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園生草

果園生草

果園生草法就是人工全園種草或果樹行間帶狀種草,所種的草是優良多年生牧草;全園或帶狀人工生草,也可以是除去不適宜種類雜草的自然生草,生草地不再有除刈割以外的耕作,人工生草地由於草的種類是經過人工選擇的,它能控制不良雜草對果樹和果園土壤的有害影響,是一項先進、實用、高效的土壤管理方法。實施果園生草是果園土壤管理的最好最高效的方法,但果園生草後要加強管理,管理技術到位,才能發揮果園生草的綜合效益,達到果園生草的目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果園生草
  • 第一條:發展歷史
  • 第二條:作用
  • 第三條:操作方法
  • 綠肥種類鼠茅草、毛葉苕子、苜蓿等 
發展歷史,作用,操作方法,五大誤區,注意事項,

發展歷史

果園生草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果園土壤管理方法,19世紀中葉始於美國,到了20世紀40年代中期,由於開溝旋耕割草機問世,解決了割草問題,以及果園噴灌系統的發展,這種土壤管理模式在美國才得到大面積推廣,隨後,世界果品生產已開發國家紐西蘭、日本、義大利、法國等國果園土壤管理大多採用生草模式,並取得了良好的生態及經濟效益。果園生草是果園土壤管理制度一次重大變革,我國於20世紀90年代開始將果園生草製作為綠色果品生產技術體系在全國推廣建立了許多典型示範樣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實踐中清耕果園面積占果園總面積90 %以上,果園生草尚處於試驗與小面積套用階段。
果園生草,綠肥,嘉禾源碩果園生草,綠肥,嘉禾源碩

作用

果園生草法是一項先進、實用、高效的土壤管理方法,在歐美、日本等國已實施多年,套用十分普遍,其主要功能有:
果園生草,綠肥,嘉禾源碩果園生草,綠肥,嘉禾源碩
改善果園小氣候 果園生草後,由於活地被物下墊面的存在,導致土壤容積熱容量增大,而在夜間長波輻射減少,生草區的夜間能量淨支出小於清耕區,縮小果園土壤的年溫差和日溫差,有利於果樹根系生長發育及對水肥的吸收利用。果園空間相對濕度增加,空間水氣壓與果樹葉片氣孔下腔水氣壓差值縮小,降低果樹蒸騰。近地層光、熱、水、氣等生態因子發生 明 顯 變化,形成了有利於果樹生長發育的微域小氣候環境。
改善果園土壤環境 土壤是果園的載體,土壤質量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果園生產的性質、植株壽命、果實產量和品質。果園生草栽培,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滲水性和持水能力。活地被物殘體、半腐解層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有機質及有效態礦質元素,不斷補充土壤營養,土壤有機質積累隨之增加,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激活土壤微生物活動,使土壤N、P、K移動性增加,減緩土壤水分蒸發,團粒結構形成,有效孔隙和土壤容水能力提高。
有利於果樹病蟲害的綜合治理 果園生草增加了植被多樣化,為天敵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良好的棲息場所,克服了天敵與害蟲在發生時間上的脫節現象,使昆蟲種類的多樣性,富集性及自控作用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果園生態系統對農藥的耐受性,擴大了生態容量,果園生草後優勢天敵東亞小花椿、中華草蛉及肉食性蟎類等數量明顯增加,天敵發生量大,種群穩定,果園土壤及果園空間富含寄生菌,制約著害蟲的蔓延,形成果園相對較為持久的生態系統。
促進果樹生長發育,提高果實品質和產量 在果園生草栽培中,樹體微系統與地表牧草微系統在物質循環,能量轉化方面相互聯接,生草直接影響果樹生長發育。試驗表明,生草栽培果樹葉片中全N、全P、全K含量比清耕對照增加,樹體營養的改善,生草後花芽比清耕對照可提高22.5%,單果重和一級果率增加,可溶性固體物和Vc含量明顯提高,貯藏性增強,貯藏過程中病害減輕。

操作方法

綠肥作物 鼠茅草
鼠茅草的根系一般深達30厘米,最深達60厘米。由於土壤中根生密集,在生長期及根系枯死腐爛後,既保持了土壤滲透性,防止了地面積水;也保持了通氣性,增強果樹的抗澇能力。鼠茅草地上部呈叢生的線狀針葉生長,自然倒伏匍匐生長,針葉長達60~70厘米。在生長旺季,匍匐生長的針葉類似馬鬃馬尾,在地面編織成20~30厘米厚,波浪式的蔥綠色 “雲海”,長期覆蓋地面,既防止土壤水分蒸發,又避免地面太陽曝曬,增強果樹的抗旱能力。
鼠茅草,綠肥,果園生草鼠茅草,綠肥,果園生草
鼠茅草是一種耐嚴寒而不耐高溫的草本植物。6、7月份播種因高溫而不萌發。8月份播種能夠發芽出土,但因高溫而死亡。國慶節前後播種比較適宜。幼苗像麥苗一樣,越過寒冬,翌年3~5月份為旺長期,6月中、下旬(小麥成熟期)連同根系一併枯死(散落的種子秋後萌芽出土),枯草厚度達7厘米左右,此後即進入雨季,經雨水的侵蝕和人們的踩踏,厚度逐漸分解變薄,地面形成如同針葉編織的草毯,不易點燃,勿須擔心著火。秋施基肥或整刨果園翻入土中,可增加土壤有機質,激活微生物活性。
果園種植鼠茅草,能夠抑制各種雜草的生長,並保持土壤通氣性良好,一年內可減少5~6次鋤草、鬆土用工費用。
鼠茅草播種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播種時間,以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最為適宜,10月下旬播種還能夠出苗,但草苗小越冬困難。翌年3月份播種溫度比較適宜,但縮短了生長期,需加大肥水。
鼠茅草播種前要清除雜草,整平整細地面後,每畝撒種量1.5~2千克;覆土要薄,鎮壓要輕(鐵耙拉一遍即可);3~4月份果樹澆水前,每畝撒尿素30千克左右。

五大誤區

實行果園生草法,代替清耕法,這是耕作制度上的一場大變革,實行果園生草法是一項新技術,多數果農還一知半解,因此在其栽培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五大誤區:
沒有因地制宜選用草種。好多地方都引種白三葉,但白三葉耐旱性差,旱地果園種白三葉,一般死苗率達30%以上,因此應因地制宜選用草種。灌區可選用耐陰濕的白三葉種植;旱地選用比較抗旱的百脈根和扁莖黃芪種植。
沒有實行規格播種。一些果農將果園地面全部種成了草,這樣樹盤上種的草和樹根發生了爭水、爭肥和爭呼吸的矛盾,不利於果樹正常生長。一般幼園只能在樹行間種草,其草帶應距樹盤外緣40厘米左右,作為施肥營養帶,而成齡果園,可在行間和株間種草,但在樹盤下不能種草。
不重視苗期管理。好多果農種草後,就放任自流,有的斷條缺苗很嚴重,有的苗擠苗已形成了高腳苗,有的雜草叢生旺長,已壓住了種下的草苗等。一般種草後遇到雨天,就應及時鬆土解夾,並進行逐行查苗補苗,達到苗全,對於稠苗應及時間苗定苗,可適當多留苗,還可結合中耕徹底清除雜草,以利種下的草茁壯生長。幼樹在株行間種植花生等,能改良土壤,降低果園表土溫度。
不加強水肥管理。一些果農會有錯誤的想法,認為種草可以保水增肥,因此就放鬆了水肥管理,對種下的草一不施肥,二不灌水。一般來說,除了播種前施足底肥外,在苗期,還應施提苗肥尿素4~5公斤,施肥可結合灌水施,也可趁下雨天撒施或葉面噴施。當果園天旱缺墒時,就要及時灌水。
種下的草長期不刈割。有些果農在果園裡種下草,即使草長的很高也不刈割。一般來說,多數生草,播種後的頭一年,因苗弱根系小,不宜刈割,可從第二年開始,每年可刈割3~5次,當草長到40厘米左右時,就要刈割,並將刈割下的雜草覆蓋在樹盤上,以利保墒。多年生草,一般5年後已老化,就可進行秋翻壓,使其休閒1~2年後,再重新播種生草。(陝果)

注意事項

果園生草可提高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減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結構,增進地力。但部分果農誤解了果園生草的真正含義,讓果園雜草放任生長,不注意控草,結果帶來了較多問題。
1.草害發生嚴重 目前生草果園較多地採取自然生草法,對草種沒有選擇性,且幾年不控草、不翻耕,以至於雜草發生嚴重。有的雜草長到幾米高,與果樹爭光、爭空間,“喧賓奪主”,造成果樹埋沒在雜草之中;同時爭奪肥水的矛盾突出,造成果樹缺氮嚴重,乾旱季節果樹缺水,加劇了旱害的發生;並使土壤板結,影響通氣,導致根繫上浮而造成淺根。此外,雜草生長旺盛季節,不僅給果園各項作業帶來了不便,雜草客觀上成為了病蟲的潛伏場所。
2.人工種草果園的控草 應當控制草的長勢,適時進行刈割(用鐮刀或機械割草),以緩和春夏季草與果樹爭奪肥水矛盾,還可增加年內草的產量,提高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人工種草最初幾個月不要割,當草根扎深、營養體顯著增加後,才開始刈割。一般1年刈割2 次~4次,灌溉條件好的可多刈割1次。具體來說,豆科草要留茬15厘米以上,禾本科留茬10厘米左右;全園生草的,刈割下來的草就地撒開,也可開溝深埋,與土混合漚肥。
3.自然生草果園的控草 一般採用滅生性除草劑,主要是克無蹤(百草枯、對草快)、草甘膦(農達、殺草寶、農旺、春多多、飛達)等。針對兩類除草劑的特點,果園控草可根據具體情況,正確選用除草劑。山地果園地勢較高、坡度較大,為防水土流失,應選擇克無蹤除草。果園1年生雜草較多或闊葉雜草較多,也可選擇克無蹤除草;果園多年生雜草較多或禾本科雜草較多,可選擇草甘膦除草;果園需要保留小草,保持果園小生態,可選用克無蹤除草,以後有利於新草長出;果園需長期保持無草,則可使用草甘膦。具體使用方法:採取克無蹤控草,用20%克無蹤水劑200~250倍液噴施於雜草上;採取草甘膦除草,用10%草甘膦150~200倍液(加入0.2%洗衣粉作表面活性物質)50~80公斤,選擇相對濕度較高的陰天或晴天進行葉面噴布,噴藥時要注意防止藥液飄移到果樹葉片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