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通道

東湖通道

東湖通道是中國最長的湖底隧道。東湖通道工程起於武漢二環線水東段主線高架橋(紅廟立交),止於光谷大道主線高架(虹景立交),穿越東湖風景名勝區,全長10.6公里,主線雙向6車道。2012年10月27日,東湖通道工程正式開工,預計2015年年底通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湖通道
  • 性質:中國最長的湖底隧道
  • 起於武漢
  • 止於光谷大道
  • 類別:隧道
工程概況,方案選擇,建設施工,工程內容,施工方式,環境影響,工程亮點,通道安全,正式開工,工程規劃,重大意義,各方關注,

工程概況

東湖通道工程全長約10.63公里,寬60—70米,主線雙向6車道,設計車速為60公里每小時,地面輔道為40公里每小時,道路定位為城市一級主幹路。通道除兩端採用高架橋和路面方式外,全線基本採取隧道建設方式,其中穿東湖隧道長7公里,穿團山隧道長1.3公里,地面段長約0.7公里,高架橋長約1.63公里。東湖通道,起於二環線紅廟立交,於九女墩北側進入隧道,經湖心島穿越東湖之後,沿魯磨路到團山路出地面,前行300米後,再入隧道,從喻家湖北路以北出隧道,與喻家山北路相接。工程於2012年10月27日開工建設,預計2014年年底通車,屆時,從光谷梨園只需10多分鐘。
東湖通道
東湖通道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環保要求嚴、施工難度大,堪稱“中部之最”。

方案選擇

全程隧道:市民熟知但造價高
最先傳出來並為市民熟知的中段方案為全隧道方案,即以全程隧道的方式穿越大東湖。但該方案遭到部分專家的反對。因為據測算,如果建全程隧道,隧道長度將超過6公里,工程造價將過於高昂。而且隧道每年運營費用高達2億多元,是武漢長江隧道的2倍多。
東湖通道
專家們認為該方案在經濟上很不划算。
堤隧組合:投資適中符合實際
於是,有專家又提出“橋-堤-隧-路”組合方案:從起點以拱橋形式跨越東湖子湖燒雞湖,至美人腿(東湖漁場大門附近)落地,橋長近1.5公里;接著以堤(矮橋)的形式跨越郭鄭湖旁的漁塘,至沙灘浴場,堤全長2.5公里;從沙灘浴場開始建東湖隧道,穿越郭鄭湖湖底,在碧波賓館附近上岸,繼續以淺埋隧道形式前行,過磨山北大門後露出地面,全長2公里,其中湖底段1公里;之後以地面道路的形式直抵魯磨路。東湖通道全長約12公里。
專家認為該方案投資規模適中,後期運營費用低,符合武漢的實際。
隧隧組合:市政府向上級力薦
武漢市政府負責人在北京拜會了國家住建部有關負責人,就武漢東湖通道建設事宜請住建部給予大力支持。武漢市匯報了東湖通道工程選址方案及方案比選情況,重點介紹了“橋-隧-隧-路”方案的主要特點及建設實施方案。
武漢市一位規劃專家分析,所謂“橋-隧-隧-路”方案,很可能是將原來中段的全隧道方案改成兩段隧道組合、中間以地面道路過渡的一種方案。因為過去也有一些專家提出,從保護東湖風景區的角度出發,東湖通道中段應儘可能採用隧道方式,因此“堤隧組合”不被這些專家看好。為了提高隧道運行安全性,也方便管理,就把全程隧道一分為二,兩條隧道之間則以地面道路銜接。隧道接頭處可建人工湖心島,地面道路位於島上。
● 方案確定
幾經修改,東湖隧道成為國內最長的穿湖隧道。方案最後確定為“橋—隧—隧—路”組合,與先期媒體披露的“橋—堤—隧—路”組合方案相比,基本上把路面露頭的東西都改到地下去了,全封閉的湖(地)下隧道段從最初的2000多米增長至8282米。
全線擬採用“橋-隧-隧-路”組合形式建設,全長約10.6公里,寬60-70米,雙向6車道。起於二環線紅廟立交,於九女墩北側進入隧道,隧道下穿郭鄭湖北側,過湖心島,再下穿湯菱湖、沿湖路、郭鄭湖南側、梅園大門和磨山小區,穿過魯磨路、訪梅路與團山路路口後,起坡出地面,經過0.3公里地面段後,於團山以北進入隧道,下穿團山後,於喻家湖北路以北出隧道,然後以地面段與喻家山北路相接。
根據最新方案,將在沙灘浴場建地下停車場;在梅園附近建900多米的觀景平台;在九女墩建濕地公園。這些工程都不占用東湖水域。

建設施工

工程內容

東湖通道工程建設內容包括道路、橋樑、隧道、排水、照明、景觀綠化、交通、隧道管理中心等。工程按照城市主幹道標準設計建設,為雙向6車道。設計車速為主線60公里/小時,地面輔道40公里/小時,立交匝道30-40公里/小時。橋樑結構及隧道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
東湖通道
東湖通道工程隧道段分東湖隧道段和團山隧道段兩部分。隧道段長約8282米,其中東湖湖底隧道段全長7018米。工程完工後,駕車從二環線紅廟立交到珞喻路光谷大道路口,用時不到15分鐘。
東湖通道工程總投資75.7億元,由中建三局以BT方式承建。武漢市長唐良智說,這條通道的建立對於緩解武昌地區交通擁堵將起到重大的促進作用。

施工方式

建設部門介紹,東湖隧道將一次施工圍堰建成,總長約7公里,施工範圍55萬平方米,將是武漢最大規模的工地。
因施工成本、東湖湖底淤泥地質條件等影響,東湖隧道不適宜採取類似於長江隧道和捷運隧道一樣的“地老虎”盾構機施工。城建部門介紹,東湖通道工程將採用建圍堰、明挖的方法施工,類似於水果湖通道施工方法。
根據公示,東湖通道中6公里多長的東湖隧道,位於湖底下方10-14米。為了降低投資,將採用圍堰明挖法,即先在東湖中修築圍堰,再抽乾圍堰內的湖水,然後往下挖掘10-14米,接著澆築隧道。澆築好了後,回填泥土,並拆除圍堰,回水還湖。

環境影響

從地圖上看,東湖隧道的線路穿越了三湖:郭鄭湖、湯菱湖和團湖。為何不設計一條直線走郭鄭湖?建設部門說,東湖隧道順沿湖路走,可以減少對湖泊生態系統的驚擾。
東湖通道
目前,東湖隧道採用建圍堰明挖法施工時,會對湖底生物產生割斷,浮遊動植物類生物銳減,底棲生物和水底有益的微生物群基本消失。但眼下這種“貼”著沿湖路左右遊走,受影響的僅是湖邊的湖汊,把對東湖大湖的影響降到了最小。
專家認為,隧道建成後2年之內,湖底被“切斷”的微生物群和底棲生物就能自我修復。施工打圍期間,郭鄭湖與湯菱湖之間將架50米的棧橋,郭鄭湖與團湖之間要埋6排管道,保證大湖的水還能正常交換。

工程亮點

◆ 一是在東湖沙灘浴場建地下停車場,人們停車步行可欣賞湖景。
◆ 二是在梅園附近建900多平米的觀景平台(即公示的東湖東路親水平台)。
◆ 三是建九女墩濕地公園。

通道安全

隧道建成運行中,會存在一定風險。為解決這一問題,位於隧道中間位置的湖心島可能設定匝道,萬一隧道內出現緊急情況,車輛、人員可經匝道快速疏散到湖心島。另外,隧道路面中間以隔離牆隔離,每隔一定距離會設定聯絡通道,當一側道路發生意外,人們可從對向道路逃生。

正式開工

2012年10月27日,隨著首根長達近5米的樁基打進東湖沙灘浴場水域,10餘公里長的東湖通道工程正式動工。

工程規劃

借道、旅遊各行其道
東湖通道建成後,現東湖風景區內的交通環境將徹底改善。屆時,現有環湖路將只供公交、旅遊車等車輛通行,去光谷方向車輛走湖底隧道,互不干擾。
規劃圖規劃圖
全長10.6公里的東湖通道,以“橋―隧―隧―路”方案建設。其中,工程穿越東湖核心區,涉及筲箕湖、湯菱湖、郭鄭湖和團湖四大湖,均以隧道形式建設,隧道段總長近8.3公里。
東湖通道將完善全市快速路網體系,提升濱江濱湖特色。
東湖景區內的環湖路多為雙向兩車道,卻同時承擔著景區旅遊及眾多赴光谷方向車輛的“借道”任務,交通壓力極大。
東湖通道除了將改善景區內交通外,將成通往光谷的又一條江南交通“動脈”,加上眼下建成或在建的八一路延長線、長江大道、雄楚大街等道路,將進一步拉近光谷“進城”時空距離。
平均2公里一個出口
10公里的東湖通道,如何與地面對接?施工方表示,除了起點、終點路面段外,中途還設有3處出入口。
其中,沙灘浴場與梅園將加建雙向匝道;同時,隧道過團山路路口後會起坡出地面,有0.3公里地面段。沙灘浴場匝道主要供消防等特殊車輛使用,一般不對社會車輛開放。在匝道或出入口附近,計畫建設停車場,供車主停車遊玩。與長江隧道類似,東湖通道內每隔250米將設人行逃生通道、750米設聯絡通道,一旦出現緊急情況,車輛、人員可經通道疏散。隧道設計高度4.5米,理論上可走公交、客車。
環境保護
東湖通道施工和水果湖隧道類似,將採取圍堰明挖方式,即鋼板圍成作業區,抽水清淤,完成施工後再重新覆蓋泥土,拆除圍堰。整個隧道段部分建於湖底1米深,對東湖環境影響最小。同時,作業區和東湖水系完全隔斷,渣土、淤泥直接運出景區,不會有一鏟土進東湖。

重大意義

東湖通道的建設,將打破東湖對武昌路網的分割狀態,完善該區域路網體系,並極大拉近光谷與武昌、漢口中心城區的距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交通示意圖交通示意圖
東湖通道穿越東湖核心區,直達光谷腹地,兼具環境、景觀、文化功能,將顯著最佳化武昌地區路網結構,加強中心城區與東湖高新區的聯繫,並為徹底分流東湖風景區內過境機動車交通創造條件,從而改善景區環境。同時,配合通道建設,在避免影響東湖景區現有景觀的前提下,還將建成一批新景觀節點,彰顯“百湖之市”獨特魅力。
目前從光谷前往武昌、漢口中心城區的車輛,多經過珞喻路武珞路。東湖通道建成後,從二環線紅廟立交到珞喻路光谷大道路口,開車只需15分鐘,車輛經東湖通道、二七長江大橋到漢口中心城區,或經東湖通道、歡樂大道到武昌徐東商圈,都十分快捷便利,將大大緩解珞喻路、武珞路的交通壓力,也有利於改善東湖風景區內部道路沿湖路的交通秩序。
另外,由於東湖通道直接與二七長江大橋對接,屆時,二七長江大橋的車流量有望大大提升,進一步為長江大橋、長江二橋減負,幾座過江通道的車流量將漸趨均衡。
項目建成後將分流東湖生態風景旅遊區的過境交通,有效緩解景區及周邊的交通壓力,對改善城市交通,保護東湖生態,提升景區環境,將東湖生態風景旅遊區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生態湖泊型風景名勝區具有重大的意義。
東湖通道串起了武昌和光谷,建成後將成為武昌直達光谷的快速路,為擁堵不堪的武珞路-珞喻路分憂解愁,交通作用堪比雄楚大街。

各方關注

東湖通道正式開工,這是一項投資70多億的大工程,又涉及在湖底施工,無論是重大性還是敏感性,都會引起市民特別關注。
第一位的應該是環境問題,會不會污染湖水?會不會導致水底生態發生不可逆轉的改變?這兩個問題上沒有科學的、嚴格的保障,其他任何必要性都微不足道。本地各媒體的開工報導,重點強調了有關方面對這兩個問題的解答。
水生態的問題,由專家解答,相對客觀。承認施工會對湖底生物產生割斷,但隧道不走直線而是貼著沿湖路走曲線,影響會降到最低。專家還認為,兩年之後,湖底被切斷的微生物群和底棲生物就能自我修復。
水污染的問題,由地產集團相關負責人回答,重點似在強調一種決心。該負責人先是介紹了施工方法,稱採用的“圍堰明挖法”技術成熟並且經濟,不會對湖水產生污染。具體能保證到什麼程度,各媒體報導的稍有出入,但無一不顯得信誓旦旦,萬無一失。有的說“零污染”,有的說“不讓一鏟土入湖”,更極端的,是說“絕不讓一粒微塵入湖”。
東湖不會那么嬌貴,一鏟土一粒塵不會對水質有任何影響,如果沒有大規模排污,東湖每天從自然吸納的塵土,大概無法用鏟和粒來計算,也不會讓水質在這二三十年大幅度下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