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縣(林甸)

林甸縣

林甸一般指本詞條

林甸縣,隸屬黑龍江省大慶市,位於黑龍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北部,哈大齊走廊中心地帶,南與大慶市安達市毗鄰,東與明水縣青岡縣接壤,西與齊齊哈爾市隔江相望,西南與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北與富裕縣依安縣相連,總面積3503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林甸縣總人口26萬人,居住著滿等18個民族。截至2018年,林甸縣下轄5個鎮、3個鄉、4個農場。縣政府駐林甸鎮西城街。

民國三年(1914年)11月,經龍江道尹公署批准,成立林甸設治局,歸龍江道尹管轄,是為地方政權機構。1992年8月21日,林甸縣劃歸大慶市管轄。林甸縣屬典型的平原區。海拔142.7~172.4米,東北高,西南低,自然坡降1/(2 500~3 000)。由於海拔低、高差小,較周邊各市縣略低,全境呈盤碟狀。林甸縣屬北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四季溫差較大。烏裕爾河在縣西北境流過,雙陽河自縣東北境流入。G10國道穿林甸縣而過,綏滿、林肇、明海、林依四條省級公路貫通全境。

2018年,林甸縣地區生產總值47.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2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和4.79%;固定資產投資15.2億元,同比增長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1億元,同比增長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實現17725元和8455元,同比分別增長7.7%和11%。

2011年,林甸縣被國土資源部評為“中國溫泉之鄉”。2018年,林甸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林甸縣
  • 外文名稱:Lindian Xian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黑龍江省大慶市
  • 下轄地區:5鎮、3鄉
  • 政府駐地:林甸鎮
  • 電話區號:0459
  • 郵政區碼:166300
  •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北部
  • 面積:3503平方公里
  • 人口:26萬人(2018年)
  • 方言:東北話-國語
  • 氣候條件:大陸性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林甸北方溫泉歡樂谷林甸北國溫泉鶴鳴湖濕地溫泉風景區
  • 車牌代碼:黑E
  • 行政區劃代碼:230623
  • 地區生產總值:47.5億元(2018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濕地資源,草原資源,耕地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社會保障,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地方特產,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在大戚家店處設立東集鎮稽墾局,放荒招墾,其有關事宜歸安達廳管理。
民國三年(1914年)11月,經龍江道尹公署批准,成立林甸設治局,歸龍江道尹管轄,是為地方政權機構。
民國六年(1917年)7月,經黑龍江省公署批准,改林甸設治局為三等縣缺,隸屬龍江道
民國十八年(1929年),撤銷道尹公署,林甸縣直轄於黑龍江省政府。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月,偽滿洲國成立,林甸淪陷為偽滿洲國的一個縣份。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偽滿洲國政權垮台,林甸縣偽縣公署宣布解散。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3月21日,東北民主聯軍解放林甸。從此,林甸成為東北解放區一個縣份。隸屬嫩江省第一專署,專署設在林甸縣城。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2月,劃歸嫩江省第三專署。3月,劃歸嫩江省第二專署。9月,專署撤銷,直屬於黑龍江省
1954年9月,劃歸黑龍江省嫩江地區專署管轄。
1960年4月,劃歸齊齊哈爾市管轄。
1961年9月,重劃歸嫩江地區專署管轄。
1985年1月,又劃歸齊齊哈爾市管轄。
1992年8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林甸縣劃歸大慶市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林甸縣下轄5個鎮、3個鄉、4個農場:林甸鎮紅旗鎮花園鎮四季青鎮、鶴鳴湖鎮、四合鄉東興鄉宏偉鄉長青林場、新興畜牧場、巨浪牧場、國營葦場,共83個行政村。縣政府駐林甸鎮西城街。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林甸縣,位於黑龍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北部,哈大齊走廊中心地帶,南與大慶市安達市毗鄰,東與明水縣青岡縣接壤,西與齊齊哈爾市隔江相望,西南與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北與富裕縣依安縣相連,總面積3503平方公里。
林甸縣

地形地貌

林甸縣屬典型的平原區。海拔142.7~172.4米,東北高,西南低,自然坡降1/(2 500~3 000)。由於海拔低、高差小,較周邊各市縣略低,全境呈盤碟狀。

氣候

林甸縣屬北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四季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4℃。年平均無霜期129天左右,年平均降水417.2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807小時。

水文

烏裕爾河在縣西北境流過,下游漫散,形成九道溝子。雙陽河自縣東北境流入,經兩大堤壩,分別流入黑魚泡和九道溝子。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林甸縣境內蘊藏豐富的地熱資源,地熱資源靜態儲量達1810億立方米,是迄今國內發現的特大型中低溫地熱田,具有儲量大、埋層淺、有補給、水質好、壓力大等顯著特點,水中富含硒、矽、碘、鍶等2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林甸現有地熱井74眼,在洗浴療養、醫療保健、休閒度假、供熱供暖等領域極具開發價值。

濕地資源

林甸縣擁有濕地112萬畝,年產蘆葦30萬噸,是黑龍江省蘆葦最大主產區,也是國家扎龍自然保護區的重要核心區,棲息著丹頂鶴,灰鶴、白鶴、鴛鴦、白鸛、中華秋鴨等190餘種珍禽異鳥;烏裕爾河、雙陽河、引嫩灌渠流經縣境,東升水庫、四合水庫和霍家泡子水庫形成自然水域32萬畝,盛產鯽魚、鮎魚、草魚等多種淡水魚類。

草原資源

林甸縣擁有108.6萬畝天然草原,草質優良,年產優質羊草近20萬噸,載畜量可達14萬個羊單位,草原上盛產野生藥材101種,龍膽草,柴胡、防風野生藥材。

耕地資源

林甸縣有耕地252.14萬畝,土壤以碳酸鹽黑鈣土和草甸黑鈣土為主,年平均光照為2807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417.2毫米,土質疏鬆肥沃,利於各種作物生長。盛產玉米、大豆、水稻等糧食作物和馬鈴薯、葵花、瓜果蔬菜等經濟作物。

人口

截至2018年,林甸縣總人口26萬人,居住著滿等18個民族。

政治

林甸縣主要領導
圖片
簡介
縣委書記晉偉縣委書記晉偉

縣委書記晉偉,主持縣委全面工作,負責縣委黨校工作,分管武裝工作。
縣委副書記、縣長張希發縣委副書記、縣長張希發

縣委副書記、縣長張希發:主持縣政府全面工作,協助縣委書記分管經濟工作。縣委書記外出時,主持縣委全面工作。

經濟

綜述

2017年,林甸縣地區生產總值41.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0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2%和6.95%;固定資產投資36.5億元,同比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9億元,同比增長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預計實現16600元和7500元,同比分別增長9%和11%。
2018年,林甸縣地區生產總值47.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2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和4.79%;固定資產投資15.2億元,同比增長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1億元,同比增長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實現17725元和8455元,同比分別增長7.7%和11%。

第一產業

2017年,林甸縣農業增加值20.7億元,同比增長9.5%。調減玉米面積48萬畝,新增水田5.1萬畝,水田面積發展到36.7萬畝,種植雜糧雜豆等經濟作物及飼草飼料作物42.9萬畝。建設“網際網路+”示範基地2處。奶牛規模牧場達到33處,奶牛存欄4.75萬頭,交售商品奶13.5萬噸;畜牧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的49.5%。組建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組織55個,拉動土地流轉42萬畝。
2018年,林甸縣第一產業增加值25.5億元,同比增長6.8%。投資2.25億元,建設高產穩產田15萬畝。發放各類農機補貼1600萬元,農機總動力達到106萬千瓦,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6%。落實優質玉米100萬畝,新增水田2萬畝,總量達38.7萬畝,新增大豆種植6.9萬畝,總量達29.4萬畝,雜糧雜豆等經濟作物及飼草飼料作物種植規模達到51萬畝,糧食總產98.25萬噸。
林甸縣奶牛規模牧場達到31處,存欄奶牛5.6萬頭,年交售優質商品奶21萬噸。林甸牧原年出欄30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一期投入運營,新建3處種兔繁育場投入使用。全年畜牧業增加值13.2億元,占農業增加值的51.8%。綠色食品標誌產品達到13個,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值21.2億元,同比增長70.6%;新增農業合作組織30個,總量達375個,拉動土地流轉47萬畝。

第二產業

2017年,林甸縣工業增加值4.4億元,同比增長4.1%。推進重點產業項目25個,完成投資22.4億元,17個項目建成投產。新增規上企業5戶,規上工業增加值2.37億元。新簽約項目26個,2017年計畫投資額34.32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8.66億元。累計註冊總部公司23家,繳稅350萬元。簽約入駐園區項目14個,開工項目9個。
2018年,林甸縣工業增加值4.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新建續建5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19個,建成投產15個,完成投資10.2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0個,完成投資8.6億元。規上企業達到11家,規上工業增加值3.38億元,同比增長50.8%。簽約入駐項目21個,總投資300億元,開工建設14個,投產11個,產值2.7億元。

第三產業

2017年,林甸縣第三產業增加值16.6億元,同比增長6%。全年接待涉旅遊客216萬人次,收入8.7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和2.5%。其中,接待溫泉遊客160萬人次,收入2.41億元;接待俄羅斯遊客1.57萬人次,收入4213萬元。餐飲、住宿、採摘園等業戶發展到796家,醫養結合項目4家。
2018年,林甸縣第三產業增加值17.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全年接待涉旅遊客280萬人次,收入13.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1%和55.6%,其中:接待溫泉遊客175.23萬人次,實現收入3.06億元;接待俄羅斯遊客1.92萬人次,實現收入5683萬元。電商產業園投入運營,入駐電商企業11家,建成村級服務站點67個,實現交易額3303萬元。

交通運輸

林甸縣毗鄰大慶薩爾圖機場,G10國道穿境而過,綏滿、林肇、明海、林依四條省級公路貫通全境。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2017年,林甸縣城鎮新增就業166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職工“五險”擴面新增2300人,社會保險參保繳費率達98%。發放城鄉低保金4225.18萬元。
2018年,林甸縣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7.4%,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54.8億元,城鎮新增就業1705人,職工“五險”擴面3933人。動態調整城鄉低保對象4699戶、6052人,累計發放城鄉低保、醫療救助等各類救助資金3814萬元,救助困難民眾3萬餘人次。調整重度殘疾人類別等級239人,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397萬元,新增醫養結合養老機構3所。

歷史文化

溫泉文化
中國的溫泉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在歷史典籍中,有關溫泉的文獻記載多達972處。先秦《三海經》里就有溫泉的記敘。當時稱溫泉為“湯”。秦始皇建“驪山湯”是為了治療瘡傷,並通過徐福將“湯”的概念帶到日本。傳說徐福為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的靈藥,輾轉漂流到日本的歌山縣,至今當地仍保留了“徐福之湯”溫泉浴場。溫泉與人類的關係甚為密切。許多溫泉被人們供為“聖水”,“ 仙水” ,可以治療百病。溫泉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第一代溫泉文化是洗浴的文化,就是人們通常說的“泡湯”;第二代溫泉文化是洗浴加遊戲,強調溫泉的動感、豐富;第三代溫泉文化則是洗浴加休閒文化,突出溫泉是一種休閒旅遊;最新的第四代溫泉文化是最具包容性的,集休閒、保健、養生、娛樂、至親好友歡聚、各種會議、高中低檔次為一體的全新概念的文化。它直接地反映了人們不同時期的不同需求。當第四代溫泉文化閃亮登場時,溫泉產業達到了前無古人的鼎盛之期。
溫泉文化即“湯文化”,在溫泉之鄉—林甸,也源遠流長,讓人們感受古代中國人的養生之道的同時,體驗現代溫泉的魅力。林甸溫泉具有雪浴溫泉天地寒,湯池暢飲夏日暖,美酒千杯君不醉,甘露半盞人如仙的溫泉養生文化。
林甸縣以溫泉為主題,不斷與國際接軌,先後推出“以北國溫泉為主的中式藥用溫泉、俄羅斯風情園為主的俄式溫泉、鶴鳴湖濕地溫泉為主的日式溫泉”,盡顯溫泉文化,在同一片溫泉的世界中,體驗不同地域的溫泉文化,使遊人更好的體驗溫泉的魅力。
滿族文化
滿族,是清王朝的建立者,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民族文化,而坐落在林甸縣的三合鄉勝利村,是滿族聚集居住的地方,他們稱自己為滿族中穢貊族人的一支,具有濃厚的滿族文化氣息,其中薩滿文化是滿族特有的文化,薩滿文化也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是原生態民俗信仰文化。薩滿文化又是一種綜合性原生態文化現象,其涉獵了北方民族的口傳歷史、經濟生活、認識觀念、道德規範、口傳文學及藝術、社會文體活動、民間習俗、醫藥知識等諸多領域,並形成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北方民族世代享用的民俗文化和創建新民族優秀文化的源流。
林甸的滿族文化,讓人們了解這個民族在此地經歷的各朝各代民族文化積澱,如穢貊族人的信仰、服飾、祭祀禮儀、唱神歌、求神治病等原生態文化,使薩滿文化與濕地文化緊密的融和在一起,具有獨特的地域特色。
葦雕文化
在碧藍的扎龍濕地邊,蘆花茁壯而出一展美姿,它驕傲地高舉起與眾不同的銀白花朵,在風中跳躍、起舞,舞姿不算優美,但細絨絨的蘆花,卻掀起層層絮潮,深入人們心扉,搖出詩的韻律。駕舟湖泊,遠眺那十里、百里的葦盪,見連片蘆花飛舞,灰白色的蘆花和長空、雲影、水碧、湖藍的環境渾然一體,那氣勢也蔚為壯觀。依託扎龍自然保護區濕地資源,林甸盛產蘆葦,獨特的資源鑄造了當地獨特的葦雕工藝,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造就了蘆葦文化,栩栩如生的蘆葦畫、精雕細琢的蘆葦工藝品、琳琅滿目的特色旅遊商品和紀念品,蘆葦文化是結合林甸人文特點而孕育的具有鮮明特徵和地域特色的文化,讓人們感受“神韻扎龍,繽紛蘆葦”的文化氣息。

風景名勝

林甸北方溫泉歡樂谷
林甸北方溫泉歡樂谷風景區,位於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縣城南新區,總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76716平方米,總投資5.26億元。2013年9月18日試營業,整個園區共建設五區六十八景,是林甸縣最大的室內外兒童遊樂園。
北國溫泉養生休閒基地
北國溫泉養生休閒基地,占地7.2萬平方米。位於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縣,林甸縣被中國礦業聯合會和世界溫泉養生大會組委會譽為“中國溫泉之鄉”和“世界溫泉養生基地”。
北國溫泉養生休閒基地是東北三省目前開發建設面積最大娛樂性最強的寒地露天溫泉度假休閒基地。北國溫泉養生休閒廣場溫泉水含人體所需的40餘種微量元素,其中有偏硼酸、偏矽酸、氡等16種具有較高醫療價值的礦物元素。
鶴鳴湖濕地溫泉風景區
鶴鳴湖濕地溫泉風景區,是國家級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林甸縣三合鄉南崗村,地處烏裕爾河嫩江支流的交匯處,擁有濕地草原、水域湖泊和蘆葦草甸共3萬畝。2002年4月份開始營業,總投資3.5億元,
鶴鳴湖濕地溫泉風景區是以溫泉養生為主,集會議、度假、休閒、娛樂、餐飲於一體的大型原生態旅遊度假區。景區分為濕地和溫泉兩部分。濕地部分占整個景區的98%以上,可同時接納遊客5000人。溫泉部分由室內和室外兩區域構成,共有室內外溫泉50個。
飛瀧四季溫泉
飛瀧四季溫泉,位於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縣城南新區一公里處,是國家AAAA級景區。飛瀧四季溫泉地熱井日開採量可達2088立方,出水溫度在60℃以上,溫泉水中含鈣、、硒、鈉、鎂、碘、氡、等30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

地方特產

林甸雞

林甸雞
林甸縣位於黑龍江省松嫩平原,土壤大多呈鹼性,以碳酸鹽、草甸黑鈣土為主。氣候特點是:冬季雪少,春季風大,夏季雨多,秋季霜早冬季長夏季短,19世紀初期,由山東、河南、河北等省移民於北大荒時帶來了大型雞種在本地寒冷、乾燥的氣候及豐富的農副產品的條件下,經民眾多年選擇而逐漸形成了一個適應高寒地區的優良雞種。
蛋雕工藝

蛋雕工藝
蛋雕是近年來逐漸興盛起來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品。蛋雕工藝品有多種,一種是用雕刀在表面顏色較深的雞蛋殼上雕刻人物、山水、花鳥等圖案,圖案成形後其效果類似於美術中的素描或線條勾勒;另一種是選用質地較厚的鵝蛋、鴕鳥蛋等禽蛋作為材料,以淺浮雕或鏤空的手法進行雕刻。
葦編畫


葦編畫
蘆葦—亦稱“蘆”或“葦”,百姓俗稱它“葦子”,水生植物,禾本科,多年生草木,抗旱耐澇,生命力強,是林甸濕地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廣泛用於織席和造紙。林甸縣職教中心開設了實習生產基地,以蘆葦為原料創作出了大量的品味俱佳的地方特色旅遊產品—蘆葦工藝浮雕畫、葦雕瓷瓶、濕地草編等。

榮譽稱號

2011年,林甸縣被國土資源部評為“中國溫泉之鄉”。
2018年,林甸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2017年10月09日,林甸入選2017年度全國中小城市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