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新民(福建省金門縣長)

梁新民(福建省金門縣長)

梁新民1918年6月-2003年11月30日),又名梁允作、黃心平,福建南安人。1936年秋就學於漳州龍溪簡師,參加了由彭沖等人領導的地下黨外圍組織——讀書研究會,利用各種機會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4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新民
  • 別名:梁允作、黃心平
  • 國籍:中國
  • 職業:福建省金門縣長
歷史背景,失利的金門之戰,出任金門縣長,鮮為人知的差錯,“金門縣長”的故事,

歷史背景

1954年11月23日,《福建日報》正式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人大的任命決定,由梁新民任金門縣長。但是由於金門縣並沒有被解放軍所攻克,一直為中華民國的實際管轄範圍,梁新民也因此從未能到任。
2002年中華民國金門縣議員許玉昭提議,聘請梁新民為金門縣政府縣政顧問,“以促進兩岸關係”。2003年11月30日因病逝世,享年86歲。他終生未能到金門編者按:“從1954年被任命為金門縣縣長時起,彈指一揮間,46年過去了,現已82歲高齡的梁新民,希望‘一國兩制’早日在台灣在金門開花結果,期盼在有生之年能到金門走走看看。”
福建省南安市之西約30公里處,有一座海拔500多米高的翔雲山,山上有一株號稱“閩南第一樟”的千年香樟,偉岸繁茂。山下一個名叫翔雲村的小村莊裡,居住著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老人——從未到金門上任的金門縣長梁新民。
2000年7月26日,筆者從廈門驅車前往,專訪梁老。下午2時,終於找到梁老,此時,天氣一改往日盛夏午後的鬱悶,竟飄起了細雨。得知來意,精神矍鑠的梁老幽默地說:“這是歡迎雨喲!”頓了頓,他又深情地說:“大熱天的,希望金門也下著這及時雨……”
一張木桌,一把藤椅,一杯清茶,隨著老人深邃的目光,我們一起走進了那段並不遙遠的歷史……
早期的革命生涯
梁新民,1918年6月出生。1936年秋就學於漳州龍溪簡師,參加了由彭沖等人領導的地下黨外圍組織——讀書研究會,利用各種機會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
1941年6月,中共閩南特委黨員洪慶禮、吳青山到翔雲開展革命工作,發展梁新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7月,成立翔雲黨小組,梁任組長。隨後,梁受黨組織的委派,執行黨的“白皮紅心”政策,打入敵特機關及“翔雲鄉農會”、“三青團”等組織,偵悉敵特內幕秘密材料,保衛組織安全,並密切黨與農民、知識青年的聯繫,為1946年以後,安(溪)南(安)同(安)邊區黨組織建設、武裝隊伍的發展創造條件。
1947年12月,邊區工委組織被破壞。1948年2月,為了重建邊區工委,梁新民根據上海黨組織的指示,以做生意為名發展組織,並以“老闆”的身份,履行實際上的工委書記的職責。
1949年4月,為了配合偉大的渡江戰役,回響毛主席、朱總司令的號召,梁新民等率領游擊隊及抗征隊300餘人,發動了武裝暴動,解放了翔雲鄉等地。
1949年5月前後,安南同邊區武工隊改編為游擊隊,並成立了邊區軍事委員會和邊區游擊大隊,梁新民任主任。9月,與南下大軍勝利會師。
此時,一路潰敗到台灣、金門等島上的國民黨軍,已成喪家之犬,掙扎在風雨飄搖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沿海軍民金戈鐵馬,整裝待發,準備解放台灣、金門。
地下黨翔雲交通站--溪湖梁新民舊居(翻建)地下黨翔雲交通站--溪湖梁新民舊居(翻建)

失利的金門之戰

金門,舊名“浯洲”、“仙洲”,明洪武年間築城於此,因其地勢險要,江夏侯周德興定名為“金門”。它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是扼守台灣的天然海上屏障。明末,鄭成功在金門舉起義旗,操練水師,東渡台灣趕走荷蘭侵略者,留下一段歷史佳話。
1949年10月24日夜間,我軍以3個團的兵力登入金門,與數倍於我之敵作戰,終因寡不敵眾,沒有後援而失利。在這場驚天動地而又染盡悲劇色彩的戰役中,我軍將士除部分被俘外,大部壯烈犧牲。但這次失利並沒有動搖黨中央和全國軍民統一祖國的堅強決心。福建前線軍民更是化悲痛為力量,厲兵秣馬,枕戈待旦,利劍隨時準備出鞘。
在軍隊作好戰備的同時,地方接管人員組成的準備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就在金門之戰失利不久,1949年11月,當時管轄金門縣的晉江地區正式任命陳奕東為新中國第一任金門縣縣長。

出任金門縣長

1950年四、五月間,強大的人民解放軍以破竹之勢相繼拿下海南島和舟山群島
一時間,毛澤東、蔣介石以及全世界各種各樣的目光,都投向了台灣、金門。
被蔣介石視為救命稻草的美國,也對解放軍的攻勢持默認態度。
國際國內輿論幾乎一致認為,面對占絕對優勢的中共軍隊,蔣介石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中國統一已成必然。
但歷史卻在這裡拐了個彎。
1950年6月25日,朝鮮北南雙方戰爭爆發。美國總統杜魯門悍然宣布,武裝干涉韓戰,公然支持南韓。
由於台灣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美國宣布決定以武力阻止我軍解放台灣,美第七艦隊隨即開進台灣海峽。
美國的介入,使台灣海峽局勢複雜化。解放台灣、金門的計畫暫時未能實施。
1953年7月27日,遭受重大打擊的美帝國主義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籤字,韓戰結束。
經受韓戰洗禮的中國人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國家統一的重要性。隨著局勢的變化,解放台灣、金門的任務重新提了上來。
由於陳奕東已調任它職,在組建金門政府班子時,具有豐富地方工作經驗和軍事鬥爭經驗的梁新民被組織上確定為縣長。1953年12月,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梁新民應召來到晉江地委書記張桂如的辦公室。張書記鄭重地告訴梁新民:“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組織上決定馬上成立金門縣政府,你當縣長,兼南安縣副縣長,劉其固同志任中共金門工委書記。”根據晉江地委的任命,梁新民以金門縣長的身份,參加了當年由黨政軍領導參加的海防工作會議。

鮮為人知的差錯

1954年11月,福建省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在福州召開。在這次會議上,代表們專門就金門的問題進行了討論。當時的省領導還就金門代表的組成向大家作了說明,由於金門還沒有解放,無法選舉金門代表,因此暫時指定了兩名在南安縣政府工作的同志任金門代表。後來,這兩人實際上擔任了金門縣政府辦的秘書,主要負責處理與金門有關的工作。
1954年11月23日,《福建日報》正式公布省人大的任命決定:梁新民任金門縣長。
因為金門縣長的任命在當時具有特殊的意義,組織上決定對外公開發布訊息。沒想到,在新聞發布中卻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差錯:把梁新民任命為中共金門縣工委書記,把劉其固任命為金門縣長,使兩人的職務換了個個。
梁老回想起這個小小的插曲,臉上盪滿了笑意。他說,當時聽到訊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當確認訊息是真的以後,他心裡很著急。並就此事專門向當時的福建省委組織部長林一心作了匯報。林部長說,雖然對外新聞發布錯了,但內部分工不變,今後凡與金門有關的事情,你要負起責任來。
雖然分工明確了,但新聞發布上的張冠李戴卻給梁新民開展工作帶來諸多不便。1954年春節,梁新民以金門縣長的身份率領慰問團慰問駐守大嶝島小嶝島角嶼島等沿海的人民子弟兵。在觀看了駐軍的宣傳炮發射以後,梁新民本來要以金門縣長的身份在高音喇叭上向金門同胞致以新年的問候。但由於對外發布的新聞中,梁新民的職務不是金門縣長,因此,梁新民認為自己不便在這種重要時機講話。最後,經過慎重考慮,由解放軍的一位團長代表我方向金門人民作了新年講話。說到這裡,歷經滄桑、一臉平靜的梁老,在話語中流露出難以抹去的遺憾。
為上任金門而準備
金門縣人民政府雖然成立了,但事實上還是個空架子,由於梁新民擔任著南安縣副縣長,金門縣政府辦公地點就設在南安縣政府大院內。
在受命出任金門縣長後,梁新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解放金門的籌備工作中去。一方面,他精心物色挑選了一批政治堅定、能力強的縣政府幹部、區幹部;另一方面,他親自籌建了金門縣公安隊。梁新民對這支由120多人組成的公安隊寄予厚望,從人員選拔、資金保障到業務訓練,都親自過問,希望把它建設成為一支在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的隊伍。一旦金門解放,他將率領公安隊接管金門。
與此同時,梁新民還積極投身到對台鬥爭的戰備工作中去。1955年初,梁新民帶領300多名民工,參加晉江青陽機場的建設。當時的條件十分艱苦,加上國民黨的飛機經常來騷擾,大家十分疲勞。但是,大家的幹勁很大,特別是金門縣的幹部們,當在勞動的間隙談到等機場建成了,大家可以坐上飛機到金門上任時,情緒都十分激動,於是什麼勞累都一掃而光。
有一次,國民黨的飛機又來機場上空騷擾,被我炮兵部隊擊落一架。在機場施工的民工們看到那架飛機冒著一股黑煙栽在山上,並看到一位飛行員跳傘。大家的情緒頓時興奮起來,組織人員抓俘虜。不一會兒,就有人發現機場附近一棵大樹那裡躲著一個人。在叫喊聲中,四面八方趕來的手拿扁擔、鋤頭的民工,把那棵樹圍得水泄不通。最後,跳傘落地後又爬到樹上的國民黨飛行員渾身顫抖地滑了下來。大家繳了他的手槍。當得知他來自金門,就把他帶到梁新民面前,讓他拜見這位“金門縣太爺”。接著,在大家的一片歡笑聲中,把他押送到部隊。

“金門縣長”的故事

1956年,根據工作需要,梁新民調任晉江專區僑務局長。後來,他又出任晉江地區醫師學校校長,一直乾到1965年。但在此期間,他的金門縣長的職務始終沒有被免去。
在“文革”動亂中,造反派紛紛奪權,但沒有人要奪梁新民金門縣長的印把子,使他得以繼續“留任”。
在那個黑白顛倒的年代,梁新民未能幸免於難。他被打成“叛徒、特務、走資派”。1972年他被下放,後來雖然調回泉州市汽配公司任副書記,但造反派仍要他天天交代“問題”,就是他生病住院也不放過他,要他寫“材料”,有時甚至把他從醫院中拉出來交代問題。其中,好多所謂的“問題”與金門縣長有關。
談到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梁老顯得久經滄海後的平靜,說,這個從未到任的“金門縣長”的職務給他的人生帶來了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東西,但他無怨無悔。
烏雲終究要散去,陽光是不可阻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梁新民的問題得到澄清和糾正,1979年離休,1985年落實廳級離休幹部待遇,在歷經風風雨雨之後,終於有了一個幸福的晚年。
金門未了情
在梁老的臥室兼書房裡,《中共閩粵贛邊區史》、《烽火歲月》等黨史資料、回憶錄和一大沓載有台灣海峽訊息的報紙,整齊地放在那張泛黃的木桌上,靜靜地訴說著一位老人的深情和執著。
梁老說,退居青山後,主要靠讀報紙雜誌了解天下事,他對有關兩岸局勢的動態特別關注。他的一位孫女婿告訴筆者,老人家有時拿著報紙一看就是半天,或是坐在椅子上閉目沉思,有時看著看著,淚水會無聲地滑落,這種時候大家都不敢驚動他。
談起金門,梁老突然用一種深情中帶有些許蒼涼的聲調吟誦起最近寫的一首詩:
台金自古中華土,
兩岸本來是一家。
不許腥膻蒙社稷,
豈容小丑毀桑麻。
風雨滄桑五十載,
一國兩制是歸途,
坐看明月海上生,
舉酒共話離別情。
吟誦完,老人的目光穿山越水走向他夢縈魂繞的並不遙遠的金門……
梁老動情地告訴筆者,也希望金門同胞能聽到一位普通中國老人、一位從未到任的金門縣長的心聲:“中國統一這一步,一定會走到。希望一國兩制早日在台灣在金門開花結果,實現和平統一。”“很想在有生之年,到金門走走看看。” (轉自《南方周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