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社

松社

原址在徐家匯姚主教路(今天平路)135號,原為徽商王效山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建造的私產余村園。蔡鍔病逝後,民國7年梁啓超、李烈鈞等籌款購得余村園,於11月4日正式成立松社,同時籌設松坡圖書館以紀念蔡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松社
  • 原址:徐家匯姚主教路135號
  • 創建者:徽商王效山
  • 創建時間:1909年
上海古蹟,詞語,

上海古蹟

蔡鍔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陽人。13歲補縣學生員,16歲入長沙時務學堂,深受中文總教習梁啓超的器重,戊戌政變後梁逃亡日本,蔡輾轉至上海,17歲考入南洋公學,旋應梁之召赴日留學。歸國後,參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繼為打倒“洪憲”皇帝發動護國戰爭。
松社園內綠蔭夾道,花木紛披,東南角有高樓如大殿式大堂中,供蔡松坡牌位。樓上懸蔡鍔戎裝像,樓內設松坡圖書館。
民國12年1月,梁啓超將松社和松坡圖書館一併遷到北京。

詞語

古代立社種樹,為社的標誌。以松樹作社樹的,稱為“松社”。《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其野之所木,遂以名其社” 清 孫詒讓 正義:“若以松為社者,則名松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