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竹編

梅山竹編

梅山竹編是湖南梅山地區一種傳統手工藝品,它以竹篾為載體,以梅山文化為依託,形成了鮮明的地域特色。有詩詞序文竹編、名言警句竹編、竹編對聯、喜慶竹編等數種竹篾體類型;其藝術特徵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對梅山文化的傳承性和對傳統工藝創新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山竹編
  • 分類:傳統手工藝品
  • 材料:竹篾
  • 地區:湖南梅山地區
歷史,特色,梅山竹編的類比,

歷史

梅山,是一個歷史的地域名稱,它處於湖南中部,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風韻獨特的人文景觀。即今天的洞庭湖以南、南嶺山脈以北、湘、沅二水之間成西南—東北走向的資水流域—雪峰山區,土地面積近5萬平方公里。
梅山竹編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並在傳承和發展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曾建國(1944年—)就是其中一位代表,這位老手工藝人現年65歲,在細細的竹篾中已編織了50餘年,在平時的手藝活中,他慢慢地參悟到了在平面竹編上編織文字的技巧,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鑽研,完成了對“竹篾體”產品不同形式與種類的開發,包括竹編對聯、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詩詞序文、純漢字竹編、純英語竹編、英漢結合竹編、圖文結合竹編等。如今,他能嫻熟地編織任何文字,並且首次使用“竹篾體”的概念來描述與形容這種竹編字型,“竹篾體”的特點是文字造型均為橫豎筆畫構成,一橫一豎之間彰顯中國易經陰陽文化之精髓,為我國傳統竹編文化添上了重要一筆。“竹篾體”文字竹編,其工藝源自於梅山傳統竹編寓意吉祥的“福祿壽囍”四字的編法。
由老藝人曾建國與其兒子曾志龍共同開創的梅山竹編事業,在其兒子曾志龍自主設計竹篾體作品的努力之下,其特色竹篾體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藝術作品成果:竹篾體《蘭亭序》、竹篾體《和》《佛》、竹篾體《沁園春·長沙》、竹篾體《沁園春·雪》、竹篾體《心經》......等等。
梅山竹編
梅山竹編
“梅山竹編”的“竹篾體”編制方法,將文字系統地編入竹(草)製品,開創了文字書寫的新載體,區別於書法、列印、噴繪、雕刻、拼接、剪紙、十字繡、湘繡、刺繡等形式,具有特定的文化意義。

特色

漢字從無到有,一直在演變、演化,現在仍然處於演變的過程中,近代最大的一次演變就是從繁體字到簡體字。每一次書寫工具或者書寫載體的革命,都直接影響到漢字的演變進程,從刻刀和竹簡到毛筆和紙張是一次重大改變。而現在,梅山竹編及其竹篾體又是一次對漢字重大的改變,從字型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竹篾體已經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在竹篾體中都有所體現。竹篾體的這種朝向系統性的發展,這種改變的重大意義,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文字在一段很漫長時間停止演化後的再一次結構性變化的邁步!
梅山竹編糅合了書法藝術與傳統竹編技藝,有著顯著的湖湘文化特色,它以文字為竹編的主要內容,填補了我國5000餘年竹藝文化傳統平面竹編“竹篾體”編織的歷史空白,開創了傳統竹文化的新元素。梅山竹編當前編織內容以文字為主,平面竹編是其編制的主要特色,並在不斷把編織工藝和傳統的立體竹編結合在一起。
梅山地區形成的獨特文化,為梅山竹編的發展提供了豐厚的營養。梅山竹編是對梅山文化的發展與繼承。梅山文化是湘中地區自遠古到今一直保存較為完備的一種文化形態,是梅山地區人們世代創造、傳承的一種具有鮮明特色的地域性民族文化。它屬於中國文化兩大主流之一的荊楚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支流,與其他區域的文化共同構架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梅山竹編以梅山文化為土壤,是梅山地區人們幾千年以來生產生活的結晶,是對傳統技藝和智慧的創新和發展。它由以實用為原則的普通民間竹編工藝,經過提煉發展而來,以人們的基本需求為出發點,具有造型美觀、布局合理、清秀淡雅、神形兼備等特點,開創了一種新的文字書寫載體。
梅山竹編蘊涵著梅山文化的精髓,積澱著湖湘文明的步伐,是湘楚文化傳播與發展的一個載體。梅山竹編所獨創的“竹篾體”工藝,是立足文字編織、傳承人類文明的一種新方式。相對書法、噴繪、雕刻、拼接、十字繡等作品的文字表現形式,它有其特定的意義,並體現了手工藝人“一篾一菩提、一字一淨土”的哲學意境。
梅山竹編外觀清秀淡雅,神形兼具,裝飾感強。其精細效果和藝術神韻完全可與很多瑰麗的傳統工藝相媲美。這種通過虛實和明暗的變化,把文字奇妙結合在竹篾當中,充分展示中國漢字方圓字形特點的獨特手工藝,是任何非漢文字國家的手工藝者都無從複製與超越的一種驕傲!充分體現了我國手工藝人的勤勞與智慧。
在傳統工藝逐漸消失的今天,梅山竹編以竹篾為載體,以文字為語言,傳承著竹編這一悠久的的民間工藝,豐富了竹文化的內涵,填補了我國竹藝文化平面竹編“竹篾體”編織的歷史空白,其價值是多方面的,值得學習、研究與傳承。

梅山竹編的類比

1、與江永女書的比較
湖南江永女書,是由女性創造並只在女性中流傳、使用的一種神秘符號,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梅山竹編與之比較,可以生動形象地比喻為“梅山男書”。江永女書與梅山竹編在非物質文化的角度上簡直就是湖南二絕。
2、與湘繡的比較
湘繡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帶有鮮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繡產品總稱,是一種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間工藝。“魅力絲線,歲月針傳”、“緊針密線‘牽’起千年歲月”——無不讓人對湘繡令人神往!梅山竹編與之比較,則可以高度文化自信為“湘編”。“歷史恆竹,一篾相傳”、“一篾一菩提,一字一淨土”——站在湖湘文化高格局的民間工藝角度上,湘繡與梅山竹編仿佛一對兄妹或一對姐弟,有型有色。
如果說江永女書與湘繡體現了湖南文化柔和的一面,那么梅山竹編的新生更多地給予湖南文化一種剛強。
3、與國內其它竹編的比較
中國竹編源遠流長,竹藝文化歷史悠久,梅山竹編與國內其它竹編比較而言,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流派, 那就是獨特的“竹篾體”工藝表現。梅山竹編是中國目前除書法藝術之外唯一以中國漢字為其工藝創作核心的一種民族手工藝。
4、竹篾體與文字的歷史
從甲骨文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歷史角度來說,梅山竹編的“竹篾體”可說是中國最全新的文字,是中國文字的新載體。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竹篾體卻是形容與描述梅山竹編編織在其平面上的字型。甲骨文與竹篾體,一舊一新,一古一今,體現時代之變遷、文明之發展。

從我們祖先把文字寫在竹片上發展中華文明開始,到後來人們把文字雕刻在竹片上,再到今天老藝人曾建國用“竹篾體”把文字編織在竹篾上,以純手工的傳統技藝來傳播中華燦爛悠久的文明,這一歷史的演進,是超越時空的一個飛躍!

從甲骨文、金文、篆體、隸書、行楷草,再到“竹篾體”,這一文字的演變,無不說明梅山竹編有著很深的文化底蘊及藝術價值。在中國文化影響深遠的今天,中國有了專門的中國漢字網、國家文字博物館,梅山竹編及其“竹篾體”工藝是有著其特殊現實意義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