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黨政幹部戰略後備人才培養工程

中共梅州市委為進一步加強梅州市幹部和人才隊伍建設,決定依託我校為深入實施“四個梅州”發展戰略、更好地服務“推動綠色崛起,實現科學發展”培養大批高素質黨政幹部戰略後備人才。2003年下半年開始,每年從我校本科三年級學生骨幹中嚴格選拔60人作為培養對象,利用業餘時間對他們進行為期兩年的系統培訓。經過學習培訓及公務員考試後,市委組織部將從中選拔錄取至少30名優秀培養對象,作為梅州市黨政幹部戰略後備人才。選派到本市鄉鎮(街道)基層工作鍛鍊,並對他們進行跟蹤管理。這一工程的實施,是黨政幹部戰略人才培養的成功創新,也是我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一道亮麗風景。培養出的人才受到基層的普遍歡迎和社會的高度讚揚

培養方案,辦學成效,特色,

培養方案

1、選拔培養對象的條件、方法與程式
“黨政幹部戰略後備人才”培養方案對培養對象的條件作了嚴格規定,要求必須是政治思想素質好、身體健康、品學兼優、願意紮根梅州、服從安排、現任(或曾任)學生幹部、黨團幹部且一、二年級總成績排名在全班前50%以內。省級以上“三好學生”一般可列入培養對象,校級 “三好學生”、中共黨員,在校期間曾獲得校級以上獎學金或曾被評為院(系)以上“優秀團乾、“優秀團員”、“優秀學生幹部”等學生優先考慮作為推薦人選。女學生要占一定的比例。選拔程式按照宣傳發動、班級推薦、院(系)黨總支初審、校黨委審查、筆試、面試、確定人選的方法進行。
基層風采——統計災情基層風采——統計災情
2、培養對象的培養教育
培養對象的培訓主要採取理論培訓、基礎知識培訓與實踐鍛鍊相結合,“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等方式,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情況下,主要安排在周末和暑假進行,做到兩不誤、兩促進。培訓的內容包括黨政理論培訓、黨政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術課程培訓、職業技能模擬訓練)、實踐鍛鍊(暑期實踐鍛鍊、外出參觀學習)等培訓方式;培養適應農村艱苦條件下工作的素質較高的黨政管理人才。

辦學成效

到目前為止,第一期培養工程共五批實施5年多來,已為梅州市基層鄉鎮和縣級以上單位輸送了161名“黨政幹部戰略後備人才”,成為市委組織部選調生,他們的工作表現普遍得到了用人單位和民眾的廣泛好評。迄今為止,已有2人成長為副處級幹部,有2人成長為正科級幹部,有40多人成長為副科級幹部。目前,第二期培養工程正在實施,第六批52位培養對象,正以堅定的信念和飽滿的熱情參加學習培訓,為爭取成為一名優秀的“黨政幹部戰略後備人才”而努力,為梅州的“綠色崛起”和發展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警務宣傳警務宣傳

特色

1、全國首創高校與地方聯合“訂單式”培養黨政人才模式
嘉應學院與梅州市委聯合實施梅州市“黨政幹部戰略後備人才”培養工程,很好地參考利用了“訂單式”的優點,從成立聯合的領導培養機構、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確定培訓內容以及對培養對象的教育管理,到培養經費的投入等均實現了緊密有效的結合,並成功運轉。這種“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為畢業生提供優質的就業崗位,保證了高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需要的緊密接軌,體現出鮮明的辦學特色。
2、面向基層,定向培養,發揮嘉應學院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職能
嘉應學院作為一所地方院校,通過與梅州市委聯合實施梅州市“黨政幹部戰略後備人才”培養工程,為梅州地方基層政府培養和輸送一大批高素質、符合地方需要的黨政人才,既發揮了地方高校的職能,又進一步了解了地方的人才需求情況,使得學校的教學工作和人才培養工作更有針對性、效果更好。以梅州市“黨政幹部戰略後備人才”培養為契機,發揮地方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也同樣體現出嘉應學院作為一所地方院校的鮮明辦學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