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樹崗鎮

杏樹崗鎮

杏樹崗鎮因地制宜,立足優勢,靠基地擴大生產規模,靠基地提高農產品品質,靠基地增加農民收入,走出了一條依託標準化生產基地促農業增收的新路子。幾年來,杏樹崗鎮先後籌集資金近1800萬元,建設各類標準化生產基地8個,標準化生產基地占地面積達到了現有耕地面積的50%以上,每年向市場提供農副產品6000萬公斤,農戶人均收入高於非基地農戶400元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杏樹崗鎮
  • 別名:杏樹崗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黑龍江省大慶市紅崗區
  • 下轄地區:10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大慶市紅崗區杏樹崗鎮先鋒村大同屯
  • 電話區號:0459
  • 郵政區碼:163511
  • 地理位置:松嫩平原
  • 面積:450平方公里
  • 人口:3.94萬
  • 方言東北官話-松遼片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機場薩爾圖機場
  • 火車站大慶西站大慶東站大慶站
  • 車牌代碼:黑E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行政區劃,地區經濟,交通,公路,鐵路,公交,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杏樹崗鄉,以境內杏樹崗村得名。原隸屬安達縣第二區管轄,1949年11月,改隸第十區。
1956年4月,設定杏樹崗鄉。
1958年1月,併入義和鄉。
同年9月,將義和鄉改稱太陽升人民公社。
1960年5月,改隸安達市杏樹崗區管轄,同年11月改為杏樹崗公社。
1961年6月,將杏樹崗公社改稱中內泡公社。1965年劃歸安達縣管轄。
1968年3月,復歸安達市(大慶)管轄。1979年12月,改隸大慶市管轄。
1980年4月,隸屬紅崗區管轄,並在地名普查中更名為杏樹崗公社。
1984年4月,改為杏樹崗鄉。

地理位置

杏樹崗鎮位於紅崗區南部,隸屬於大慶市紅崗區,東臨安達市萬寶山鎮,南鄰大同區高台子鎮,西與林源鎮毗鄰,北與紅崗中心城區接壤,
杏樹崗鎮位於城鄉結合部,有區位優勢,與全區的五大中心區相互交錯,基礎設施完備,為農副產品的銷售提供了巨大的市場。人才優勢不斷顯現,為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提供了技術保障,湧現出了棚室蔬菜大王王科學、奶牛和肉牛養殖大戶李彥寶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土專家。同時,他們先後從東北農業大學引進農業技術人才6名,解決農戶在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轄10個行政村,35個自然屯,現有耕地8.3萬畝,林地4.8萬畝,草原33萬畝,水面3.5萬畝,地下蘊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是大慶南部地區正在崛起的資源型生態重鎮。

行政區劃

全鎮共轄先鋒村、金山堡村、杏樹崗村、中內泡村、義和村、民吉村、興隆河村、宏偉村、太平山村、興隆牧場村

地區經濟

杏樹崗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圍繞城市居民“菜籃子”,加強無公害生產基地建設。為適應居民對無公害新奇特蔬菜產品的需求,他們共引進新奇特品種153個,已有94個品種打進市場。針對市場對秋菜需求量大的實際,投資280萬元,建了義各白菜基地,目前,該基地白菜種植面積達到了4000畝,畝效益在1500元以上。他們還抓住市場上對雜糧需求日益增多的實際,投資240萬元,建設了占地面積10000畝的太平山雜糧基地,為壯大基地,他們積極聯繫訂單,使該基地生產能力達到了1500萬公斤。
杏樹崗鄉轄境地處松嫩平原。全鄉總面積2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5萬畝,以種植糧食和蔬菜為主。畜牧業發展較快,飼養黃牛、奶牛2.9萬頭。
面對農戶種植傳統較為保守,許多農戶想調不敢調的實際,杏樹崗鎮從開發辦引進項目,投資150萬元,在宏偉村闢建了噴灌基地,劃為三個小區,特色玉米品種示範區面積達2000畝,多品種示範區引進綠化苗木沙棘、甘草等,經濟作物示範區以蔬菜種植為主。基地每年可向市場提供雜糧、蔬菜、豆類、藥材產品800萬公斤,產品遠銷山東、廣州、大連等地。
2012年,按照紅崗區花卉產業“一園三帶一區”總體發展規劃,圍繞區委打造集溫室、冷棚、大田於一體,高中低檔花卉相結合的 “北國花都、寒地花園”的總體目標,杏樹崗鎮積極引導農民大力發展花卉種植,7棟共18萬平方米的智慧型連棟溫室已投入使用。

交通

公路

薩大路、東幹線、西幹線三條油田主幹路貫穿全境,大廣高速公路在鎮屬興隆牧場村西2公里設有出口.

鐵路

鎮中心距林源火車站11公里,距創業莊火車站15公里,距銀浪火車站20公里.

公交

101路.311路

地圖信息

地址:黑龍江省大慶市紅崗區杏樹崗鎮政府(薩大路東)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