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品蔬菜貯藏與加工實驗指導

果品蔬菜貯藏與加工實驗指導

《果品蔬菜貯藏與加工實驗指導》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果蔬原料新鮮度及品質分析實驗,第二部分為果蔬貯藏及生理生化實驗,第三部分為果蔬加工工藝實驗。既包含經典的傳統實驗方法,也有反映新儀器、新技術的新實驗方法。內容全面、系統,可操作性強,力求讓讀者掌握果蔬貯藏加工方面的檢測方法和加工工藝。 《果品蔬菜貯藏與加工實驗指導》主要滿足高等院校食品、園藝相關專業師生在果蔬貯藏加工課程實踐實訓教學和技能培養方面的需要。同時,《果品蔬菜貯藏與加工實驗指導》也可以作為科研院所科技人員、農業推廣人員及食品加工企業從業人員的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書名:果品蔬菜貯藏與加工實驗指導
  • 類型:科技
  •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30348494
  • 品牌:科學出版社
  • 作者:王鴻飛 邵興鋒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173頁
  • 開本:5
  • 定價:24.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王鴻飛、邵興鋒主編的《果品蔬菜貯藏與加工實驗指導》內容介紹: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果蔬原料新鮮度及品質分析實驗,第二部分為果蔬貯藏及生理生化實驗,第三部分為果蔬加工工藝實驗。涵蓋了果蔬原料品質的分析、貯藏期生理生化分析和加工工藝。既包含經典的傳統實驗方法,也包括一些新設備和新技術在果蔬貯藏與加工中的使用等新內容。內容全面、系統,可操作性強,力求讓讀者掌握果蔬貯藏加工方面的檢測方法和加工工藝。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果蔬原料新鮮度及品質分析實驗
實驗1 果蔬原料一般物理性狀的測定
實驗2 果蔬表面顏色的測定——色差儀
實驗3 果蔬原料質地特性的分析測定——質構儀
實驗4 果蔬含水量的測定
實驗5 果蔬中葉綠素含量的測定
實驗6 果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測定——折射儀
實驗7 果蔬中可溶性糖的測定——蒽酮比色法
實驗8 果蔬中還原糖的測定——3,5-二硝基水楊酸(DNS)比色法
實驗9 果蔬pH、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的測定
實驗10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果蔬中的可溶性糖和有機酸的組成和含量
實驗11 果蔬中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鉬藍比色法
實驗12 果蔬中游離胺基酸總量的測定
實驗13 果蔬組織中可溶性蛋白質含量的測定——考馬斯亮藍G250比色法
實驗14 果蔬抗氧化能力的測定

第二部分 果蔬貯藏及生理生化實驗
實驗15 果蔬呼吸強度的測定
實驗16 果蔬乙烯生成速率的測定
實驗17 果蔬中纖維素含量的測定
實驗18 果蔬中纖維素酶(Cx)活性的測定
實驗19 果蔬中不同溶解性果膠含量的測定
實驗20 果蔬中果膠酯酶(P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測定
實驗21 果蔬組織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測定
實驗22 果蔬組織中超氧陰離子產生速率的測定
實驗23 果蔬組織中過氧化物酶(POD)活性測定
實驗24 果蔬組織中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APX)活性測定
實驗25 果蔬組織中谷胱甘肽還原酶(GR)活性的測定
實驗26 果蔬組織中還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測定
實驗27 果蔬組織中過氧化氫酶(CAT)活性測定
實驗28 果蔬組織中過氧化氫含量的測定
實驗29 果蔬細胞膜透性的測定
實驗30 果蔬組織中丙二醛含量的測定
實驗31 果蔬組織中脯氨酸含量的測定
實驗32 氣相色譜法測定果蔬樣品膜脂中脂肪酸的含量
實驗33 果蔬組織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測定
實驗34 果蔬組織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測定
實驗35 果蔬組織中脂肪氧化酶(LOX)活力的測定
實驗36 果蔬組織中澱粉酶活性的測定
實驗37 果蔬組織中的蔗糖合成酶類活性
實驗38 果蔬組織中酸性轉化酶和鹼性轉化酶活性測定
實驗39 乙烯對果實的催熟作用
實驗40 果蔬冷害分析
實驗41 果蔬組織中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質的凝膠電泳
實驗42 果蔬組織中核酸的提取與測定

第三部分 果蔬加工工藝實驗
實驗43 果蔬加工過程中的顏色控制
實驗44 果蔬罐頭的製作
實驗45 果蔬汁飲料的製作
實驗46 果蔬糖製品的製作
實驗47 果凍的製作
實驗48 蔬菜的醃製
實驗49 果蔬的乾制
實驗50 果蔬的速凍
實驗51 橘皮中果膠的製備
實驗52 果酒的加工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一 折光儀測定可溶性固形物溫度校正
附錄二 常用緩衝液的配製方法

文摘

實驗1 果蔬原料一般物理性狀的測定
【實驗目的】
掌握果蔬一般物理性狀的分析測定方法。
【實驗原理】
果蔬的一般物理性狀包括果蔬的質量、大小、密度、容重、硬度等。在果實成熟、採收、運輸、貯藏及加工期間,組織內部一系列複雜的生理生化變化,導致此類物理特性發生變化。通過此類物理特性的分析測定,可以確定果蔬的採收成熟度,識別品種特性,進行產品標準化生產;在貯藏過程中,相關分析測定能反映果蔬在不同貯藏環境下的變化;對於加工用原料,通過相關分析測定能了解其加工適用性能。
【實驗材料】
蘋果、梨、桃、柑橘、香蕉、番茄、茄子、辣椒等。
【儀器設備及用品】
遊標卡尺,電子天平或托盤台秤,果實硬度計,榨汁機/勻漿機,比色卡片,排水筒,量筒等。
【實驗方法】
1.平均果重取果實10個,分別放在電子天平或托盤台秤上稱重,記錄單果重,求出平均果重(g/個)。
2.果形指數果形指數=縱徑/橫徑,取果實10個,用遊標卡尺測量果實的最大橫徑(cm)和縱徑(cm),多次測量求平均值,計算果形指數。通常果形指數在0.8~0.9為圓形或近圓形,0.6~0.8為扁圓形,0.9~1.0為橢圓形,1.0以上為長圓形。
3.果面特徵取10個果實進行總體觀察,記錄果皮粗細、底色和面色(若沒有底色和面色之分則記錄單一顏色)的狀態。果實底色可分為深綠色、綠色、淺綠色、綠黃色、淺黃色、黃色、乳白色等,也可用特製的比色卡片(如香蕉成熟度比色卡、蘋果成熟度比色卡)進行比較,分成若干等級。果實因種類不同,顯出的面色也有所差別,如紫色、紅色、粉紅色等。記載顏色的種類和深淺,占果實表面積的百分數。果蔬的顏色也可以用色差儀進行分析測定(詳見實驗2),獲得相關參數的準確數值。
4.果肉比率取10個果實,除去果皮、果心、果核或種子,分別稱量各部分的重量,求得果肉(或可食部分)的百分率。
5.果肉出汁率汁液豐富的果實也可以分析出汁率來代替果肉比率。目前,用於測定果肉出汁率的方法大概有如下幾種:可用榨汁機將果汁榨出,稱果汁重量,求出果實的出汁率。
可將果實在勻漿機中勻漿,在離心機中以3000r/min離心10min,稱取上清液的重量,計算出汁率。
在果實上取下一定直徑和厚度的果肉圓片,稱取原始重量。再將果肉片包裹在脫脂棉或濾紙中,3000r/min離心10min,稱量離心後重量。以離心前後失重的比例作為果肉出汁率。
6.果實硬度用每平方厘米麵積上承受的壓力表示硬度,果實硬度是果實成熟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取10個果實,在其赤道部位對應兩面薄薄地削去一小塊果皮(約2mm厚,直徑1cm以上),用果實硬度計(圖1-1)測定果肉硬度。若果實著色不均,測定應分別在果實著色最濃的一側和著色最淡的一側進行。
在使用果實硬度計測定前先將果實硬度計清零,一手握住水果,一手用硬度計對準削好的果面用力壓,使測頭頂部垂直、勻速壓入果肉中,直至測頭標線位置與果面齊平,讀取錶盤上的壓力數值(單位為千克、牛頓、磅①等)。重複測定取其平均值,該數值除以探頭面積大小即為所測定果蔬的硬度值。硬度越大,表明質地越緊密。硬度與果實的貯藏性往往呈現一定的正相關性。
果蔬硬度測定也可以採用質構儀等質地分析儀器測定(詳見實驗3),此類儀器除了分析獲得硬度參數以外,還能獲得如脆性、黏著性、咀嚼性、彈性、回復性等質地特徵參數。
7.果實密度採用排水法求果蔬的密度。取果實10個,放在電子天平或托盤台秤上稱重W。
將排水筒裝滿水,多餘水由溢水孔流出,至不再滴水為止。置一個量筒於排水孔下面,把果實輕輕放入排水筒的水中,此時,溢水孔流出的水盛於量筒內,再用細鐵絲將果實全部沒入水中,待溢水孔水滴滴盡為止,測量記錄果實的排水量,即果實的體積V,計算果實的密度。
密度(P)=重量(m)/體積(V)8.果蔬容重果蔬的容重是指正常裝載條件下單位體積的空間所容納的果蔬重量,常用kg/m3或t/m3表示。體積重量與果蔬的包裝、貯藏和運輸的關係十分密切。可選用一定體積的包裝容器,或特製一定體積的容器,裝滿一種果實或蔬菜,然後取出稱量,計算出該品種果蔬的體積重量。由於存在裝載密實程度的誤差,應多次重複測定,取平均值。
【注意事項】
1.硬度是以每平方厘米麵積上承受的壓力數表示,是壓強單位;
2.注意遊標卡尺的使用。
【思考題】針對一種原料,實驗分析其各種物理特性,例如果品表面顏色與硬度、密度等之間是否有相關性。
實驗2 果蔬表面顏色的測定――色差儀
【實驗目的】
1.了解表征果蔬表面顏色的常用表色系統,掌握各參數的具體含義;
2.了解色差儀的基本構造、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熟練運用色差儀開展果蔬表面顏色測定分析。
【實驗原理】
表面顏色是果蔬的重要品質指標之一。表面顏色不僅影響消費者的感官判斷,顏色變化還能直接反映果實的成熟度、新鮮度以及內部品質的變化。研究表明,果蔬表面顏色與果實硬度、糖和酸的含量等內部品質具有較好的相關性,通過對表面顏色的測定可預測果實內部品質。在果蔬採收後的分級中,顏色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基於計算機視覺所獲取的果蔬表面顏色特徵,是實現產品快速、無損檢測分析的重要依據。
常用的顏色表色系統包括孟塞爾表色系統、L*a*b*表色系統、L*C*H°表色系統等,各個表色系統具有不同的特點。孟塞爾(Munsell)表色系統由美國藝術家Munsell於1898年發明,1905年正式確立。該系統用3000多張色卡組成色彩空間,直接表達色彩三要素。孟塞爾表色系統的色彩空間的垂直軸表示明度,最上為白色,最下為黑色,中間為一系列的中性灰色,同一明度平面的顏色明度相同;每個明度平面上,按照角度逐漸變化的是色相,其極坐標角度可以表示該位置的色相;色彩到垂直軸之間的距離代表的是飽和度,越靠近垂直軸飽和度越低,越靠近周邊飽和度越高。
CIELAB(CIEL*a*b*)色度空間是1976年國際照明委員會(CIE)推薦的均勻顏色空間,用假想的球形三維立體結構表示色彩,是用於儀器測色的表色系統,可以精確地測定連續的色度值。在CIELAB表色系統,中軸是明度軸,上白下黑,中間為亮度不同的灰色過渡。此軸稱為L*軸。L*稱為明度指數,L*=0表示黑色,L*=100表示白色。中間有100個等級。色圓上有一個直角坐標,即a*、b*坐標方向。+a*方向越向外,顏色越接近純紅色;?a*方向越向外,顏色越接近純綠色。
+b*方向是黃色增加,?b*方向是藍色增加。
L*a*b*表色系統中可以計算出兩種色彩的色差ΔE*ab,ΔE*ab=(ΔL*2+Δa*2+Δb*2)1/2,其中ΔL*=L1?L2、Δa*=a*1?a*2、Δb*=b*1?b*2,即兩點間三坐標值的差。ΔE*ab與觀察感覺的關係如表2-1所示。
L*C*H°表色系統:由於L*a*b*表色系統中的a*和b*不能單獨、明確表達彩度及色相,為此CIE又制定了L*C*H°表色系統。L*C*H°表色系統也是針對儀器測色的表色系統,採用與L*a*b*表色系統相同的色彩空間,可以定位連續的比色的色度值。L*、C*、H°三個參數與孟塞爾表色系統結構相似,可反映色彩給人的心理感受。L*同樣代表明度;C*稱為飽和度(metricchroma),表現為對象的坐標點與縱軸之間的垂直距離,用以表示比色的飽和度;**2*C=a+b2,C*值越大,色彩越純。H°稱為色相角(metrichueangle),表現為對象的坐標點與原點連線成的直線與a*軸之間的夾角,即H°**barctana=,用以表示不同的比色所得的色相。
色差儀是一種常見的光電積分式測色儀器,它仿照人眼感色的原理,採用能感受紅、綠、藍三種顏色的受光器,將各自所感受的光電流加以放大處理,得出各色的刺激量,從而獲得這一顏色的信號。測色色差儀主要包括測頭、數據處理器(含顯示器及印表機)、直流電源及附屬檔案四部分。測色儀測頭由照明光源、濾色器、矽光電池、隔熱玻璃、凸透鏡導光筒、擋板和積分球等組成。當儀器內部的標準光源照射被測物體,在整個可見光波長範圍內進行一次積分測量,得到透射或反射物體色的三刺激值和色品坐標,並通過專用計算機系統給出被測樣品的相關色差參數值。這是一種操作簡便的光學分析儀器。
【實驗材料】
蘋果、梨、桃、柑橘、香蕉、番茄、茄子、辣椒等。
【儀器設備】
色差儀。
【實驗步驟】
1.打開電源將電源開關打開,儀器顯示操作界面或指示燈亮,表明儀器已有電源輸入。
2.預熱儀器通電後,自動進入10min倒計時預熱時間,使光源和光電探測器穩定。
3.調零預熱結束後,儀器自動進入調零狀態。儀器顯示“調零”,此時將光學測試頭垂直放在黑色調零用的黑筒上,按下“執行”鍵,幾秒後儀器提示調零結束,並自動轉入調白操作。
4.調白當儀器顯示“調白”時,將光學測試頭放在標準白板上,按下“執行”鍵,幾秒後儀器提示調白結束,並自動轉入允許測試狀態。
5.樣品測定當儀器顯示“測試樣品”時,先將測試的果蔬樣品放置於光學測試頭下,將測頭與果蔬表面緊密接觸,按下“執行”開關,完成一次測試。
6.選擇表色參數讀取L*、a*、b*、C*、H°值。
7.重複測定單個樣品,重複測定取其平均值。
8.關機當一批樣品測色結束後,關上POWER開關,指示燈滅,切斷電源,收好標準白板、黑筒等。
【注意事項】
1.色差儀是精密的光學儀器,須放置於溫度恆定、乾燥、無振動的地方;避免高溫、高濕和大量灰塵,避免在直射陽光或強光下操作。
2.散熱的通風孔請勿堵塞。
3.不要用揮發性液體或者化學抹布擦拭儀器表面,特別是避免液體進入儀器內部。
4.光學測試探頭屬於貴重易壞物品,樣品與光學測頭的接觸一定要緩慢,避免受力損壞;也不要用手去觸摸光學測頭的內部。
5.不同生產廠家的儀器操作界面不同,但大都經過“通電”、“預熱”、“調零”、“調白”和“測試”這些步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