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轉運

楊轉運(1979年3月-),男,湖北孝感人,中共黨員,工學博士,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曾任德陽市交通運輸局黨委委員、副局長(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間掛職)。

系第十批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全國第九批“西部之光”學者,國家級示範專業帶頭人,四川省優秀幹部人才遞進培養第八期培訓班學術技術班學員;入選中組部、教育部、科技部和中科院第九批“西部之光”學者、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職業教育教學委員會市政工程類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路橋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職業教育分會路橋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四川省市政公用行業與城市管理專家(道橋類)。

近五年來,主研國家級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1項,發表論文23篇,授權專利10項,出版教材1部,制定國家級標準1部,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省部級獎勵3項,主持國家級精品資源課1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轉運
  • 出生地:湖北孝感
  • 出生日期:1979年3月
  • 主要成就: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
  • 職稱: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教授
簡介,人物評價,思想政治評價,學術科研評價,科學技術成就和貢獻,(一)職業技術教育方面,(二)技術研發方面,(三)在科研團隊建設方面,(四)在社會服務方面,

簡介

楊轉運,男,湖北孝感人,1979年03月出生,中共黨員,工學博士,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入選2012年中組部、教育部、科技部和中科院第九批“西部之光”學者,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任德陽市交通運輸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掛職),2015.10入選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職業教育教學委員會市政工程類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2016.04入選全國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路橋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16.05入選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職業教育分會路橋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2016.11入選四川省市政公用行業與城市管理專家(道橋類)。

人物評價

思想政治評價

楊轉運同志政治立場堅定,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圍繞四川省的“兩化互動”戰略需求,思考和謀劃交通系的工作,為四川省地方市政工程建設提供人才支持。該同志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教書育人,一直在基層起帶頭示範作用,團結和帶領全系教職工同心同德、求真務實、踏實工作,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工作躍上新台階。通過多年的錘鍊,該同志知識結構更新快、工作經驗豐富、不斷增強了科學判斷形勢、駕馭複雜局面和總攬全局的能力。

學術科研評價

楊轉運同志學術功底紮實,教學科研能力比較強,2011年入選省委黨校第十二期高層次複合型人才進修班,熟悉高等職業教育規律,組織領導能力和改革創新意識較強,思路清晰、視野開闊,工作有激情有熱情,工作有幹勁,有魄力。他為人正派,處事果斷,待人坦誠,作風民主務實,敢於吃苦。

科學技術成就和貢獻

楊轉運同志的主要貢獻有以下幾點:

(一)職業技術教育方面

楊轉運教授從事高等職業教育工作成績卓著,在省內外同行中有較高聲譽。在職業教育教學方面,楊轉運長期從事一線教學工作,擔任專業核心課程的主講教師,上課語言風趣活潑、富有感染力、講解生動,深受學生好評,熟悉高等職業教育土木工程建設和高等職業教育規律,主編的全國高等職業教育市政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標準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使用,填補國內高職市政工程技術學科國家級教學標準的空白。
在在教學改革方面,楊轉運帶領教學團隊銳意改革、與時俱進,認真落實教育部要求的工學結合職業教育理念,取得突出的成績,楊轉運作為專業帶頭人負責的道路橋樑工程技術是“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建設院校”重點建設專業。楊轉運教授主持的《橋跨結構施工》課程被評為2013年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通過提煉總結國家級示範建設重點專業的經驗和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體會,形成了具有重要創新職業教育教學成果《校企合作建設工學結合引導 高職土建類實踐教學體系開發與套用》,該成果2014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作為全國市政工程類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和全國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多次在專指委大會上就提高土木建築類專業教育質量、推動專業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和促進專業健康發展做了有益探索。

(二)技術研發方面

在技術研發方面主要解決國家級重點工程建設項目關鍵性難題,取得顯著經濟社會效益。主持完成鐵道部科技研究開發計畫重點課題第六子課題-《A型高墩大跨度混凝土連續剛構橋施工及運營階段空間分析》開發、實施及推廣套用工作,解決了世界最高鐵路橋墩首次採用A型高墩大跨度混凝土連續剛構橋關鍵性的技術難題,研究成果獲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科學技術特等獎,使得中國高鐵建造技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具有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三)在科研團隊建設方面

在科研團隊建設方面,楊轉運負責的科研團隊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在國內同一層次院校中名列前茅,承擔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承擔了“濟南黃河建邦大橋單索麵斜拉橋主梁1:5足尺寸模型試驗”、“廈門-漳州跨海大橋抗風性能試驗(世界第六跨度)”和港珠澳大橋正交異性鋼橋面板疲勞試驗等具有國內外重大影響的工程項目的科研工作,取得的科研成果逐步被行業和企業認可,發表的科研論文被Ei、ISTP收錄多篇。2012年四川省教育廳授予結構技術中心科研團隊為四川省高等學校工程技術創新團隊建設項目(土木工程結構技術創新團隊)。在科研實驗室建設方面,由楊轉運負責的四川建院結構技術中心是西南地區設備先進的土木結構實驗室,擁有有美國進口的6通道MTS擬動力試驗設備(MTS FlexTest 60)、1000噸材料壓剪試驗機等一大批國內領先的試驗設備。2012年四川省教育廳授予結構技術中心四川省高等學校校企聯合套用技術創新基地建設項目(土木工程結構技術創新基地)。

(四)在社會服務方面

在楊轉運帶領的教學科研團隊在2008年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災害抗震救災中發揮巨大作用,在地震災害發生後即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災的大軍中,楊轉運同志帶領一部分教師對學生開展疏散工作,維護學校的穩定,當學校工作趨於穩定後,楊轉運同志帶領專業教師深入中江縣、羅江縣的中國小校開展校舍在災後應急性評估,評估建築面積達數萬平方米,為中江縣、羅江縣中國小的順利複課做了應有的貢獻,取得的社會效益明顯。2008年被中共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授予抗震救災中“不懼艱險、勇於奉獻”的稱號,同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5.12抗震救災紀念章”。
楊轉運教授發揮專業優勢,在四川交通建設領域開展了多項社會服務工作,尤其是在甘孜、阿壩等艱苦地區承擔了眾多公路建設的技術服務工作,例如雅江縣兩河口水電站紅軍溝大橋施工監控和荷載評定試驗工作,四川S211省道丹巴小金境內汗牛大橋和莫玉大橋的施工監控工作,已經完成一些項目受到地方政府、建設方和施工方等多方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