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榮(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李紹榮(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李紹榮,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研究方向:微觀經濟理論、巨觀經濟研究、公共財政、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紹榮
  • 國籍:中國
  • 民族:彝族
  • 職業: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 畢業院校:雲南大學,北京大學
人物經歷,教育背景,工作經歷,社會職務,主講課程,主要貢獻,一、國內外發表的主要論文,二、專著和譯著,三、教材,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教育背景

學士學位:1981年9月至1986年7月,獲雲南大學數學系計算數學專業的理學學士學位。
碩士學位:1986年9月至1989年7月,獲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運籌與控制論專業的理學碩士學位,指導教師許國志、王蔭清教授。碩士論文:局部信息下的多人決策。
博士學位: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獲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西方經濟學專業的經濟學博士學位,指導教師杜度、胡代光教授。博士論文:新古典經濟理論的再思考——對商品交換和專業化生產的分析。

工作經歷

李紹榮
1989年7月至1995年9月,在雲南財貿學院工作,1992年8月轉成經濟學講師;
1998年7月至今,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工作,2000年8月被聘為經濟學副教授,2005年8月被聘為經濟學教授。

社會職務

天則經濟研究所的特聘研究員。
北京大學法學院經濟與法研究中心的特聘研究員。

主講課程

高級經濟計量學和高級博弈論(對策論)(研究生)。
數理經濟學、經濟計量學和博弈論(對策論)等(本科生)。

主要貢獻

一、國內外發表的主要論文

1、 李紹榮,“博弈論對經濟學的革命”,《醫學人文講壇》主編秦銀河、文德功和陳曉紅,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
2、 李紹榮和耿瑩,“稅收結構與經濟成長”,《經濟研究》,2005年第5期。
3、 李紹榮和趙留彥,“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恩格爾與ARCH模型”《經濟學動態》,2003年第10期。
4、 李紹榮,“交換經濟的一種市場過程”,《經濟學季刊》,2002年第2期。
5、 李紹榮,“經濟核心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之評論”,楊春學、李實主編《現代西方經濟學之演進》,2002年9月,經濟科學出版社。
6、 李紹榮,“帕雷托最優與一般均衡最優之差異”,《經濟科學》,2002年第2期,75-80。
7、 李紹榮,“中國利率市場化的理論認識”,韓國天主教大學《現代中國》,1999-2001年第3刊,147-162。
8、 ShaoRong Lee、Yong Peng and YuQin Han, “The Role of China in East Asia after China Entering the WTO”, The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 2001, XV, 369-395.
9、 李紹榮,“傑克·赫什利弗對信息經濟學和衝突分析理論的貢獻”,《經濟學動態》,2001年第10期,90-94。
10、 李紹榮,“交換經濟的市場過程(摘編)”,《經濟科學》,2001年第5期。
11、 李紹榮,“競爭價格的形成機制”,《經濟研究》,2000年第3期。
12、 李紹榮,“商品交換與市場之形成”,《經濟科學》,2000年第5期。
13、 李紹榮,“西方經濟學最優解概念新思考”,《經濟學動態》,2000年第9期。
14、 李紹榮,“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與離散選擇模型”,《經濟學動態》,2000年第11期。
15、 李紹榮,“經濟核心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經濟學動態》,1997年第4期。
16、 李紹榮和楊春學,“對新古典經濟學中市場交換理論的批判”,《經濟科學》,1999年第6期。
17、 劉偉和李紹榮,“地區經濟結構差異與平衡發展”,《中國工業經濟》,2005年第4期。1
8、 劉偉、李紹榮、黃桂田和蓋文啟,“北京市經濟結構分析”,《中國工業經濟》,2003年第1期,23-30。
19、 劉偉和李紹榮,“產業結構與經濟成長”,《中國工業經濟》,2002年第5期,1-8。
20、 劉偉、李紹榮、黃桂田和蓋文啟,“北京市發展製造業的經濟分析”,《中國工業經濟》,2003年第3期,56-63。
21、 劉偉、李紹榮和李筍雨,“貨幣擴張、經濟成長和資本市場制度創新”,《經濟研究》,2002年第1期。
22、 劉偉和李紹榮,“所有制變化、經濟均衡增長及要素效率提升”,《經濟研究》,2001年第1期。
23、 劉偉李紹榮,“市場制度的價值取向與市場的產業結構調整”,《中國工業經濟》,2004年第6期。
24、 劉偉、黃桂田和李紹榮,“關於我國轉軌期所有制變化的歷史‘合理性’考察”,《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年第1期。
25、 楊春學和李紹榮,“威廉·維克里與拍賣制度、最佳所得稅結構設計”,《改革》, 1997年第1期。
26、 李紹榮 “中國的市場經濟:一般均衡模型分析” 雲南財貿學院 1993年10月《雲南財貿學院學報》第4期(總第36期)。
27、 李紹榮,““最大化”假設的充分和必要條件”,《雲南財貿學院學報》,1993年第1期。

二、專著和譯著

28、 何小鋒、李紹榮等著,《2008奧運會對北京發展的聯動作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2008年6月。
29、 李紹榮和李淑玲譯,《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2008年8月。
30、 李紹榮和李淑玲等譯,《經濟學》,中國市場出版社出版,2007年6月。
31、 李紹榮和李淑玲等譯,《個體經濟學》,中國市場出版社出版,2006年8月。
32、 李紹榮和李淑玲等譯,《總量經濟學》,中國市場出版社出版,2006年8月。
33、 李紹榮譯,《活學活用博弈論》,中國財經出版社,2006年1月。
34、 劉偉和李紹榮著,《轉軌經濟中的經濟結構與經濟成長》,中國發展出版社,2005年1月。
35、 李紹榮等(譯),《經濟學:原理、問題與政策》,中國財經出版社,2004年3月。
36、 李紹榮等(譯),《個體經濟學》,中國財經出版社,2005年1月。
37、 楊春學、李紹榮、羅仲偉和龍超(譯),《公共選擇理論》,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4月。
38、 劉廣靈和李紹榮(譯),《不確定性與信息分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5月。
39、 劉文忻和李紹榮等(譯),《個體經濟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5月。
40、 楊春學、李紹榮主編,《當代西方經濟新詞典》,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年10月。
41、 李紹榮等(譯),《商務預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年6月。

三、教材

42、 劉偉、黃桂田和李紹榮,《經濟學:中國經濟分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
43、 余永定、張宇燕和鄭秉文主編,《西方經濟學》(第三版) 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年8月,本人參編該書第15章“不對稱信息市場”。

獲獎記錄

論文《競爭價格的形成機制〉獲北京市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2年)優秀論文二等獎.該文還收錄在中國天則經濟研究所主編的《2000年中國經濟學》一書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