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劍(上饒市書法家協會主席)

楊劍(上饒市書法家協會主席)

楊劍,字貞生,號禪石、靜遠室主,1960年9月生,江西廣豐人。曾問學於胡潤芝、傅周海、錢君陶、洪丕謨等先生,先後師從陳振濂、韓天衡先生。現為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協會員、中國計量大學客座教授、江西省書協副主席、江右印社社長、上饒市文聯副主席、上饒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吳俊發藝術館館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劍
  • 別名:字貞生
  • 出生地:江西廣豐
  • 出生日期:1960年
作品入展,獲獎榮譽,著作論文,名家集評,作品賞析,

作品入展

書法篆刻作品入展由中國書協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全國第四屆書法篆刻展覽、首屆國際書法大展、全國首屆楹聯書法大展、全國首屆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第四屆正書大展、“當代書壇名家系統工程”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大展、中國書協會員優秀作品展、全國首屆篆書作品展、全國第三屆扇面書法藝術展、全國首屆手卷書法展以及西泠印社第二屆篆刻評展、西泠印社第五屆篆刻評展、西泠印社第二屆國際篆刻書法大展、西泠印社首屆中國印大展、西泠印社首屆中國書法大展、西泠印社首屆楹聯手卷扇面書法大展(三項)、首屆國際草書藝術大展、首屆國際肖形印大展等國內外重大展覽。
楊劍
曾應泰國政府邀請,在曼谷市成功舉辦個人書法篆刻藝術展覽;在福建武夷山舉辦放歌武夷——楊劍書柳永詞作品展;在江西新余市舉辦楊劍、姚學智書法藝術展。應邀赴北京參加“筆墨圖江山”全國著名書法家邀請展、榮寶齋水墨中國八家邀請展等

獲獎榮譽

榮獲第二屆國際書法大展銀獎、新世紀全球華人書法大賽銀獎、 “金龍獎”全國書法篆刻大賽金獎、首屆中國書壇“百強榜”百強書法家,2012年12月19日《書法報》在頭版以“提名青年實力書家”作重點介紹,《書法》風雲榜(2009-2010年度)最值得期待獎。
楊劍
《書法報》、《美術報》、《書法導報》、《青少年書法報》、《中國書畫報》、《香港書畫報》、香港《墨林》、《羲之書畫報》、《書法》、《書法世界》、《書畫藝術》、《書法賞評》、《當代書法家》、《詩書畫》、《青少年書法》、菲律賓《商報》、日本《書道》、泰國《世界日報》、《亞洲日報》等百餘種國內外報刊及中國中央電視台、泰國電視台、江西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專題介紹其藝術成就。
作品被國內外數十家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紀念館等專業機構珍藏及選送日本、韓國、美國、台灣、香港、澳門、加拿大、比利時、新加坡、法國、泰國等國家和地區展出並被收藏,刻碑於泰山摩崖碑林等。
書法篆刻作品曾在北京保利拍賣有限公司、北京匡德拍賣有限公司、浙江中財拍賣行有限公司、浙江瑞豐拍賣有限公司、浙江大地拍賣有限公司等中國書畫精品拍賣會分別以較高價位拍賣成交。

著作論文

作品、論文發表於《中國書法》、《書與畫》、《篆刻》、《國畫家》、《現代書法》、《書法藝術》、《中國文化報》等報刊。出版《楊劍書法篆刻藝術》(中國藝術出版社)、《放歌武夷——楊劍書柳永詞作品展錄》(中國文化藝術出版社)、《楊劍印存》(西泠印社出版社)、《名家書經典名篇叢帖——楊劍篆書千字文》(中國文史出版社)。

名家集評

楊劍是位多面手,既善於書,又精於印;既長於行草,又精於篆書。他的行草從二王入手,又對王覺斯(鐸)、董玄宰(其昌)、文衡山(征明)頗多會心,筆下如行雲流水,清秀飄逸。他刻苦研讀《說文》,剖析《篆勢》,強記博取,細加研習甲骨、金文及秦篆漢印的點劃結體,又通過“畫成其形,隨體截曲”和“皆取籀文,或頗省改”等特點加以梳理,孜孜矻矻二十餘載,終於鐵杵磨成針。
——包立民(著名書畫評論家)
楊劍為江西中年書家之俊彥,書刻兼擅。篆書氣勢遒暢,筆致渾凝,出之以小篆體勢而發之以大篆意趣,風姿端麗而氣息古樸,在當今篆刻家的篆書中,並不多見。
——何應輝(中國書協副主席兼創作評審委員會主任)
楊劍學弟以篆刻名世,總之功在篆隸。從予習狂草,重啟門徑,所得匪淺,亦可謂得之意外。倘以篆隸濟行草,不亦善哉!
——陳振濂(中國書協副主席兼學術委員會主任、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
楊劍作品形式豐富多樣,取法視野寬廣、格調高華,直接取法甲骨文、篆籀,也受詔版、魏晉、唐宋、元明乃至近人吳昌碩、黃賓虹等人的影響。書風既顯蘊藉溫厚,又恣情肆意、飄逸瀟灑。
——王冬齡(中國書協理事、評審委員)
楊劍兄對書法傳統有著深刻的領悟,學古不泥古,而是注重在內蘊上的解讀、神采上的感悟,兼收並蓄,探幽擷微,對秦漢、魏晉、六朝碑版及唐宋元明清諸家均有涉獵,取精用弘,厚積薄發,所以其書法有著不同尋常的氣息。
——毛國典(中國書協理事、中國美協會員、西泠印社社員、江西省書協主席)
楊劍書法筆力遒勁渾厚,線條老辣挺拔,圓轉自然,飛白相間,有所謂“屋漏痕”之感、“錐畫沙”之意,入木三分,骨力骨氣盡在其間。篆書的結體沒有照搬照抄古人,而是較古人有了變化,合理吸收借鑑了秦磚漢瓦、封泥楚簡、鏡銘錢範乃至一些民間篆法的特點,融匯化合之後,在結體勢態上塑造了自己的書體風範。故其篆書古意盎然,不張揚、不做作,收斂自如。
——張坤山(中國書協理事)
楊劍由秦篆上溯先秦石鼓、金文乃至殷商甲骨一路追摹研習,下逮清代鄧石如、趙之謙、吳昌碩等篆書大家,能得其蒼潤渾樸而不沾其習氣,殊為不易。又能厚積而薄發,在其筆下形成多種篆書面目。偶作草篆,竟與秦漢某種竹木簡書暗合,饒有趣味。由於他深究篆法,故其篆刻作品亦出手不凡,神完意足。由此可見其書法與篆刻之相互補益。
——葛鴻楨(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教授)

作品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