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頻率

標準頻率

頻率,是單位時間內完成周期性變化次數,是描述周期運動頻繁程度的量,常用符號fν表示,單位為秒分之一,符號為s-1。為了紀念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的貢獻,人們把頻率的單位命名為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而標準頻率是計算機某一部件正常工作時的頻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標準頻率
  • 外文名:Standard frequency
  • 機器:計算機硬體
  • 廣義:非標準頻率下的行為及相關行動
定義,單位,超頻,

定義

物質在1s內完成周期性變化的次數叫做頻率,常用f表示
標準頻率是計算機某一部件正常工作時的頻率。

單位

物理中標準頻率的基本單位是赫茲(Hz),簡稱赫,也常用千赫(kHz)或兆赫(MHz)或吉赫(GHz)做單位。1kHz=1000Hz,1MHz=1000000Hz,1GHz=1000MHz。

超頻

任何一個對計算機硬體感興趣的發燒友對超頻都一定不會陌生,但是更多PC的使用者們可能對此並不十分清楚,所以什麼是超頻的這個問題,還是先向大家講述一下吧!
嚴格意義上的超頻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是指任何提高計算機某一部件工作頻率而使之工作在非標準頻率下的行為及相關行動都應該稱之為超頻,其中包括CPU超頻、主機板超頻、記憶體超頻、顯示卡超頻和硬碟超頻等等很多部分,而就大多數人的理解,他們的理解僅僅是提高CPU的工作頻率而已,這可以算是狹義意義上的超頻概念。英文中,超頻是"OverClock",也被簡寫成OC,超頻者就是"OverClocker",它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超越標準的時鐘頻率,因此國外的朋友們也認為讓硬體產品以超越標準的頻率工作便是超頻了。而至於超頻的起源已無法考證,誰是始作俑者更是無人知曉,其起源大概是從生活在386時代的前人開始嘗試,超頻的發展還是依然有跡可尋。
有人說超頻是在鑽CPU製造商設計和製造中的空子,也有人說這是為了榨乾CPU的性能潛力,要解釋這兩種說法,這需要從CPU的製造方面開始說起。CPU是一種高科技的結晶,代表人類的最新科技實力,所以它的製造同樣也需要最先進的技術來完成。正是由於CPU總是位於科技潮水的最前沿,所以即使以Intel的實力,依然無法做到對CPU生產過程的完全監控和掌握,就是說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夾雜在CPU製造其中。這就造成了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無法完全確定一款CPU最合理的工作頻率。簡單的來說就是某生產線上製造出的CPU只能保證最終產品在一定頻率範圍之內運行,而不可能“恰好”定在某個需要的頻率上。至於偏差情況有多嚴重,則要視具體生產工藝水平和製造CPU的晶圓片品質而定。因此生產線下來的CPU每一顆都要經過細緻的測試以後,才能最終標定它的頻率,這個標定出來的頻率就是我們在CPU殼上看到的頻率了,這個頻率的高低完全由CPU生產商來定。
一般來說,CPU製造商都會為了保證產品質量而預留的一點頻率餘地,例如實際能達到2GHz的P4CPU可能只標稱成1.8GHz來銷售,因此這一點CPU頻率的保留空間便成了部分硬體發燒友們最初的超頻的靈感來源,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把這失去的性能自己給討回來,這便發展到了CPU的超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