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清代鄭板橋七言律詩)

《村居》是清代詩人鄭板橋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首聯寫山村周圍的景象,頷聯寫山村的氣候變化,頸聯寫山村的人們辛勤忙碌著,尾聯詩人抒發自己很享受靜謐的山村生活。這首詩表現真率性情,不傍古人,多用白描,明白流暢,通俗易懂。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村居
  • 創作年代:清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鄭板橋
  • 作品出處:《全清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村居
霧樹溟瀠叫亂鴉1,濕雲初變早來霞2
東風已綠先春草3,細雨猶寒後夜花4
村艇隔煙呼鴨鶩5,酒家依岸扎籬笆。
深居久矣忘塵世6,莫遣江聲入遠沙7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溟漾(míng yàng):小雨濃霧形成迷濛模糊之狀。
2、濕云:雨後雲。
3、先春草:早春之草。
4、後夜花:後半夜之花。
5、艇(tǐng):小船。鶩(wù):鴨。
6、深居:遠離塵囂之世。
7、遠沙:遠村。江南水村多以“沙”命名。

白話譯文

樹木籠罩在迷朦的煙霧之中,烏鴉在鳴叫,宿雨初霽,殘雲旭日輝映成霞。
東風已經吹綠了早春的春草,小雨天氣早晨仍然感覺到寒意。
村里小船上的人隔著煙霧在呼喚自家的鴨子,酒家沿著河岸扎著籬笆。
長久以來遠離塵囂,不要讓江濤之聲傳入遙遠的水村。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不詳。作者二十五六歲時來到真州江村,設塾教書。三年後,作者在當地遠近文明,都感到驚奇,別處的私塾先生紛紛前來向鄭板橋討教教育之法。純樸的鄉親們都把他當成自己人,東家送來雞鴨,西鄰送來新茶,酬謝這位教館先生。為此,他寫這首詩,抒發當時的心情。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江村的祥和、富庶的田園風情。夜雨初晴後的早霞、遠處的樹叢、樹上翻飛的群鴉、近處嫩綠的春草、帶有雨滴的春花、江中的小舟、傍河圍著籬笆的酒家,一切景物都籠罩在若有若無的水霧之中,是那么的靜謐、那么的祥和,仿佛一幅淡雅的村居水墨畫。
作者身為畫家,他將整個畫面安排得虛實結合、錯落有致,並運用國畫中的留白構圖方法,以一條大江占去大部分空問,並綿延至遠方,給人無盡的遐想。
詩人在詩中畫出了濃郁的生活氣息,給讀者呈現一幅景色環境優美的水墨畫,並表達了作者對村居生活的無限熱愛。

名家評價

揚州教育學院《揚州教育學院學報》主編華耀祥《鄭板橋詩詞箋注》:“‘寫水鄉景色如畫。莫遣江聲入遠沙’,隱含不要讓俗世紛擾打破村居寧靜之意。”

作者簡介

鄭板橋(1693~1765),即鄭燮(xiè),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鄭板橋有多方面的文學、藝術才能,擅畫竹、蘭、石。又工書法,用隸體參入行楷。他的詩、書、畫,人稱為“三絕”。生平狂放不羈,多憤世嫉俗的言論與行動,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鄭燮所作詩,如《悍吏》《私刑惡》《逃荒行》《姑惡》《孤兒行》等篇反映社會黑暗,同情人民疾苦,富有現實意義;《揚州》《自遣》《游焦山》《野老》等篇自抒所見,表現真率性情;大量提畫詩都有寄託。他詩歌的特點是,不傍古人,多用白描,明白流暢,通俗易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