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瘡痂病

柚子瘡痂病

真菌半知菌亞門,黑盤孢目,痂圓孢屬,柑桔痂圓孢。

形態特徵 : 分生孢子盤盤狀或墊狀,蠟質。分生孢子梗密集排列,梗短,不分枝,圓筒形,末端較細,有1-2個隔膜,大小12-22×3-4μm。分生孢子卵形或長圓形,單胞,無色,兩端各有一個油點,大小6.0-8.5×2.5-3.5μm。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柚子瘡痂病
  • 主要危害作物:柚子
基本信息,侵染循環,發病條件,危害症狀,防治方法,噴藥保護,冬季清園,接穗、苗木消毒,

基本信息

中文病名 : 柚子瘡痂病
英文病名 : Grapefruit scab
病原類別 : 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 : Sphaceloma fawcettii Jenk.屬真菌半知菌亞門,黑盤孢目,痂圓孢屬,柑桔痂圓孢。
形態特徵 : 分生孢子盤盤狀或墊狀,蠟質。分生孢子梗密集排列,梗短,不分枝,圓筒形,末端較細,有1-2個隔膜,大小12-22×3-4μm。分生孢子卵形或長圓形,單胞,無色,兩端各有一個油點,大小6.0-8.5×2.5-3.5μm。
危害部位 : 此病主要為害新梢幼果,也可為害花萼和花瓣。
危害對象 : 只為害柑桔類果樹。
分布 : 國內各產區均有發生。

侵染循環

病菌在病葉、病梢的組織內或新芽鱗苞上越冬。第二年春季陰雨多濕,氣溫上升到15℃以上時,病菌開始活動,產生無性孢子叫分生孢子,通過風雨或昆蟲傳播,侵害當年的新梢、嫩葉。病菌侵入組織內的約10天,病部即可產生新的分生孢子,進行再次侵染,為害幼果。如此生長,可反覆多次再侵染。瘡痂病遠距離傳播則通過帶菌的苗木、接穗進行。

發病條件

中溫、高濕的條件有利於發病,當氣溫超過24℃時病害發生輕,凡丘陵山地處於霧多、蔭蔽和氣溫較低的果園發病嚴重。

危害症狀

受害的葉片初期產生水漬狀黃褐色圓形小斑點,逐漸擴大,顏色變為蠟黃色,後病斑木質化而凸起,多向葉背面突出而葉面凹陷,葉背面部位突起呈圓錐形的瘡痂,似牛角或漏斗狀,表面粗糙。新梢葉片受害嚴重的早期脫落。天氣潮濕時病斑頂部有一層灰色霉狀物。有時很多病斑集合在一起,使葉片畸形扭曲。

防治方法

防治柑桔瘡痂病主要採取以搞好清園及加強管理的基礎上,重點做好藥劑防治工作。

噴藥保護

由於病菌只侵染幼嫩組織,噴藥目的是保護新梢及幼果不受為害,因此噴藥保護要抓早、抓好。一般要噴2次藥,第一次在春芽萌動至長1-2mm時,第二次是在落花三分之二時,以保護幼果。防治效果較好的藥劑有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12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0.5%波爾多液。

冬季清園

結合春梢前的修剪,剪去病梢病葉,一併加以燒毀,以消滅越冬病菌,同時應剪去蟲枝、弱枝、陰枝,使樹冠通風透光良好,降低濕度,噴灑一次0.5度波美石硫合劑。

接穗、苗木消毒

柑桔新區的瘡痂病是由苗木、接穗傳入的。因此,對來自非無病苗圃的及外來的接穗、苗木要經過嚴格檢查,可用50%的苯萊特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浸30分鐘,消毒效果良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