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民書

林民書

林民書,男,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政治經濟學博士、教授、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民書
  • 國籍:中國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廈門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現代企業理論、新制度經濟學、區域經濟發展  
  • 職務:教授
  • 主要成就: 曾獲得福建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著作,2003)、廈門優秀社會科學一等獎。
  • 學術代表作:《資源配置能力與區域經濟發展》, 專著 第一作者,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1
基本情況,教育工作經歷,開授課程,主要研究領域與項目,研究領域,科研項目,主要學術成果與獲獎,學術成果,榮譽獲獎,

基本情況

教育工作經歷

工作經歷
1978,7——1982,6,廈門大學經濟系學生;
1982,7——1985,9,華東交通大學教師;
1985,9——1988,6,廈門大學經濟系碩士研究生;
1988,7——1993,9,華東交通大學講師;
1993,9——1994,6,福州榕動活動房有限公司;
1994,7——2001,9,福州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
1998,9——2001,6,廈門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生;
2001,10—— 廈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最高學歷
博士,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政治經濟學,2001

開授課程

1、《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專業基礎課, 2、《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3、《個體經濟學》,專業基礎課;4、《中級個體經濟學》,研究生課程;5、《經濟學專題》,《制度經濟學》、《企業理論及其中國的實踐》等研究生課程。

主要研究領域與項目

研究領域

現代企業理論、新制度經濟學、區域經濟發展

科研項目

作為課題負責人完成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小企業集群與縣域經濟發展實證研究》通過匿名評審,獲優秀。《資源的全球配置對產業政策的影響》獲福建省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主要學術成果與獲獎

學術成果

先後在《經濟學動態》《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企業管理》、《經濟學家》、《財經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過論文九十多篇,《市場化改革的需求限制》和《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分析》、等論文曾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出版專著、教材四部,
學術專著
[1] 《資源配置能力與區域經濟發展》, 專著 第一作者,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1
[2] 中小企業的生存及其發展問題, 專著 第一, , 2002
論文
[1] 基於信息不對稱條件下我國地方民營金融組織發展研究, 綜合競爭力, 2011 年 3 期
[2] 《我國民營工業企業發展空間布局特點及其演變》, 《河南社會科學》, 20 11 年 4 期
[3] 《梯度發展戰略與沿海出口加工工業企業轉移問題研究》, 《當代經濟管理》, 2011 年 1 期
[4] 《提高能源價格與能源使用效率的福利比較》,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 年 5 期
[5] 《國外能源回彈效益研究進展評述》, 《當代經濟管理》, 2010 年 9 期
[6] 《地區經濟發展差距與資源配置能力問題研究》, 《綜合競爭力》,人大複印資料,《區域與城市經濟》,2010年第12期, 2010 年 4 期
[7] 《現代社會生產與消費的自動平衡機制》, 《中國經濟問題》, 20 10 年 1 期
[8] 《承接國際產業轉移過程中本地企業作用問題研究》, 《發展研究》2009年增刊, 20 09 年 期
[9] 《中國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研究》, 《河南社會科學》,《新華文摘》2009年24期,論點摘要, 2009 年 5 期
[10] 《產權改革、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與外部制度環境》, 《當代經濟管理》, 2009 年 5 期
[11] 《新中國60年經濟成長方式的歷史演變及其展望》, 《河南社會科學》, 20 09 年 4 期
[12] 《外來投資與不完全產業轉移》, 《學術月刊》,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產業經濟》2009年第6期全文轉載, 20 09 年 2 期
[13] 《價值創新與價值增值方式問題研究》, 《中國經濟問題》, 20 09 年 1 期
[14] 《改革開放30年福建民營經濟發展及其經驗和啟示》, 《探索與成就----福建改革開放30年》,潘征 陳必濤 主編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板, 2008 年 期
[15] 《傳統企業轉型與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摘發,2008,5。, 20 08 年 4 期
[16] 《商品價值的實現基礎與價值論的創新》, 《當代經濟管理》, 2008 年 8 期
[17] 《海峽西岸(福建)文化產業和諧發展調研報告》, 《東南學術》2008年增刊1期, 2008 年 期
[18] 《福建省與台灣地區經濟發展比較、經驗分析趨勢及相關對策研究》, 《海峽西岸發展研究論文集》,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年 版。, 2008 年 期
[19] 《投資低效與經濟成長:對中國資本存量和無效投資的估算》, 《河南社會科學》,《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9年2期;《國民經濟管理》2008年第12期全文轉載。, 20 08 年 5 期
[20] 《社會關係網路轉換與企業的發展》, 《當代經濟管理》, 2008 年 3 期
[21] 《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及其特點研究》, 《中國經濟問題》, 20 08 年 1 期
[22] 《地區間產業發展相互關係問題研究》, 《東南學術》, 2008 年 1 期
[23] 《基於社會資本視角的中小企業社會關係網路演進分析》, 《福建論壇》, 2008 年 1 期
[24] 《產業結構與體制因素共同作用下民營企業市場進入問題研究——基於東北老工業基地縣域農村民營企業市場進入的實證分析》, 《西部經濟評論》, 2008 年 1 期
[25] 《廈門民營經濟發展報告》, 33. 《廈門民營經濟發展報告》副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11版。, 2007 年 11 期
[26] 《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產業結構演變的實證分析》, 《河南社會科學》, 2007 年 4 期
[27] 《擴大家庭土地經營規模保持農村家庭承包制的穩定》, 《當代經濟管理》;《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10期全文轉載, 2007 年 4 期
[28] 《外資與民營企業對我國地區經濟發展的比較分析》, 《福建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07 年 5 期
[29] 《GDP增長、投資低效與居民福利提高》, 《福建論壇》, 2007 年 4 期
[30] 《企業社會關係網路轉換與生產經營方式的調整》, 《中國經濟問題》, 2007 年 1 期
[31] 《基於社會資本視角的企業活動分析》, 《東南學術》,《新華文摘》2006年第20期全文轉載, 2006 年 4 期
[32] 《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研究(下)》, 《科學·和諧·發展——福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百村調查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2006 年 期
[33] 《區域經濟規模對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與台商投資的影響分析》, 《福建論壇》, 2006 年 7 期
[34] 《兩種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的比較研究》, 《河南社會科學》,《城市經濟、區域經濟》(人大複印資料),2007年第1期全文轉載。, 2006 年 5 期
[35] 《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產業的承接、聚集與擴散》, 《社會科學》,《工業經濟》(人大複印資料),2006年第8期全文轉載。, 2006 年 6 期
[36] 《外商投資與國內民營企業在產業擴散方面的比較分析》,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民營經濟與中小企業管理》(人大複印資料)2007年第1期全文轉載, 2006 年 4 期
[37] 《壯大工業基礎,增強廈門在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影響力》, 《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研究》,主編:毛滌生,華星出版社, 2006 年 期
[38] 《外來投資對我國企業發展影響的實證分析》, 《河南社會科學》, 2006 年 3 期
[39] 《專業市場演變與中小企業發展研究》, 《當代經濟管理》, 2006 年 3 期
[40] 《外來投資與內資企業產業擴散效果分析》, 《當代經濟研究》, 2006 年 2 期
[41] 《民營企業內部人際關係網路體系作用研究》, 《中國經濟問題》,《鄉鎮企業、民營經濟》,2006年第4期全文轉載。, 2006 年 1 期
[42] 《科技型企業孵化器企業化運營問題研究》, 《軟科學》, 2005 年 6 期
[43] 《推進工業發展,擴大經濟總量,增強產業輻射能力》, 《廈門通訊》, 2005 年 10 期
[44] 《尋求體制內縮小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 2005 年 7 期
[45] 《調整第三產業結構,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經濟學動態》, 2005 年5 期
[46] 《突破場地限制,擴大企業孵化器服務範圍》, 《高科技與產業化》, 2005 年 3 期
[47] 《我國第三產業發展滯後的原因分析及其結構調整》, 《廈門大學學報》,《新華文摘》2005年第5期全文轉載。, 2000=5 年 1 期
[48] 《民營中小企業集群由競爭到合作的轉變》, 《中國經濟問題》, 2005 年 2 期
[49] 《非國有中小企業在不同區域的發展及其政策研究》, 《制度經濟學研究》第四輯,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2004 年 4 期
[50] 《福建沿海民營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調查報告》, 《民營經濟的崛起與發展——福建百家民營企業調查》,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004 年 期
[51] 《我國科技型企業孵化器的進出機制研究》, 《高科技與產業化》, 2004 年 5 期
[52] 《營利型企業孵化器與非營利孵化器的比較研究》, 《軟科學》, 2004 年 2 期
[53] 《省會中心城市中小工業企業衰退的原因分析》, 《東南學術》, 2004 年 1 期
[54] 《市場配置資源條件下公有制主體地位問題研究》, 《當代經濟研究》, 2004 年 1 期
[55] 《農民到市民:漫長的角色轉變》, 《廈門日報》, 2003 年 11 期
[56] 《資源的全球配置對產業政策的影響》, 《財經研究》, 2003 年 10 期
[57] 《市場機制與政府管理在整頓市場秩序過程中的不同作用》, 《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主編:金喜在等,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003 年 期
[58] 《藉助企業集群推動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 《高科技與產業化》, 2003 年 8 期
[59] 《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相關問題分析》, 《財經問題研究》, 2003 年 8 期
[60] 《政治經濟學課程內容的改革與創新》, 《廈門大學學報》2003年增刊, 2003 年 期
[61] 《中小企業的空間聚集及其區域政策的構造》, 《中國經濟問題》, 2003 年1 期
[62] 《郊區被動型城市化農民就業問題研究》, 《財經研究》, 2002 年 9 期
[63] 《價值的社會屬性及其價值源泉》, 《財經科學》, 2002 年 4 期
[64] 《推進我國中小企業現代化進程及其政策構造》,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 2002 年 8 期
[65] 《關於政治經濟學新體系的理論思考》, 《廈門大學學報》2002年增刊, 2002 年 期
[66] 《從產品生命周期看中小企業的產品策略》, 《企業管理》, 2002 年 8 期
[67] 《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我國的競爭政策與產業政策的選擇》, 《東南學術》, 20 02 年 4 期
[68] 《規範企業行為與增強企業活力》, 《經濟問題與探索》主編邱華炳,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2 年 期
[69] 《農業產業結構雷同的原因及其解決辦法》, 《當代財經》, 2002 年 5 期
[70] 《市場空間:西部地區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 《貴州財經學院學報》, 2002 年 5 期
[71] 《經濟結構調整與中小企業的發展》,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02 年 4 期
[72] 《民營企業家族化傾向原因分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2002 年 3 期
[73] 《透視大陸民營企業的“血統成分”》, 《投資中國》, 2002 年 3 期
[74] 《國有中小企業效率低下的體制原因及其道路分析》, 《求是學刊》, 2002 年 1 期
[75] 《21世紀初增強福建經濟發展後勁研究》, 《福建論壇》, 2002 年 2 期
[76] 《資本—勞動利益摩擦與中小企業的產業分布》, 《財經科學》, 2001 年 6 期
[77] 《中小企業生存空間的理論分析》, 《東南學術》, 2001 年 5 期
[78] 《企業競爭力及其競爭方式的改變》, 《財經科學》, 2001 年 3 期
[79] 《中小企業的產品包裝問題》, 《包裝世界》, 2001 年5 期
[80] 《論我國中小企業管理模式及其體制創新》, 《財經研究》, 2001 年 4 期
[81] 《企業規模與其產權的演進》, 《南京經濟學院學報》, 2001 年 4 期
[82] 《論中小企業幼稚與衰退期的生存危機》, 《中國經濟問題》, 2001 年 2 期
[83] 《從“愈大愈好”到“小的是美好的”》, 《雲南財貿學院學報》, 2001 年 2 期
[84] 《生產.技術.規模》, 《東南學術》, 2000 年 6 期
[85] 《擴大企業規模必須克服的障礙》, 《財經科學》, 2000 年 4 期
[86] 《中小企業管理模式及其體制創新》, 《經濟學家》, 2000 年 4 期
[87] 《中小企業的界定標準》, 《雲南財貿學院學報》, 2000 年 6 期
[88] 《普通商品房開發與土地資源配置》, 《福州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0 年 3 期
[89] 《警惕擴張性財政政策可能出現的無效投資》, 《求是學刊》, 2000 年2 期
[90] 《巨觀經濟政策應增強企業有效生產力》, 《社會科學戰線》, 2000 年 2 期
[91] 《國有企業生產的資本屬性與勞動力使用的資本化》, 《福州大學學報(社科版)》, 1999 年 3 期
[92] 《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分析》, 《財經科學》,《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1999 年 4 期
[93] 《擴大內需必須與增加有效供給同步進行》, 《財經研究》, 1999 年 7 期
[94] 《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的巨觀調控》, 《江漢論壇》, 1999 年 3 期
[95] 《市場化改革的需求限制》, 《財經問題研究》,1999年5期《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1999 年 2 期
[96] 《論實現國有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 《經濟縱橫》, 1998 年 4 期
[97] 《論兩權分離引發的代理收益問題》, 《福州大學學報(社科版)》, 1998 年 1 期
[98] 《從利益關係再造代理人的激勵機制》, 《福建學刊》, 1996 年 6 期
[99] 《增長方式轉變與區域經濟合作》, 《區域經濟研究》, 1996 年 6 期
[100] 《消費需求與經濟成長方式的形成及其轉變》, 《福州大學學報(社科版)》, 1996 年 4 期
[101] 《所有者行為與國有企業改革》, 《福州大學學報(社科版)》, 1996 年 3 期
[102] 《論個人教育:投資收益與需求》, 《福州大學學報(社科版)》,1996年第1期, 1996 年 1 期
[103] 《我國價格改革初探》,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9 年 2 期

榮譽獲獎

專著《中小企業的生存及其發展問題研究》曾獲得福建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著作,2003)、廈門優秀社會科學一等獎。《基於社會資本視角的企業活動分析》《我國第三產業發展滯後的原因及結構調整》獲得獲福建省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三等獎。廈門大學2006年度“中國建設銀行獎”,廈門大學經濟學院2007年度培新獎教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