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生物學解釋)

樹(生物學解釋)

樹是具有木質樹幹及樹枝的植物,可存活多年。一般將喬木稱為樹,主幹,植株一,分枝距離地面較高,可以形成樹冠,樹有很多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樹
  • 外文名:Tree
  • 組成部分:根、乾、枝、葉
  • 生長環境:地下
  • 類別:植物
樹的構造,主要構造,樹幹構造,繁殖方式,生態意義,忠告建議,

樹的構造

主要構造

樹的主要四部分是根、乾、枝、葉。樹根一般在地下,在一棵樹的底部有很多根。
顯示樹根、樹冠顯示樹根、樹冠

樹幹構造

樹幹的部分分為五層。第一層是樹皮。樹皮是樹幹的表層,可以保護樹身,並防止病害入侵。在樹皮的下面是韌皮部。這一層纖維質組織把糖分從樹葉運送下來。第三層是形成層。這一層十分薄,是樹幹的生長部分,所有其他細胞都是自此層而來。第四層是邊材。這一層把水分從根部輸送到樹身各處,此層通常較心材淺色。第五層就是心材。心材是老了的邊材,二者合稱為木質部。樹幹絕大部分都是心材。

繁殖方式

1、種子
2、插枝
3、嫁接

生態意義

1.樹木能調節氣候,保持生態平衡,樹木通過光合作用,吸進二氧化碳,吐出氧氣,使空氣清潔,新鮮。一畝樹林放出的氧氣夠65人呼吸一輩子。
2.樹能防風固沙,涵養水土,還能吸收各種粉塵,一畝樹林一年可吸收各種粉塵20-60噸.。
3.樹林能減少噪音污染。40米寬的林帶可減弱噪音10-15分貝。噪音的污染對人類的生活、學習、工作、休息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可以說是人們的“敵人”。因此我們更要重視植樹造林。噪音還可以使人類在長期的生活中聽力減弱、耳聾、變傻,心臟、血壓、神經等出現異常。甚至,還能讓人在長期的噪音煎熬下死亡。這樣樹林就能使噪音減小四、五倍。
樹木遭到破壞樹木遭到破壞
4.樹木的分泌物能殺死細菌。空地每立方米空氣中有3,4萬個細菌,森林裡只有300-400個。
植樹造林是我們每個公民的義務,國家還專門規定了在三月十二日這天為植樹節。植樹造林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好處。
5.樹可以減低溫度,和提高濕度。30度氣溫可以降到20度左右。

忠告建議

人類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是造成生態失衡的主要原因。亂砍濫伐、毀林開荒、過度放牧等,會破壞森林和草場,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沙塵暴頻繁出現。不合理的開發、占用土地,使耕地面積日益減少。
樹
我們了解了植樹造林這么多的好處,我們就更要自覺履行植樹造林的義務,為創造我們美好的家園奠定基礎。植樹造林不僅對於人類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環境效益,而且對於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