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桐(山茶科、楊桐屬灌木)

楊桐(山茶科、楊桐屬灌木)

楊桐(學名:Adinandra millettii (Hook. et Arn.) Benth. et Hook. f. ex Hance)是山茶科、楊桐屬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6米,樹皮灰褐色,枝圓筒形,小枝褐色,頂芽被灰褐色平伏短柔毛。葉片互生,革質,長圓狀橢圓形,上面亮綠色,下面淡綠色或黃綠色,側脈兩面隱約可見;葉柄疏被短柔毛或幾無毛。花單朵腋生,花梗纖細,小苞片早落,線狀披針形,萼片卵狀披針形或卵狀三角形,花瓣白色,卵狀長圓形至長圓形,花絲分離或幾分離,著生於花冠基部,花葯線狀長圓形,子房圓球形,花柱單一,果圓球形,種子多數,深褐色,有光澤,5-7月開花,8-10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安徽南部、浙江南部和西部、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區;多生於海拔100-1800米,常見於山坡路旁灌叢中或山地陽坡的疏林中或密林中。

中國和日本等一些中草藥研究者發現楊桐具有抗癌活性,日本居民常用楊桐作祭神品。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播種,扦插,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2-10(-16)米,胸徑10-20(-40)厘米,樹皮灰褐色,枝圓筒形,小枝褐色,無毛,一年生新枝淡灰褐色,初時被灰褐色平伏短柔毛,後變無毛,頂芽被灰褐色平伏短柔毛。葉互生,革質,長圓狀橢圓形,長4.5-9厘米,寬2-3厘米,頂端短漸尖或近鈍形,稀可漸尖,基部楔形,邊全緣,極少沿上半部疏生細鋸齒,上面亮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或黃綠色,初時疏被平伏短柔毛,迅即脫落變無毛或幾無毛;側脈10-12對,兩面隱約可見;葉柄長3-5毫米,疏被短柔毛或幾無毛。
楊桐楊桐
花單朵腋生,花梗纖細,長約 2厘米,疏被短柔毛或幾無毛;小苞片2,早落,線狀披針形,長2-3毫米,寬約1毫米;萼片5,卵狀披針形或卵狀三角形,長7-8毫米,寬4-5毫米,頂端尖,邊緣具纖毛和腺點,外面疏被平伏短柔毛或幾無毛;花瓣5,白色,卵狀長圓形至長圓形,長約9毫米,寬4-5毫米,頂端尖,外面全無毛;雄蕊約25枚,長6-7毫米,花絲長約3毫米,分離或幾分離,著生於花冠基部,無毛或僅上半部被毛;花葯線狀長圓形,長1.5-2.5毫米,被絲毛,頂端有小尖頭;子房圓球形,被短柔毛,3室,胚珠每室多數,花柱單一,長7-8毫米,無毛。果圓球形,疏被短柔毛,直徑約1厘米,熟時黑色,宿存花柱長約8毫米;種子多數,深褐色,有光澤,表面具網紋。花期5-7月,果期8-10月。

近種區別

楊桐和尖葉川楊桐(Adinandra bockiana Pritz. ex Diels var. acutif olia (Hand. -mazz.) Kobuski)很接近,尤其是營養體的形狀更相似,區別僅在於該種的葉片頂端短漸尖至鈍形,不為長漸尖,萼片卵狀披針形或卵狀三角形,頂端尖以及花瓣卵狀長圓形,外面全無毛等。

生長環境

多生於海拔100-1300米,最高可上達1800米,常見於山坡路旁灌叢中或山地陽坡的疏林中或密林中,也往往見於林緣溝谷地或溪河路邊。
楊桐楊桐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安徽南部(歙縣、休寧、祁門)、浙江南部和西部(龍泉、遂昌、麗水、泰順、平陽、西天目山)、江西、福建、湖南(寧遠、長沙、宜章、雪峰山、新寧、汝桂、酃縣、東安、莽山、城步)、廣東、廣西(西部山區除外)、貴州(黎平)等地區。日本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播種

楊桐育苗圃地應選擇光照充足、地勢較高、土壤肥沃深厚、排灌良好、坡度在5°以下,有側方庇陰或造林更新後的黃壤山地作為苗圃地。
楊桐楊桐
播種時間以2-3月為宜,播種前進行選種、淨種後進行消毒,再用清水漂洗,晾乾後即播。播種前用生石灰、多菌靈對育苗地消毒並施足基肥,可用複合肥600千克/公頃。播種時採用開溝條播的方法進行,但育苗地必須細緻整地,種子用細沙拌種均勻播下,播種量為100-150千克/公頃,播後及時覆蓋1層火燒土,一般覆土的厚度應為種粒直徑的2-3倍,隨後在床面上再覆蓋1層稻草,以防日曬和雨水的沖刷。
播種後最早10天即有部分出土,應加強對楊桐苗的田間管理。苗木出齊後需搭陰棚遮蔭,加強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一年生苗平均生長量達16.2厘米,最高達30厘米。

扦插

楊桐穂條應選擇樹冠中上部陽光照射充足、發育健全的春梢,要求生長健壯、發育充實、品質良好、無病蟲害、芽飽滿的木質化硬枝或半木質化嫩枝的枝條為宜。採集時間一般在陰天或早晨進行,穗條採回後及時剪穗扦插。枝條剪成4-5厘米的插穗,每根插穗應有2-3個芽,下端平口或馬蹄形,上端在頂部腋芽以上5米米處斜剪,只保留頂端1-2片葉,其餘葉剪去。要做到切口光滑、不破皮、不劈裂、不傷芽,每根插穗應保證1-2對腋芽,放入裝有清水的容器中待插。
楊桐楊桐
選擇地勢平坦、排灌良好、交通方便、坡度在5°以上的砂質壤土作為扦插圃地,扦插前進行整地和做床,做床後採用黃心土鋪蓋苗床,厚度為5-8厘米,用水噴透床面,在插床上用竹木籤插孔,深度為2厘米左右,採用直插方式將插條垂直放入孔內,用手將孔輕壓封實。插後一定要一次性澆透水,以苗床不能滲透為宜。一般可插225萬株/h米左右,扦插30天后插穗基部形成愈傷組織,插條陸續髮根後,要做好水分管理,適時進行除草。楊桐扦插後40-50天開始髮根,80天時已大量生根,扦插成活率可超過95%,當年平均新梢的高度即可長至超過20厘米,為今後大面積人工造林提供苗木。

栽培技術

主要採用多樹種庇蔭楊桐混交的方式進行同期造林。可用於庇蔭的樹種主要有香樟、廣玉蘭、柳杉、桂花等,採用隔行種植,楊桐造林採用團狀法,距離庇蔭樹種根基1.1米處放射狀地進行排列,株數分別是庇蔭樹種的6倍。庇蔭樹種當生長到第6年時,樹高在7-12米,楊桐樹高在3-4米,完全可以達到較好的庇蔭效果,促使楊桐健壯生長。
楊桐楊桐
另外,還可在針闊混交林下進行楊桐苗人工補植,選擇有楊桐自然分布的林地,經過強度為25%的撫育選伐,留好上層針闊樹種作為庇蔭,並進行林間開墾和打好補植大穴,及時在無楊桐的空間補種育好的楊桐苗。

病蟲防治

猝倒病和莖腐病可用多菌靈和托布津防治;炭疽病可用退菌特防治;紅蜘蛛等蟎類害蟲可用克蟎淨防治;潛葉蛾和蚧殼蟲類可用樂果防治。

主要價值

中國和日本等一些中草藥研究者發現楊桐具有抗癌活性,在醫學界成了熱門種,但由於溶血副作用而被冷落。日本居民常用楊桐作祭神品,幾乎家家戶戶把楊桐枝條綑紮成束插放在庭堂上方供神,故日本居民又把楊桐稱之為神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