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鶴鳴(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鶴鳴(1898—1934),女,南部縣安壩鄉人。原姓趙,與烈士李鳴珂同鄉,且為姑表親威。二人青梅竹馬,結為夫婦。按時俗,從夫易名改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鶴鳴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南部縣安壩鄉
  • 出生日期:1898
  • 逝世日期:1934
  • 職業:革命者
  • 性別:女
1928年,李鳴珂奉命秘密回川,主持中共四川省軍委工作,駐重慶,並從家鄉接去李鶴鳴,在順城街租佃一民房同住。這個家即為中共省委聯絡站,李鶴鳴也以家屬的公開身份,做省委的交通聯絡工作。其時,在重慶的中共地下組織迭遭破壞,白色恐怖嚴重,工作十分艱難,但李鶴鳴均出色地完成所負任務。為除去叛徒、特務戴弁等人,李鳴珂組織“特工隊”,所需槍枝彈藥,均由李鶴鳴想法從國民黨24師副師長張致和(當時是中共黨員)公館運出。
其時中共四川省委常在李鶴鳴家舉行會議,李鶴鳴負責望風警戒,從未出過差錯。黨內同志因工作也常在此進餐,李鶴鳴又成為這個大家庭的主婦。當時黨的經費拮据,每人每月僅3個銀元。李鶴鳴卻把同志們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來這裡的同志不少是單身漢,李鶴鳴又熱情關照,為他們漿洗縫補,以此更得同志們敬重,尊呼她為“二嫂”。1930年李鳴珂不幸犧牲,李鶴鳴在黨的關照下,輾轉於重慶、江津,同年返回南部。時李鳴珂老家已被抄,李鶴鳴只得回娘家居住,並繼承鳴珂遺志,很快和南部地下黨取得聯繫,繼續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1933年紅四方面軍所部解放了南部河東一帶,李鶴鳴即去紅九軍被服廠工作,並成為被服廠的幹部。
1934年紅軍撤離南部,經儀隴向巴中轉移,李鶴鳴攜一子一女隨軍行動。同年8月,被服廠遷通江洪口。李鶴鳴本就休弱,加上兒女拖累,日夜行軍,因而掉隊。追趕隊伍途中在毛浴鎮被紅軍哨卡攔住,搜查時因她穿了一件毛衣,被認為是漏網的敵人官太太而遭殺害,時年36歲。
李鶴鳴被殺後,女兒最幼,流落通江為方姓農民收養。兒子李正文乞討回鄉,依舅父趙文朗生活。新中國成立後,李正文以烈士子女代表被召赴北京,毛澤東主席親自接見,並設宴款待,贈送衣物。其與毛主席握手時的新聞影照,李正文將其珍藏於家中。當年李鶴鳴離開重慶時,二兒子未同行,寄養在重慶張致和處,國共和談時被帶到延安,後送蘇聯學習,回國後在部隊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