後,橫溪鎮轄國慶村、新勝村、宋宅村、通津橋村、鳳凰村、城頭村、新聯村、漁塘村、施宅村、虞街村、里董金村、田畈周村、西塘下村、胡宅村、雙溪村等15個村。
橫溪鎮行政區劃圖橫溪鎮行政區劃圖

行政區劃

330781112:~200121國慶村~201121新勝村~202121施宅村~203220漁塘下村~204122陳派宅村~205220於街村~206220桐塢嶺村~207220前胡村~208220上甲山村~209122雙溪村~210220沈宅村~211220城頭村~212122梅坑村~213220胡宅村~214220西塘下村~215220田畈周村~216220立平頭村~217220宋宅村~218220橫塘村~219220里董金村~220220金村~221220通津橋村~222220下溪前村~223220大斯村~224220店丘村~225220何塢村

旅遊概況

橫溪鎮旅遊人文資源分布圖橫溪鎮旅遊人文資源分布圖
·城頭風景區
城頭風景區青山蒼穆,泉流碧澄,滿眼奇岩怪石,遍山鳥語花香,素有“小桃源”之稱。景區與義烏、浦江相連線,以山光水色為自然依託,人文景觀為主題,著力挖掘傳說中的朱元璋、黃巢起義軍的遺蹟,並與山、水、石、林、廟融為一體,擬開發為:以攬自然勝景,探險尋寶為特色的,兼有休養度假,水上活動和登山等旅遊觀光風景區。
1、城頭水庫:景區內的城頭水庫,水面面積為1427畝,庫容達1100萬立方米。水庫四面環山,中有小島,壩址下游有0.8公里的峽谷(俗稱小山峽),可供漂流,划船,並有二級雙曲水泥拱壩發電站(年發電量為130萬度),溢洪道形成壯大的人造瀑布,氣勢非凡。庫區集雨面積達21平方公里。
城頭水庫城頭水庫
2、龍門:名山異水秀龍門,龍門山澗有龍潭。城頭水庫東北角,即樹塢坑山壠口,二邊山峰對峙,巨石峭崎,儼如門扉,即為“龍門”。清朝周禮有《龍門山澗》詩云:“萬斛流水細澗流,龍門常帶劍光浮;深彎九折深無際,何處尋芳古渡頭。”
3、 龍潭飛瀑 :沿山路小澗而上,林木蒼天,翠竹叢叢,至半山腰,瀑布劈崖飛瀉而下,分上、下二瀑,氣勢非凡,十分壯觀。上瀑高約三十米,瀉入一深潭中,綠不見底(傳說大部份水從潭中山腰流往浦江白石原龍潭中),神奇非凡,潭水四跌,水星飛散。自潭而下為下瀑,高約二十米,潭巔有龍角、龍口、龍項等,潭水清澈可鑑,碧波凝翠,使人心澄目清,心曠神怡。相傳常有“神龍”出沒,號稱“三縣第一潭”。清朝陳心亮有詩云:“龍井澄千尺,潛居未大觀;丈夫鱗甲起,天地一深潭。”  
龍潭飛瀑龍潭飛瀑
4、龍皇廟:龍潭邊建有龍皇廟一座,塑有龍皇,太子等神象,供百姓鑒仰祭祀。
5、龍門書院遺址:邁龍門平曠處有廢墟一堆,據《陳氏宗譜》載:明開國文臣宋濂在此創辦龍門書院。
6、奇岩怪石:龍潭上山澗,有奇岩怪石,其中有烏龜石,還有雲頭岩、天鵝孵卵等形象畢真,栩栩如生。
7、白將軍廟:相傳朱元璋,當年被陳友亮士兵追逼,隨衛的白將軍拚死抵擋,讓主公抽身先北,以至二人失散。追兵退後,白將軍追尋主人,探知朱元璋已逃至馬岑,就夜趕來,途中詢問路程,農夫含糊說“足有數千丈”。白將軍猜想主公必已遇難,遂持劍自刎而死,百姓為頌攢他的忠誠,在他自刎處建了“白軍廟”。
8、蘇州殿:相傳朱元璋和其妻逃難至此,因追兵已近,妻為不拖累於他,自殺而死,後來朱元璋登基金陵,為了感激妻子的恩德,建廟塑像,供人鑒仰祭祀。
9、十萬藏軍洞:也叫黃山洞,相傳鵝毛尖在古代是兵家必爭之地。公元878年,山東籍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率十萬起義軍進駐鵝毛尖時,被緊追不捨的官兵圍困在黃山的山谷之中。為了迷惑敵軍,黃巢命手下在四面八方的山頭上插上千面旗,到了夜晚則點上萬盞虹燈……敵軍見勢不敢進入山谷,黃巢又從起義軍中選出壯士開鑿山洞,等山洞開鑿完畢,十萬起義軍就從山洞悄悄突圍……為了紀念黃巢,當地老百姓就把起義軍帥府駐地叫做黃山,那新鑿的山洞就叫黃山洞。
10、 一線天 :從馬嶺口往雞冠背山峰頂望, 有一岩石,似一針線穿孔,奇象非凡,也叫“一線亮岩”。在雞冠背,還有“狐狸岩”、“猴子送子”等都非常形象。
11、 五指石筍 :在馬嶺峰頂,有多處石筍,其中有一處,似五手指,從不同側面看又象“尼姑望月”,因此稱“五指石筍”又稱“尼姑望月”。
馬嶺石筍馬嶺石筍
12、 石和尚披衣和三接石 :在蘭溪與義烏交界處的石崗山上,蘇州娘娘殿附近,有“二接石”(每塊數十噸重之石接應),“石和尚披衣”
13、麂獅岩:國慶行政村湯塢自然村後面有個大岩洞,原先岩洞一側麂跑獅走,風景特異,當地人稱為麂獅岩。後來,朱元璋逃避陳友諒的追兵至此,被蜘蛛布網所救,此岩洞改為蜘蛛岩,又稱蟢絲岩。
相傳,大明開國文臣之首宋濂成名前,曾三次來麂獅岩拜訪一代名儒柳貫。柳貫是離麂獅岩千米路程的橫溪人,曾擔任元朝翰林待制等職,是遐邇聞名的飽學之士。晚年,他為更好著書立說,特地在麂獅岩結草為廬。
麂獅岩麂獅岩
14、馬嶺口怪石飛瀑:位於馬嶺口楊橫線公路旁有一處高數十米的懸崖峭壁聳立其間,旁邊的山崖更有飛瀑傾瀉而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