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夾捕蠅草

杯夾捕蠅草

杯夾捕蠅草是美國的《Agristarts 3》公司培育出的一種在早期捕蠅草園藝變異品種中非常醒目的種類,也是最早進入中國的真正意義上的怪異捕蠅草之一。備受關注和好評。

捕蠅草屬於茅膏菜科捕蠅草屬(Dionaea),全屬僅1種,但有較多的園藝種、變種,原產美國卡羅萊納州的大西洋沿岸平原地區,威爾明頓市周邊100公里範圍內。生長在稀樹草原沼澤的泥炭或沙質土壤中,生長環境常年潮濕,但一般不會出現季節性淹水的情況。這些地區通常地面生長著低矮草本,因常年的野火抑制了高大植物的生長,只有零星的松樹或灌木分布其中,因此很開闊,能接受到大量的日照。因地處大西洋沿岸,受海洋氣候影響,這裡溫暖濕潤,夏季白天30度左右,極少超過35度,日夜溫差10度左右,冬季最低溫度0度左右,一般不低於-7度。原生地由於人類的不斷開發,生存空間遭到破壞日漸縮小,為保護物種,捕蠅草也被引入佛羅里達州等地區進行了復育。

捕蠅草的捕蟲夾具有活動能力,捕蟲過程非常具有趣味性,深得人們的喜愛,已成為國內最受玩家寵愛的食蟲植物品種。

基本介紹

起源,形態特徵,生長習性,栽培技術,基本事項,種植要點,苗期管理,播種,繁殖方法,主要品類,

起源

杯夾捕蠅草是美國的《Agristarts 3》公司從組培中挑選出來的。《Agristarts 3》是一家主營植物批發的公司,除杯夾捕蠅草之外,紅龍捕蠅草(Akai Ryu)也是在這家公司大規模繁殖後投入市場的。
杯夾捕蠅草可以說是中國市場最早出現的一批怪異捕蠅草,徹底打破了花市捕蠅草、美人齒捕蠅草等原始形態特徵捕蠅草占據市場的局面,也擴充了人們對捕蠅草外貌特徵的認知度。在最初被投入市場時,其高昂的價格和怪異的形態讓它們與當今的怪異男爵捕蠅草等名貴的怪異品種並駕齊驅。但由於杯夾捕蠅草繁殖速度快,如今伴隨推廣和普及,價格也最終走低並趨於平穩,成為新老愛好者都值得收藏的經典品種。

形態特徵

杯夾捕蠅草最大的特點就是圓弧型的捕獸夾,兩片夾子的頂端是粘連在一起的,使之看起來像個小杯子。它們的捕獸夾通常比較小,和寬大的葉柄不成比例,這是因為它們的長勢雖弱,可總是會出現分株,導致很難長大的緣故。
在錢夾捕蠅草出現之前,它們是非常非常好辨認的。如今就只能以市場價格來區別倆種捕蠅草了。
杯夾捕蠅草

生長習性

杯夾捕蠅草是一種比較小的園藝捕蠅草,除夏季之外基本貼地或半直立生長。它們成長速度也比較慢,因為非常容易出現分株。在母株成長緩慢的情況下,再出現分株分流營養,這是一件讓人很頭疼的事情,但本身就矮小的它們如果和苔蘚、活水苔一起造景,不單能增加生長速度,還可以將體態的不足之處掩蓋起來。
杯夾捕蠅草

栽培技術

基本事項

生存溫度:0-38
適宜溫度:20-30
栽培基質:泥炭、水苔、珍珠岩、沙等
環境濕度:>50%
杯夾捕蠅草全年為綠色,光照充足時有些偏黃,對光和溫差的需求不是特別大。但夾子內側和齒是會發紅的,所以儘量給它們充足的光照和溫差就好,屬於比較容易養殖的品種。
鑒於杯夾捕蠅草已經雜交出可以保留特徵的新品種,花期可以人工授粉來嘗試獲得實生苗實生苗是無法保證特徵完全一致的);或者剪斷花莖保護植株來無性繁殖,畢竟它們的無性繁殖欲望非常強。

種植要點

基質:種植捕蠅草需使用保水性好、酸性甚至是強酸性的基質,PH值在3-5之間。可使用純水苔或者2份泥炭加1份珍珠岩或粗沙(石英砂、河沙等)的混合基質,盆浸法種植可使用1份泥炭,1份珍珠岩或粗沙混合。種植時應把白色的鱗莖部分全部埋入基質中,如葉片向下彎曲不好操作,可在莖部包裹水苔方便植入或將葉片上扶後植入。基質可根據實際使用情況一般一兩年換一次,初春生長前換盆最佳,換盆時應把枯葉清理乾淨,如有分株應分開種植以利於生長。捕蠅草鱗莖匍匐生長,一段時間後植株會發生位移,以利於獲得更多養份,換盆時應重新種在盆中央或在生長點方向留出更多距離。 
水份:捕蠅草對鹽份比較敏感,水中礦物質濃度過高會使植株衰落直至死亡,表現為植物停長或者變小,未老化的夾子、葉子邊緣、頂芽開始枯萎。所以必須使用礦物質含量低的水(如雨水、純淨水等)。捕蠅草喜濕不耐乾,生長季節需保持基質較高濕度但不能積水(積水容易爛根),除日常澆水之外也可使用低水位盆浸法種植(水位高度以花盆能夠吸到水即可),基質絕對不能幹透(基質過乾時顏色變淺發灰發白,質地變硬,體積縮小,盆邊會出現空隙。),乾透後植株萎縮,會造成嚴重損傷甚至死亡。休眠期基質需保持潮而不濕的狀態,過濕植株容易腐爛。 
濕度:捕蠅草的空氣濕度應保持在50%以上,一般種植的環境都可以滿足,無需特別加濕,只要盆土潮濕即可。但新種的捕蠅草一定要保持高濕度以免脫水萎縮,等根部長好植株開始正常生長後再逐步降低空氣濕度。
溫度:生長適宜溫度20-30度,可在0-38度下存活。夏季高溫(最高溫度超過35度)容易爛莖,需要良好的通風環境,不可腰水養殖,避免強光直射。冬季氣溫在10度以下時會休眠,休眠時大部分葉片會枯萎,只剩下中心很小的休眠葉,如溫度進一步降低到0度左右,這時葉片、根可能會全部枯萎,只剩下地下的鱗莖過冬。休眠鱗莖比較抗凍,短時間可抵禦-5度左右的低溫(冬季氣溫低於0度時不要郵購未休眠的植株,以免凍傷。)。
光照:捕蠅草是喜光植物,可接受全日照,適宜的光照能使植株強壯,夾子更大,顏色鮮艷。但夏季為避免高溫,可適當遮陰,可用50%左右遮光率的遮陽網遮陰或放在中午前後曬不到太陽的明亮處。光照不足會使植株弱小,生長緩慢,葉片暗綠薄嫩,夾子小,原本正常情況夾子或葉柄是紅色的變為綠色(此種情況不宜立即提供強光照,以免因不適應強光造成曬傷,應逐步加強光照)。
養份:在生長季節,可使用通用複合肥等稀釋五千倍噴施葉面,每月1-2次。施肥寧可薄肥勤施,切勿濃度過高,以免造成肥傷甚至肥死的嚴重後果,沒有經驗請勿隨意施肥(新手經常會碰到植株瘦弱、生長緩慢的情況,以為施肥能解決問題,實際上很多情況是由於光照不足造成的。)。 也可採用餵食的方法,投餵昆蟲或新鮮瘦肉(生的,切勿餵燒熟的,無法消化。),且大小要合適,以夾子的1/3大小為宜,使夾子能夠完全包住食物(捕蠅草的消化液有殺菌作用,能防止食物腐敗,若夾子無法完全密閉,會使食物暴露在空氣中腐敗變質,造成夾子變黑壞死。),投餵夾子的數量不能超過夾子總數的1/3。但即使不施肥,也不餵食,捕蠅草也不會“餓死”,基質當中也有必要的養份,植物也必須通過光合作用獲得生長,餵食也不能取代光合作用,仍需保持良好的光照。 
病蟲害:夏季悶熱潮濕,容易發生葉斑病、莖腐病,可噴灑廣譜殺菌劑防治。環境良好的通風、根部降溫、良好的光照、較大的日夜溫差都有助於減少病害的發生。如發現莖部已有部分腐爛,應立即把腐爛部分徹底清除,然後放入殺菌劑浸泡5分鐘,再植入消毒過的潔淨基質。

苗期管理

基質準備:以乾淨的水苔為基質(智利水苔或阿根廷水苔),移植前至少浸泡半個小時以上。若使用國產水苔需煮沸或微波加熱殺菌。之後將水苔水擠乾,使其鬆軟透氣後種植。
組培苗準備:用乾淨的清水洗淨組培苗上的培養基(清洗時和移植過程中注意對植株的保濕,不讓植株葉片有萎蔫現象),組培苗不進行藥劑浸泡。
移植:用水苔包住植株基部(不過高,以包住根部為宜),並有一定的緊實度(用手指捏,能下陷後又能彈起恢復),移植好後,用清水澆透定根水。
馴化:不論是自培還是購買的幼苗都需要馴化才能良好適應當前環境。馴化過程不可急於求成,應謹慎的逐步增加幼苗與空氣、光照的接觸,整體時間為三周最佳。可用一次性透明杯或塑封袋進行。

播種

捕蠅草的種子採收後應儘快播種,時間越久發芽率會降低,保存時間不宜超過6個月。幼苗會在一個月左右發芽,但生長緩慢,3-5年才能長到成株,可活長達幾十年。
1、 準備好播種的花盆:將花盆填滿基質後放在剩有純淨水的玻璃缸或水盆中,使基質吸水至表面濕潤,再用噴瓶將表面噴濕(霧狀噴射)。
2、 播種:適宜溫度15-30度,種子直接撒於潮濕潔淨的基質表面(可用純水苔或混合泥炭),表面不蓋土或覆蓋1-3毫米高的細泥炭或細粒赤玉土以幫助固定根系,保持高濕度和明亮的光線(盆底可放水盤保濕)。
3、 噴水:用噴瓶將表面噴濕(霧狀噴射),小心噴射,以免種子被沖走。
4、培育:將播好種子的花盆連同玻璃缸或水盆一齊放在向陽的窗台內側,如果是水盆,應加頂端開口塑膠罩保濕。注意及時補水,一般10天左右發芽(20度)。
5、 成苗:待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可移植。

繁殖方法

有性繁殖法
捕蠅草可以自花授粉,但通常得進行人工授粉才確實會結果。不過,捕蠅草的人工授粉並不見得會成功,這是因為授粉的時機不對。
捕蠅草的花開時,並非是雌、雄蕊都是同時成熟的。當花剛開時,其雄蕊已經成熟了,但雌蕊並未成熟,此時替它授粉是沒用的。捕蠅草的雌蕊通常比雄蕊慢一天成熟,故正確的做法是等花開的第二天后再進行授粉的工作。我們也可以觀察雌蕊的型態來判斷是否成熟。未成熟雌蕊末端的柱頭是圓的,成熟雌蕊末端的柱頭會裂開,像綿絮狀;只有成熟的雌蕊才能成功授粉。
若授粉成功,花會在1~2天內凋謝,而子房(雌蕊的基部)會膨大,再過數星期果實就能成熟。捕蠅草的種子呈黑色,水滴狀;一個果實通常含有十幾粒種子。種子的數量和植株本身的健康、大小有關,健壯的植株通常能結多一點種子。有時候授粉的方法正確,但種子還是結不出來,最大的問題就是捕蠅草不夠健壯,或是在開花期間沒有持續給予足夠的光照,此時就算成功授粉,也難以結出種子。
捕蠅草的種子比較不耐保存,因此最好在採收後儘早播種。有時候,若想做異株授粉,但要用來雜交的植株並沒有同時開花,此時可以先將花粉收集下來,放到冰櫃中保存,以延長花粉的壽命。
由於開花對植物來說是一項耗費養分的活動,因此若沒有必要,就不要讓捕蠅草開花,特別是你希望種出很大株的捕蠅草時,其抽出的花莖要儘早剪掉,防止捕蠅草將養分消耗在開花上。由於捕蠅草在季節到了就會開花,有些衰弱的植株也會勉強開花,但為了保護植株,還是剪掉花莖。
無性繁殖法
葉插法
捕蠅草常用的繁殖法是葉插法,也就是將一段葉柄插到土中,便能長出新的植株。在春末到夏初,捕蠅草生長旺盛的季節,將捕蠅草從土中挖出來後,我們就可以見到其埋藏在土中白色瓣狀的葉柄。將捕蠅草的捕蟲夾連葉柄(像葉片的部分),連同白色的葉柄基部一起剝下,再將這些葉柄放到栽培介質上,維持高濕度並給予明亮的光照,過數個星期後便會冒出新芽了。
新芽形成的過程很慢,要有耐心去等。只要葉柄基部沒有變黑、腐爛,便要一直等下去。由於這一階段的葉柄已經沒有根了,因此濕度的保持便很重要,要讓潮濕的栽培介質能附著在葉柄上才能提供水分;此時的光照強度也很重要,需要明亮而充足的光線,但不能讓陽光直接照射,否則葉柄會太熱、乾掉。葉柄的年紀對於繁殖的成功率也有關,通常正值壯年的葉柄比較肥大,產生幼苗的機會最大;老葉和幼葉比較不會產生新芽。因此,在繁殖時,我們可以將捕蠅草外圍的一圈葉柄拿來使用,剩下的中心處還可以種回去;如果葉柄能帶有根,那成功的機會會更高。
為了減少葉柄的折損,使用乾淨的栽培介質比較不會讓葉柄腐爛,因此建議使用水苔作為葉插時的栽培介質,等到小苗長出來再考慮移植到別的地方。
分株法
捕蠅草會經常長側芽,當長到足夠大時,分株的鱗莖會從母株上自然分離,此時可挖取單獨栽培或在換盆的時候分開種植。(有時花莖上也會長芽,也可當成分株一樣栽培。)
花芽法
捕蠅草的花芽有時候會變成一棵植株!已經知道這種現象是因為溫差而引起的。假如日夜溫差很大,便會誘使捕蠅草的花芽轉變成為新的植株,此時可以將這棵小植株剪下來種到土中,便又是一株新的捕蠅草了。

主要品類

錢夾捕蠅草(Dionaea muscipulaKinchyaku)
杯夾捕蠅草在日本出現的一個變異園藝品種,但外形並沒有多大改變,只是捕獸夾的閉合速度出現了退化。當前只能通過市場價格和捕獸夾的閉合速度來分辨這倆種捕蠅草。
漏斗捕蠅草(Dionaea muscipula Funnel Trap)
堪稱與杯夾捕蠅草是一對兒雙子的經典園藝品種,捕獸夾的前後倆端均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朝天的漏斗。但它們也會長出部分正常的夾子;葉柄比較較窄,上面有很多不規則的突起。
克隆001捕蠅草(Dionaea muscipuladionaea 001)
杯夾捕蠅草和漏斗捕蠅草的雜交,市場上才出現的一個新品種,融合了杯夾捕蠅草和漏斗捕蠅草的特徵,看起來就像是個大勺子。不過價格較為昂貴,暫時也沒有更多細節信息。
湯勺捕蠅草(Dionaea muscipulaLouchapates)
一批在歐洲市場流通的融齒捕蠅草中誕生的個體變異,是非常有特點、也非常美麗的園藝品種。它們繼承了融齒捕蠅草齒粘連的特點,同時也出現了杯夾捕蠅草一樣捕獸夾頂端粘連的情況,在夾子極度彎曲時就仿佛一個大湯勺,是新生的頂級捕蠅草之一。
海神捕蠅草(Dionaea muscipulaTriton)
一種和克隆001捕蠅草較為相似的園藝品種,齒以規則的粗三角狀粘連,非常巨大,就仿佛深海怪獸一般。但其基因是否穩定有待考證,因為原本短柄貼地的習性被市面上很多直立的長柄海神所取代。也許這只是幼苗期的普遍現象,但鑒於信息太少無法確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