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年報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年報 年刊16開 已停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年報
  • 屬性:報刊
  • 刊物類型:年刊
  • 是否停刊:已停刊
簡介,創刊定位,主辦單位,相關刊物,

簡介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年報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年報》由院技術處主管,1983年創刊,1993年增加英文版。本刊主要刊登受控核聚變與電漿物理的理論、實驗、受控核聚變工程、電漿診斷以及民品技術開發等方面的主要科研成果;同時以附錄的形式較全面地反映我院的各項科研活動。

創刊定位

本刊定位意在將每年的主要科研成果作一歸納匯總,成為科學的檔案。同時希望能達到與國內外同行交流切磋的目的,不斷提高我院的研究水平和在國內外的知名度。

主辦單位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建院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隸屬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是我國最早從事核聚變能源開發的專業研究院。
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下,依託核工業體系,經過40多年的努力,擁有較完整的開展核聚變能源研發所需的學科及相關實驗室,先後承擔並出色完成國家“四五”重大科學工程項目“中國環流器一號裝置研製”及“十五”“中國環流器二號A(HL-2A)裝置工程建設項目”建設任務,取得了一批創新性的科研成果,實現了我國核聚變研究由原理探索到大規模裝置實驗的跨越發展,是我國磁約束核聚變領域唯一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單位。聚變研究和聚變相關技術的開發獲多項國家專利,具有原創性的分子束加料技術等研究成果在國際聚變一流雜誌及國際聚變能源大會上發表。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原位於四川省樂山市郊區,“七五”期間部分遷至成都市,九十年代於成都市近郊新建了聚變研究實驗基地。全院現有職工1700餘人,科技人員1100餘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研究員66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師190人,中級研究人員362人。
我國受控核聚變領域的第一個部級重點實驗室於1997年在我院建成並投入運行。本院主要科研方向是磁約束受控核聚變,包括電漿約束、平衡、加熱實驗與理論研究以及高壓大電流、超高真空、強磁場、強流離子源、微波加熱、自動控制、複雜信息獲取與處理、低溫深冷、超導、大型電物理裝置設計建造與維護維修、聚變堆工藝與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經過40多年的艱苦奮鬥,建成了22個受控核聚變電漿實驗研究裝置,開展了一系列物理實驗。特別是1984年建成的中國環流器一號(HL-1)和1994年建成的中國環流器新一號(HL-1M)兩個中型托卡馬克裝置及其實驗研究成果,代表了當時我國磁約束聚變實驗研究的水平,處於國際上同類型、同規模裝置的先進行列,並在探索可控核聚變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進展。我國第一個具有偏濾器位形的托卡馬克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A(HL-2A)於2002年建成,2003年在該裝置中首次實現偏濾器位形放電,把我國核聚變實驗研究的整體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之後經過三年努力,完成了“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配套與完善建設項目”,使這一核聚變裝置具備了更為強大的加熱能力和時空分辨電漿診斷系統,實驗裝置研究水平步入到一個新的台階,具備了開展近堆芯電漿物理實驗的能力。近幾年在HL-2A裝置上成功開展了偏濾器位形下的高密度實驗、超聲脈衝分子束、低混雜波等專題改善約束實驗研究,在電漿約束和輸運、大功率電子迴旋波加熱、加料及雜質控制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創新性科研成果,充實了ITER資料庫,為“十一五”核聚變能源開發和完成ITER計畫任務奠定了基礎。HL-2A已實現高參數條件下連續重複穩定的偏濾器位形放電,運行參數達到:縱場2.7T,電漿電流433kA,電漿放電時間3.15s,平頂時間2.5s,輔助加熱功率2.5MW,電漿線平均密度大於6×1019m-3,電子溫度4.93keV(約5500萬度),獲得了我國目前托卡馬克裝置最高電漿電子溫度,標誌著我國磁約束核聚變研究再上新台階。在聚變堆設計與工藝材料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初步具備了開展聚變堆物理設計、概念設計、工程設計以及聚變堆堆材料和聚變堆堆工藝的研發平台。

相關刊物

實驗力學
數學進展
聲學學報:英文版
爆炸與衝擊
模糊系統與數學
套用聲學
力學進展
原子核物理評論
套用磁學動態
套用泛函分析學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