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收購重組

槓桿收購在英語中為Leveraged Buyouts,一般縮寫為LBOS,這種收購戰略曾於80年代風行美國。 槓桿收購是指收購者用自己很少的本錢為基礎,然後從投資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籌集、借貸大量、足夠的資金進行收購活動,收購後公司的收入(包括拍賣資產的營業利益)剛好支付因收購而產生的高比例負債,這樣能達到以很少的資金賺取高額利潤的目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槓桿收購重組
  • 外文名:Leveraged Buyouts
  • 縮寫LBOS
  • 別稱:高度負債的收購方式
簡介,步驟,中英文解釋,上市公司重組的相關內容,

簡介

這種方式也有人稱之為高度負債的收購方式,這樣的收購者往往在做出精確的計算以後,使得收購後公司的收支處於槓桿的平衡點,他們頭腦靈活,對市場熟悉,人際關係處理恰當,最善於運用別人的錢,被稱為“收購藝術家”。

步驟

總的來看,槓桿收購可以分為三步來進行:
第一步:集資。
第二步:購入、拆賣。
第三步:重組、上市。
以上三步概括了槓桿收購的基本程式,又被稱為“槓桿收購三部曲”。
重組是指企業制定和控制的,將顯著改變企業組織形式、經營範圍或經營方式的計畫實施行為。屬於重組的事項主要包括:
(一)出售或終止企業的部分經營業務。
(二)對企業的組織結構進行較大調整。
(三)關閉企業的部分營業場所,或將營業活動由一個國家或地區遷移到其他國家或地區。
包括股份分拆、合併、資本縮減(部分償還)以及名稱改變。

中英文解釋

重組 Reconstruction
包括股份分拆、合併、資本縮減(部分償還)以及名稱改變。
Reconstruction
This includes share splits, consolidations, capital reductions (partial repayments) schemes of arrangement and name changes.
資產重組是指企業改組為上市公司時將原企業的資產和負債進行合理劃分和結構調整,經過合併、分立等方式,將企業資產和組織重新組合和設定。狹義的資產重組僅僅指對企業的資產和負債的劃分和重組,廣義的資產重組還包括企業機構和人員的設定與重組、業務機構和管理體制的調整。目前所指的資產重組一般都是指廣義的資產重組。
資產重組分為內部重組和外部重組。內部重組是指企業(或資產所有者)將其內部資產案最佳化組合的原則,進行的重新調整和配置,以期充分發揮現有資產的部分和整體效益,從而為經營者或所有者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在這一重組過程中,僅是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和資產配置發生變化,資產的所有權不發生轉移,屬於企業內部經營和管理行為,因此,不與他人產生任何法律關係上的權利義務關係。
外部重組,使企業或企業之間通過資產的買賣(收購、兼併)、互換等形式,剝離不良資產、配置優良資產,使現有資產的效益得以充分發揮,從而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這種形式的資產重組,企業買進或賣出部分資產、或者企業喪失獨立主體資格,其實只是資產的所有權在不同的法律主體之間發生轉移,因此,此種形式的資產轉移的法律實質就是資產買賣。

上市公司重組的相關內容

重組的方式
上市公司通過收購資產、資產置換、出售資產、租賃或託管資產、受贈資產,和對企業負債的重組,實現資產重組
資產重組具體工作有:
對企業資產和負債的重組屬於在企業層面發生,根據授權情況經董事會或股東大會批准即可實現重組;
對企業股權的重組由於涉及股份持有人變化或股本增加,一般都需經過有關主管部門(如中國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的審核或核准,涉及國有股權的還需經國家財政部門的批准。
實現資產重組會帶來以下幾個好處
1提高資本利潤率
2避免同業競爭
3減少關聯交易
4把不宜進入上市公司的資產分離出來
什麼樣的公司適合進行資產重組
當企業規模太大,導致效率不高、效益不佳,這種情況下企業就應當剝離出部分虧損或成本、效益不匹配的業務;當企業規模太小、業務較單一,導致風險較大,此時就應當通過收購、兼併適時進入新的業務領域,開展多種經營,以降低整體風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