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石鎮(廣東省平遠縣東石鎮)

東石鎮(廣東省平遠縣東石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石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位於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中部,人口有3.5萬人,位於東經115°54′,北緯24°25′, 東鄰廣東省蕉嶺縣、本縣泗水鎮,西接河頭鎮,南與壩頭鎮熱柘鎮接壤,北靠仁居鎮上舉鎮,距縣城14公里。2003年9月,平遠縣調整鄉鎮行政區劃,原茅坪鎮併入東石鎮。全鎮界域面積163.1平方公里,轄明洋、大屋、雙石、東石、汶水、東汶、涼庭、麻塘、靈水、白嶺、錫水、洋背、太陽、茅坪、蕉留、中村、黃地共17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223個村民小組,有8255戶,還有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約有8547人,東石鎮主要姓氏有林、黃、李、王、劉、賴、吳、馬、曾、朱、丘,還有何、楊、張、鄧、華、卓、熊等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石鎮
  • 外文名稱:Tung sak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
  • 下轄地區:明洋、大屋、東石等17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
  • 政府駐地:東石
  • 電話區號:0753
  • 郵政區碼:514631
  • 地理位置梅州市平遠縣中部
  • 面積:163.1平方公里
  • 人口:3.5萬人
  • 方言客家語-梅州話-粵台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梅州客都機場
  • 火車站梅州站梅州西站
  • 車牌代碼:粵M
  • 耕地:23209畝
自然資源,東石鎮,全鎮,基礎設施,人口,社會事業,經濟發展,特色產業,政策優惠,文化教育,人文地理,

自然資源

東石鎮

擁有豐富的鐵礦、瓷土、耐火石、石灰石等礦產資源。尖山鐵礦儲量大、品位高、有害元素含量低,深受鋼鐵行業的青睞。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熱量豐富,光照充足,有利於發展種養業。農產品資源豐富,主要出產梅州金柚、三華李、優質禾刀、花生、碰柑、茶葉、淡水魚等。東石花生、鍋篤茶、碰柑遠近有名。年產花生1400噸,鍋篤茶46噸,碰柑30噸。
全鎮常年耕地有2.29萬畝。其中水田面積為1.57萬畝,水洗地面積7.26萬畝。25度以上坡地耕地面積7.39萬畝。耕地面積廣闊、地力優良,適宜種植南方各種果作、林材。
全年經作與糧作比例協調。糧經比例達到6:4格局,既保證了糧食生產, 又富了農民的袋子。常年經濟作物面積平均達1.8萬畝。 其中以花生尤為突出,全年種植7500多畝,總產達1500噸。

全鎮

果茶麵積大、產量高、品質優。至2003年末,全鎮果茶麵積達8600畝,果茶總產達7000噸。其中碰柑、鍋篤茶、梅州金柚、三華李更是出名,常年碰柑1000多畝,可產430噸產量;鍋篤茶麵積1500多畝,年產綠茶40噸, 鍋篤茶是梅州“八大名茶”之一;李類種植1800多畝,總產達1350噸。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省道S332線和縣道X036線貫穿全鎮,全線為水泥路面。圩鎮建有環東公路和環北公路。村村已通公路且部分實現硬底化。已開通程控電話,可直撥國內、國際長途。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在鎮內分別建有4座和3座基站,移動通信暢通無阻。東石鎮境內建有11萬伏變電站1座,1萬伏開關站1座, 電力充足。建有日供水1500立方米的自來水引供工程,保證了圩鎮和附近企事業單位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用水。圩鎮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是鄰近5個鎮的重要的農產品集散地。

人口

2003年末統計,全鎮總人口8138戶,33396人,其中農業人口7862戶30966人。
平遠東石平遠東石

社會事業

鎮有線電視2003年底實現與市聯網,同時實現有線、無線轉播。加快學校布局調整,提高教育教學質量。2004年7月,鐵民中學併入東石中學。現有東石中學和茅坪中學2間中學,有國小20間,其中13間為完小。中學有教職工146人,學生1978人。國小有教職工183人,學生有3724人。全面實現九年義務教育。有衛生院1所,為一級甲等醫院,有醫護人員61人。各村均設有衛生站。

經濟發展

東石鎮內工業企業發達,國有、集體、私營企業眾多,主要為鐵礦、石灰石、耐火石、鑄造、水泥、家私等行業。2003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15761萬元。非公有制經濟不斷發展壯大,2003年全鎮非公有制經濟納稅總額達750.8萬元,占全鎮稅收總額的72.7%。
2007年末,有8263戶,33311人。2007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4837萬元,比增11%;工農業總產值44627萬元,比增16%,其中工業總產值31646萬元,比增20%;農業總產值12981萬元,比增6.5%;農村人均純收入5070元,比增8.1%,居民儲蓄款達1.33億元,比增16%。
穩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全鎮糧經比例達6:4。全鎮經濟快速健康發展。2003年末,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989萬元,農村人平純收入3486元。
政府措施
1、大力引導民眾發展高值經濟作物。
2、樹立品牌意識,突出質優產品特色,重點抓好碰柑、鍋篤茶、梅州金柚、三華李的生產建設.
3、廣納賢材,招引農業經濟人進行農業產品商品化流通。

特色產業

鍋篤茶:茶葉是當前世界三大飲料之一。該鎮鍋篤村生產的鍋篤茶素有“嘉應八大名茶”之稱,味道甘純、香氣濃郁、品質上乘,暢銷海內外。我鎮鍋篤村地處鐵山嶂峰谷,海拔1163米,雨量充沛,晝夜溫差大,經常雲霧瀰漫,具有“高山雲霧出名茶”的一切自然環境條件。鍋篤村種茶歷史悠久:有耕地面積991畝,山地13434畝。目前種有茶園面積1500畝,年產春茶量達40噸,總產值達120萬元。由於種茶歷史悠久,當地農戶幾乎都懂得管理茶葉生產和製作技術。優良的氣候地理環境是鍋篤茶的良好品質的前提,精緻的制茶工藝是鍋篤茶上乘品質的保障。進一步開發鍋篤茶的生產,具有極大的潛力。
長窩柚:“長窩柚”實為梅州金柚,只因其風味獨特而眾口諧碑為“長窩柚”。其品種為沙田柚,“長窩”為一地名,位於我鎮太陽村扁坑子地域,處於鐵山嶂峰腳,該山地背倚山峰,朝南坡。上有鍋篤水庫的水源灌溉。目前該地域種有梅州金柚1000多畝,年產梅州金柚200噸。由於該山坡地日夜溫差大,果品中有機糖份累積多,吃起來香脆口感好,蜜味濃郁,實是月下品嘗之佳品。
碰柑:(1)碰柑是世界上最優良的寬皮柑桔類品種之一,有“遠東柑王”之稱,果實碩大,色澤鮮艷,味道芳香甘美,肉質細嫩,在國內外市場有較大競爭力。(2)我鎮的碰柑栽培歷史久,不但產量高,而且品質優良,現有的1000畝碰柑面積,分布在我鎮黃地村竹塘。竹塘碰柑是全市數一的碰柑產品,其果品大且勻稱,色澤鮮艷橙黃,皮鬆易剝,肉質細嫩,汁多化渣,含糖量達13%,吃後有香甜濃蜜之感,是鮮食佳品,深受消費者喜愛。(3)我鎮實施縣委、縣政府“一鄉一品”開發戰略,在現有碰柑面積基礎上,結合搞山地連片易地開發2000畝耕地實際,將碰柑生產列入調整最佳化我鎮果樹品種結構,幫助民眾致富奔康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計畫在幾年後,以我鎮中村、黃地、蕉留、洋背為中心,形成3000畝優質碰柑生產基地。
碰柑碰柑

政策優惠

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石正鎮人民政府關於鼓勵外商投資的若干規定
為鼓勵外商(指非石正鎮本地,包括港澳台地區及外國公司及經濟組織和個人)在我鎮投資,擴大利用外資的領域和規模,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我鎮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國家、省、市、縣有關規定,結合本鎮實際,制定本規定。
一、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1、實行“一個中心”服務投資者。設立石正鎮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招商引資辦公室,抽調精幹、得力工作人員,具體負責和全面協調招商引資工作中的問題,為投資者的創業和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經濟建設經濟建設
2、實行專人負責協助辦理項目審批。凡是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指定專人負責,協助準備有關材料,併到各級有關部門辦理審批手續。
3、實行“一條龍”受理投訴。成立石正鎮投資中心,設立投訴電話,公布招商引資領導小組和辦公室電話,為投資者提供全程、全方位“保姆式”個性化服務。
4、實行“一個口子”收取行政規費。需繳交的行政事業性規費及經營服務性收費,由有關單位和部門開具財政收據,鎮財政所統一收取,經鎮政府批准後再由財政所分流給有關單位和部門。任何單位和部門未經批准不得向投資者直接收費。
二、實行地價和土地、廠房租價優惠。 5、在大東坪農場設立工業園區,鎮政府出資解決好“三通一平”。在工業園區興辦生產性項目投資額人民幣100萬元以上的建設用地,鎮政府無償劃撥或以每平方米1元出讓所需已“三通一平”的工業用地(原則上每100萬投資給予1000平方米用地)。工業園區以外的生產性項目建設用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下出讓。
6、投資者按規定完善用地手續取得的土地,一般不能改變用途。連續生產經營10年以上(含10年)的土地使用權可以繼承轉讓,免收土地出讓金。
7、按優惠政策取得的土地,在簽訂契約後原則上半年內動工建設,2年內仍未建設使用的,由鎮政府收回,3年內實際投資額未達契約投資額的,按投資比例收回優惠地價的差價。
8、租用土地實行低價收費。興辦生產性項目租用土地建廠房的,每年每平方米收取0.12元。
9、租賃廠房實行最高限價。興辦生產性項目賃閒置廠房,月租金每平方米3元以下。
三、實行稅收優惠
10、鎮政府負責出面與有關部門聯繫協調,將國家制定的優惠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給企業。
11、投資生產性項目,按國家稅法規定減免企業所得稅期滿後,納稅仍有困難的,鎮政府協助向稅務部門申請繼續減免。
12、投資生產性項目,自投產之日起3年內,其繳納的增值稅屬地方留成部分,按縣返還總額的50%獎勵給企業。
13、投資農業開發項目,自有收益時起3年內,按其繳交的農業特產稅和農業稅附加額,按縣返還給予同等數額的獎金給企業,第四年至第六年,按50%的比例給予獎勵。
四、實行減免規費。
14、對興辦生產性項目的企業,原則實行“只收稅不收費”、“只服務不干擾”的政策,即是按國家稅法規定收稅,原則上不收取其他行政事業性規費。 (具體按市、縣規定執行) 15、工業項目使用自來水,日用水量達300立方米以上,每立方米0.80元,經批准,允許用水量較大的企業使用自取水。
16、工業用電每千時0.59元(與縣優惠價相同),經批准,允許企業從電廠直接購電、用電。
五、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17、對企業實行保護牌制度,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除向縣申請保護牌外,鎮政府統一發給合法權益保護牌。實行“四不準”保護措施,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持牌企業未經批准不準無故擅自進行檢查、參觀及從事其他有礙企業正常生產的活動;不準無故隨意斷水、斷電、封帳;不準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亂集資;不準索、拿、卡、要。凡有違反上述規定的,一經查實,從嚴處理。
六、提供生活方便。
18、鎮引進辦負責為企業代辦往來港澳地區通行證、小汽車行駛證、機動車駕駛證等證照。
19、投資者的子女在本縣、本鎮公辦學校讀書的,一律免收擇校費。
七、本規定所指的投資者包括鎮內一切企業和個人。規定中的有關優惠政策適合本規定正式執行後的新增投資生產性項目。
八、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九、本規定的解釋權在石正鎮招商引資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

文化教育

東石鎮共有初級中學兩間,3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978人,教職工146人; 有國小21間,其中完小13間,在校學生3724人,教職工183人。
鎮黨委、政府堅持科教興國,教育為本的戰略方針,大力發展了教育事業,積極為教育辦實事,辦好事,取得了喜人的成績,2004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尊師重教先進單位。
1、東石中學
梅州市平遠縣東石中學創建於1908年,始命名為鐵民中學, 原校址在尖山之下, 於1994年秋遷址至東石鎮雙石村(即原新東中學)。校園面積238千平方米, 現有廣州天河教學樓一幢共35間課室,辦公樓一幢,教師宿舍二幢,學生宿舍一幢,200 米環形跑道標準球場一塊。全校現有30個教學班,師生共1700多人,教師120人, 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人;一級教師37人;大專以上學歷占98%, 其中本科以上學歷的有32人,在職進修本科的教師有20人。
鐵民中學鐵民中學
東石中學環境優美,條件優越,師資力量雄厚,多年來教育成績突出,2000年中招考試全縣第2名;2003年第3名,2004年第4名。 為家鄉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為社會培養了大批有用人才,是讀書育人的好地方。
2、茅坪中學
梅州市平遠縣茅坪中學創辦於1979年,其前身為茅坪國小附設國中班(1976-1979年),校園占地面積15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達3500平方米。全校現有教學班7個,學生300多人,教職工25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人,一級教師2人,二級教師12人。
茅坪中學師生恪守“團結、勤奮、求實、進取”的校訓,教師敬業愛崗,勤奮工作;學生遵師守紀,讀書報國。近幾年來,全校師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評比、競賽並屢獲佳績,幾位教師不斷有論文在省市級刊物上發表,在2003年梅州市數學教學論文評比中,有多位教師分獲二、三等獎;在全國國中數學、物理、化學、英語等競賽中,也有多位學生分獲國家級二、三等獎、優勝獎和省級一、二、三等獎。
茅坪中學環境優雅,布局合理,師資力量雄厚,是讀書學習、培養人才的好地方

人文地理

豐泰堂建造於1803年.位於平遠縣東石鎮涼庭村,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圍龍屋築,她歷經200年的風風雨雨,至今仍完好地屹立在廣袤的田野之中。豐泰堂里外三層,結構嚴謹,氣勢恢弘,成為最具有特色客家圍龍建築之一。
豐泰堂為林姓祖屋。據東石林氏族譜記載:三千多年前,商紂王暴虐無道,叔父比干屢次勸諫,反遭其害。周武王表彰比干,賜其子為林姓。戰國時林姓分西河堂、濟南堂二系,後來濟南堂的一支在福建上杭落戶,九世祖彥英公遷往東石,建造豐泰堂的為十六世特秀公。據族人介紹及族譜記載,特秀公之父逢源公早年在江西開伙店,為人老實忠厚,曾一夥匪幫攜金銀住店,為官兵所剿,得大筆意外財。予銀兩長子特秀在家造屋;並為次子德秀捐官,從此四川世代繁衍。特秀公樂善好施、為鄉邑稱頌,清嘉慶七年(1803年)建造豐泰堂。
圍龍屋的設計與建造融科學性、實用性、觀賞性於一體,顯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華及高超技藝。梅州圍龍屋與北京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桿欄式”、雲南的“一顆印”並列一起,被中外建築學界稱之為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豐泰堂”襲承客家相傳的建築藝術,採用中原漢族建築工藝中最先進的抬梁式與穿斗式相結合的技藝,選擇斜坡地段建造圍龍屋,占地近三、四十畝,以南北子午線為中軸線,主大門進去有四個廳三個天井,左右橫屋各有四廂,後有三條圍龍與橫屋合攏,大門前為一塊禾坪,半月形的池塘,沿池塘外圍是一圈旱地,其外型輪廓與屋的外圍遙相呼應,形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形。1994年在梅州召開的世界客屬聯誼會中,該“豐泰堂”以其獨特的古樸風韻、雄渾氣魄被輸入聯誼會資料,以封面的形式展現於世界。該航拍圖高視角,面貌全,該族人感嘆說:我們世代生活在這裡,都不能看見全貌,真是遺憾。
東石鎮圍龍屋東石鎮圍龍屋
豐泰堂非常樸實,沒有過多的雕龍畫鳳,且就地取材砌土磚而成,體現了平遠人講究實惠的風格。占地面積廣闊、中軸線上的主廳寬大而高,又顯現了建造者的大氣。除主門外,另有8道大門在橫屋之間朝南一字排開;值得稱道的是,東西各有兩橫屋與主屋左右對峙而立,為豬舍、柴草房雜房,體現了客家人愛清潔的特點。
豐泰堂豐泰堂
豐泰堂的文化氣息也頗為濃厚。正大門對聯為:平山標秀色,曲水繞祥光。上廳楹聯為今年春節時族人所書,上聯為“歡呼十一屆三中全會帶來幸福家家富裕”,下聯為“虔誠紀念十六世特公庇佑後裔步步高顯”,內容涵蓋了200年時空。在前廳的兩邊廂房,每個石刻窗中鏤空一字,構成了對聯一副“富貴奕世,發奮榮昌”。
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原豐泰堂居住的族人在附近蓋房而居,豐泰堂成為族人拜祭祖先的場所、追根溯原的地方。因此,族人倍加愛護豐泰堂一磚一瓦,保持乾淨,定期修繕保護。
毓秀書院
【毓秀書院】在東石鎮的靈水村,石北水庫旁。第二次革命戰爭時期,是平遠縣革 命的搖籃和指揮部。1928年,中共平遠縣委成立,縣委會議地址就設在毓秀書院。1929年,在毓秀書院成立平遠縣第一個蘇維埃政府──石北鄉蘇維埃政府。
去年,梅州市平遠縣政府對書院進行維修,現基本完善。
毓秀書院建於清光緒年間,1985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書院是客家民居式土木平房建築, 四合院式。
修繕後,毓秀書院內將設立大革 命時期的革 命史跡展覽廳和靈水村文化活動室,對全縣革 命史料、圖片、實物進行陳列,使毓秀書院成為紅色文物旅遊景點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