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邠學派

校邠學派

校邠學派是清人馮桂芬所創立的學派。校邠學派究心經世之學,說經宗漢儒,亦不廢宋,凡天文、輿地、兵制、刑法、鹽鐵、河渠、錢酒、食貨等無不推究。

基本介紹

簡介,學術主張,學派弟子,影響,

簡介

校邠學派是清人馮桂芬所創立的學派馮桂芬(1809~1864),字林一,又字景亭,清吳縣(今屬江蘇)人,因其室名校邠廬,故名其學派為校邠學派。
馮桂芬弟子較多,較著者有吳大澄王頌蔚、董昌熾、管禮耕、袁寶璜等。其交遊者有姚瑩陳奐、陳時等。

學術主張

校邠學派究心經世之學,說經宗漢儒,亦不廢宋,凡天文、輿地、兵制、刑法、鹽鐵、河渠、錢酒、食貨等無不推究。
桂芬於1853年在蘇州辦團練。1860年,太平軍攻克蘇州時逃到上海,參加組織由江漸官紳與英法美等國領事組成的會防局。又上書曾國藩乞師,促使曾派李鴻章至上海與太平軍對壘。此後桂芬參加了李鴻章幕府,為李出謀劃策。
他對清朝的腐朽統治有所不滿,曾提出許多改良的建議,主張裁減蘇州、松江、太倉賦額,在李鴻章支持下得以實現。又提出“采西學”、“制洋器”,“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本,輔以諾國富強之術”的理論。
馮桂芬花曾主講惜陰、敬業、紫陽、正誼諸書院。以實學教士,“成材甚眾”。作《校校邠學派廬抗議》四十篇,“關係民生國命”。
他精於國小、算學。以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引用多誤,乃作《說文段注考正》十六卷。又著《弧矢算術細草圖解》及《西算新法直解》,校正李氏《恆星圖》、測定《鹹豐紀元中星表》。又嘗手制定向尺及反羅經。還著有《校校邠學派廬逸箋》、《兩淮鹽法志》、《顯志堂集》等。

學派弟子

桂芬弟子吳大澄,長文學,通訓詁,酷嗜金石,著有《恆軒吉金錄》、《愙齋集古錄》、《說文古籀補》、《字說》等。
王頌蔚長於訓詁考證,嘗為常熟瞿氏校定《鐵琴銅劍樓書目》,又作《周禮義疏》,“發凡起例,實事求是,為生平最勤心力之一”。又成《明史考證捃逸》四十二卷。還著有《寫禮□文集、詩集》、《碑記古書經眼錄》等。
葉昌熾好稽考目錄,辨別版本,討論金石,著有《藏書紀事詩》六卷、《語石》十卷、《質州石室錄》三卷及《奇斛質文集》等。
管禮寶璜通經國小,兼及算術,但皆著書末成而卒。

影響

徐世昌《清儒學案》對馮桂芬評價較高,將其號顧炎武相比擬,指出:“校邠宗尚亭林,究心經世之學,其《抗議》四十篇,亦《日知錄》之支流也。昔亭林著書,謂若果見之行事,不難膀斯世於治古之隆。雖托空高,而聞者興起,後二百餘年而有校邠,與亭林所處不同,此心若—,使後之人讀其書,知儒效可憑,思有用於世、斯亭林之緒長已。”馮桂芬的思想對洋務派有很大影響,同時又為資產階級改良派奉為先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