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思維方法

模擬思維方法

模擬思維方法又稱模型思維方法,是指建立同對象客體(原型)相似的模型來模擬原型,藉以揭示對象客體的本質與規律的思維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模擬思維方法
  • 外文名:Method Of Simulating Thinking
  • 類型:定義概念
  • 又稱:模型思維方法
方法步驟,分類,套用舉例,推論分析,

方法步驟

套用模擬思維方法,一般有以下幾個主要的思考階段和方法步驟:
模擬思維方法
研究原型進行抽象,在對研究對象(原型)研究分析的基礎上,對於模型的設計進行理論抽象; 仿照原型建立模型,根據理論設計和抽象,建立適當的物質模型; 創建條件模擬實驗,將模型置於與原型相似的條件下進行實驗考察; 類推原型找出異同,將模擬實驗的結果類推到原型上去,以探索研究對象的內在本質,並進一步找出模型與原型之間相似和相異點。

分類

模擬思維方法根據所用的模型與原型相似的不同情況和特點,可以分為物理模擬方法和數學模擬方法兩大類型,前者以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物理相似為基礎,後者以模型和原型之間的數學相似為基礎。其中物理相似既包括無機界的物理相似和化學相似,也包括有機界的生理相似和病理相似。模擬思維方法廣泛套用於各種科學研究、工程設計與施工、人體生理與病理研究、各類生產企業建設、自動控制系統工程、能源系統工程、環境系統工程、海洋和空間科學技術的研究與設計等眾多的領域,具有極大的實用價值和科學意義。

套用舉例

例如,美國科學家米勒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問題,套用的便是模擬思維方法。根據生命起源的化學演化最早發生在原始地球大氣中的奧巴林—尤里假說,1953年米勒用甲烷、氨、氫、水蒸氣等,按一定比例合成混合氣體來模擬原始地球的大氣,又用電弧施行火花放電來模擬原始地球的雷電。經過一個星期的模擬實驗後,檢查發現生成物中共得到了五種構成蛋白質的重要胺基酸。米勒創造性地將模擬實驗方法引入地球生命起源這個重大難題的研究之中,並取得了劃時代的突破,就因為他很好地套用了模擬思維方法的緣故。其實,在近代科學技術史上,從模擬思維方法受到啟發,然後巧妙地設計模擬實驗,從而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也不乏其人。諸如1829年法國科學家柯西用模型梁和板做的振動模擬實驗,1869年弗魯德為造海船而做的模擬實驗,20世紀韌美國萊特兄弟研製飛機時,先造小飛機(模型)進行“風洞”(模擬高空大氣的高速鼓風實驗室)實驗,等等。

推論分析

模擬思維方法可為人們得到對方思維模型。在與人交流時對方的所做的每件事,所說的每句話,都是通過對方大腦思維所得出的結果。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經歷和不同的思維方式,這個過程可以做出不同的思維模型。而這個思維模型理論上是可以做到和其本人思維一致。但是所需要的信息是非常龐大的(包括基因血型、經歷、等等)。人在做出判斷的時候,是會根據自身經歷進行判斷而做出處理。這個思維模型如果要與其本人一致,需要非常龐大的測試實驗。要考慮一切外在因素與內在因素。這個是理論上的思維一致。
不過,如果只需對某些事情進行模擬,那思維模型需求的數據就相對的較小。而可以達成一致的判斷。這裡可以進行反推。如果發現對方做了一件事情,那么他為什麼會做出這件事情? 這就可以建立一個思維模型,對什麼樣的人有過什麼樣的經歷,才會做出這件事情進行逆推。這需要大量的訓練才能做到相對接近的思維模型。當然有些人的經歷多,活的久,見識廣,他們自然而然會形成各種類別的思維模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