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灘礦井

東灘礦井

井田東以嶧山斷層為界, 南以皇甫斷層與南屯礦井為界,西南以鮑店61孔和204孔的連線直接下切與鮑店礦井為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灘礦井
  • 面積約:60平方公里
  • 類型:煤礦
  • 日產原煤:13333噸
簡介,建設,

簡介

西以張村斷層及東54孔和218孔的連線線垂直下切和小廠斷層查交與興隆莊為界,北以礦區的北部邊界滋陽斷層為界。井田南北走向長12.4公里, 東西傾斜平均寬4.8公里, 面積約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為81364萬噸(包括鐵路煤柱10146.6萬噸和斷層帶煤柱3173.3萬噸),可采儲量44066.2萬噸。可採煤層6層,即2、3、15上、16上、17、18上,可採煤層平均總厚度12.92米。煤質為中變質氣煤。可作煉焦配煤和動力用煤。屬低沼氣礦井,有煤塵爆炸危險,各煤層均有不同程度的自燃發火傾向。礦井由兗州煤礦設計研究院設計,礦井生產能力400萬噸,日產原煤13333噸,年設計工作日300天,礦井服務年限79年,第一水平61年。

建設

東灘礦井建設處於改革時期。1984年前基本建設管理體制實行大包方式,國家投資直接下達給兗州礦區會戰指揮部,投資、工期、質量均由兗州礦區指揮部對國家負責。1985~1986年,實行以建設單位對國家負責,投資下達給兗州礦務局。兗州礦務局同兗州煤炭基本建設公司實行甲、乙方承發包制。1987年東灘礦井建設由兗州礦務局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計畫,統一指揮,並成立兗州礦務局東灘礦井投產領導小組和現場指揮所,當年完成主副井交替任務。1988年,又突擊完成主要生產的工程。東灘礦井具有井型大、井筒深、地溫高、貫通距離長、引進設備多、搬遷騰地任務重的特點,總的施工布置以礦建工程作為整個礦井建設的重點,以形成主、副井提升系統為主要矛盾線,控制整個礦井各系統工程的施工。科學地安排工程建設順序,堅持按合理工期組織施工。強化現場領導,對礦建、土建、安裝三類工程組織平行立體交叉作業和均衡施工。參加施工的單位主要有兗州煤炭建設指揮部凍結地質施工隊、第一工程處、第二工程處、第六工程處、第三十七工程處、第六十八工程處、第七十工程處。施工方法、 工藝,主井井筒採用Ⅳ型槽鋼井架,施工總荷重308噸,懸吊吊盤設備採用JZM25/800A型25噸鑿井絞車,鑿岩設備採用日本古河六臂傘鑽,配套日本古河D95-51型鑿岩機, 抓岩採用HZ-4/6中心迴轉抓岩機,抓鬥容量0.4立方米,臨時支護噴漿採用噴漿機械手。副井井筒,採用中國礦業大學設計的V形井架,施工總荷重404噸。北風井井筒採用甲ZV槽鋼井架,施工總荷重227噸;西風井井筒採用W型槽形鋼井架,施工總荷重200噸。其他建設工程均採用常規方法施工。1989年3月,兗州礦務局成立東灘礦井交接驗收辦公室,對各類工程進行嚴格檢查驗收。同年12月,國家又成立了東灘礦井驗收委員會,對礦井三類工程,主要生產系統及接產準備等工作,進行了全面驗收,認為東灘礦井的精查地質報告比較準確,礦井設計比較合理,主要技術裝備比較先進,施工速度較快,礦井工程質量達到了甲級標準,環保、安全、衛生設施比較齊全,生產準備比較充分,完成了全系統帶煤試運轉,準許移交投產。礦井從開工到投產,共完成投資62495.76萬元(不包括發生的引進設備費13826.69萬元),占設計概算的78.9%,完成井巷工程量60994米,占設計總量的95.32%,土建工程量189442平方米(其中工業建築57725平方米),占設計總量的70.2%,安裝設備4404台件,占設計總量的74.7%。井下安裝好兩個採區的兩個綜采工作面,總長度339米。1990年生產原煤80萬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