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台分蓄洪區

杜家台分蓄洪區位於武漢西南方向漢江交匯的三角地帶,跨蔡甸、仙桃兩市(區),由杜家台進洪閘、分洪道、蓄洪區、黃陵磯閘等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家台分蓄洪區
  • 總面積:614平方公里
  • 地點:武漢西南方向漢江交匯的三角地帶
  • 運用:杜家台分洪閘和黃陵磯閘控制運用
基本簡介,相關地區,

基本簡介

它是武漢市附近長江、漢江之間的一片低洼地帶,歷史上曾經是長江的天然洪泛區。據悉,啟用杜家台分洪區後,可分蓄16億立方米的洪水,大大緩解漢江防汛壓力。
杜家台分蓄洪區由杜家台分洪閘和黃陵磯閘控制運用,總面積614平方公里,有大小民垸21處和自然窪地、分洪道組成。其中,21處民垸自然面積約4.6萬平方公里,分屬武漢市蔡甸區、漢南區和仙桃市、漢川市管轄,人口16萬。
杜家台分蓄洪區系統工程自1956年建成以來,共運用19次,分洪總量191.25億立方米,工程效益顯著,為保障漢江下游和武漢市的防洪安全發揮了巨大作用。
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產生的巨大社會效益,1991年它被國務院正式確立為長江中游12個重點分蓄洪區之一。杜家台分洪閘共有30孔,設計流量為4000立方米/秒。分洪道由兩道人工修築的平行堤隔離而成,自杜家台起,至小宋家台進入泛區止,全長約21公里。杜家台分洪工程建成至今,共分洪運用19次,有效改善了漢江下游堤防防汛緊張的局面。
武漢市 漢南區屬杜家台分蓄洪區介紹
漢南區屬杜家台分蓄洪區,由上東城垸、下東城垸、銀蓮湖垸組成,按30米高蓄洪面積為175.8平方公里。按設計蓄洪水位30米,設計蓄洪量為10.2022億立方米。設計進退洪流量按具體情況而定。
漢南區全區分三個排水區,即銀蓮湖排水區是以內荊河和總乾溝為主要調蓄和排水渠道;上東城垸排水區是以沿堤河、窯頭主渠為主要調蓄和排水河道;下東城垸排水區是馬影河、解放河、幸福河、烏金河、金南渠、北支四渠、紗荊河、安樂壇渠、張家嶺渠等為主要調蓄和排水渠道,設計標準為二十年一遇,一日暴雨261.3mm,三日排完。
按照杜家台分蓄洪區運用調度原則,對漢南區現有圍垸的調度順序,原則上是先南後北,逐個或同時扒口破垸,不足時運用洪北西垸、洪北東垸、銀蓮湖垸和上東城垸,遇特大洪水時最後運用保豐垸和下東城垸。

相關地區

武漢市有5個分蓄洪區,分別是杜家台分蓄洪區、武湖分蓄洪區、漲渡湖分蓄洪區、西涼湖分蓄洪區和東西湖分蓄洪區,除杜家台分蓄洪區自建成以來運用過20次外,其餘分蓄洪區均未啟用過。三峽水庫建成蓄水後,可攔蓄長江上游部分來水,可相應降低長江武漢市河段的洪量及洪水位,大大增強武漢市洪水調度的靈活性,因此啟用分蓄洪區的幾率只會較以前更低。但是武漢市長江河段的洪水組成不僅僅是上游來水,還同時受到區間及洞庭湖、鄱陽湖的水量影響,分蓄洪區仍難以摘帽,仍應該根據各分蓄洪區的使用頻率、控制發展方向進行相應建設與管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