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林(抗日英雄)

李福林(抗日英雄)

李福林,原名公道軫,又名崔東范,曾用名。朝鮮族。1907年5月21日生於朝鮮鹹鏡北道穩城郡一個農民家裡。7歲入村私塾讀書,因家境貧窮,四年級時輟學。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第3師創建人和領導人。犧牲時任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福林
  • 別名:公道軫 崔東范 金東范
  • 民族朝鮮族
  • 出生日期:1907年5月21日
  • 逝世日期:1937年
人物生平,主要事跡,人物紀念,

人物生平

1932年9月以中共滿洲省委巡視員身份,到中共珠河中心縣委發動民眾,組織抗日武裝,點燃了抗日烽火。1933年10月10日,他協助趙尚志正式成立珠河東北反日游擊隊,任政委兼黨支部書記。
1934年6月28日,任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黨委書記。
1935年1月28日,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執法處處長,隨軍東進開闢松花江中下游游擊區,曾參與聯合攻克方正縣城等戰鬥和依蘭五嶽山伏擊戰,消滅日偽軍百餘人。
1936年8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第2師政治部主任,兼任哈東遊擊隊司令。
1937年3月下旬的一天,第6、8軍幾位領導人和他在方正縣二道河子(今清河鎮),劉家店召開臨時軍事會議。日偽當局得知情報後,糾集偽軍600餘人,偷襲二道河子。當時抗聯部隊不足300人,戰鬥非常激烈,從清晨4時一直打到傍晚。李福林眼看著第6、第8軍的領導人已經安全撤走,在指揮部隊突圍時壯烈犧牲。時年30歲。
1918年,李福林11歲時,因家庭逐年累債,無法償還,全家5口逃到中國,在吉林省和龍縣明岩村定居,靠父親、叔叔、哥哥給地主扛活,母親當女僕艱難度日。
1920年,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李福林經人介紹到和龍縣城一家中藥鋪當學徒,受盡了東家的虐待。貧寒的歲月,使李福林從小養成了吃苦耐勞、勇敢剛毅的性格。在此期間,他閱讀進步書籍,接受進步思想,並參與一些革命活動。
1928年春,李福林正和幾名同志在家開會,突遭警察逮捕。在押送警察局途中,路過一座小橋時,李福林偷偷解開繩子,一拳把警察打落水中,趁機逃跑。從此,走上抗日救國的道路。白天他躲在深山,夜深人靜時,回鄉接觸民眾探望父母。敵人的監視越來越緊,處境非常危險。李福林的哥哥為他籌集路費和衣物,勸他暫避風險。李福林為了能繼續進行革命活動,聽從了兄長的勸告,毅然離開父母,遠走他鄉。
1929年,李福林到寧安縣東京城開展農民運動,後來到海林縣工作。
1930年,李福林到阿城縣開展農民運動,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發誓為解放一切受壓迫的勞苦大眾而奮鬥終生。同年11月,在海溝一帶發動民眾時,不幸又一次被捕。先被拘留在阿城縣,後轉至吉林奉天瀋陽)監獄。
1934年6月,珠河反日游擊隊改編為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李福林擔任哈東支隊黨委書記。通過李福林的努力工作,全隊有黨、團員90多名,成為游擊隊骨幹力量。
1935年1月成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李福林任執法處長。

主要事跡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李福林被黨組織營救出獄,到哈爾濱擔任中共滿洲省委巡視員。1932年,李福林按照省委指示改組中共珠河縣委為珠河中心縣委,並擔任縣委組織部長。他組織珠河地區人民建立反日會、反帝同盟等組織,開展反日鬥爭。同年秋,他與金策珠河縣螞蟻河東組織了一次1000多人參加的反日遊行,示威隊伍人流如潮,群情激昂,喊聲如雷,震驚全城。日本侵略者心驚膽顫,瘋狂地進行鎮壓,逮捕了許多示威民眾。敵人派了大批特務,企圖破壞珠河一帶黨組織。珠河中心縣委被迫從螞蟻河東轉移到蜜蜂站南溝。
1933年初,李福林根據珠河中心縣委指示,積極從事建立珠河地區抗日武裝工作。6月,李福林、李啟東等打入義勇軍孫朝陽部隊,並做該部隊的抗日工作。在孫朝陽被日寇騙到哈爾濱殺害後,孫朝陽部隊在一面坡附近六棵松停留時,親日派預謀殺害趙尚志、李福林等人。得知這一信息後,趙尚志、李福林等7人攜帶手槍、步槍和1挺機槍離開孫朝陽部隊,與珠河縣委取得聯繫。珠河縣委決定以這7人和所帶武器為基礎,又派了6名隊員,補充了槍枝,於10月10日,在三股流正式成立珠河反日游擊隊。趙尚志為隊長、李福林為黨支部書記。珠河反日游擊隊成立不久,趙尚志、李福林率隊在三股流地區懲治了幾名欺壓民眾的漢奸走狗,沒收了他們的財產,分給貧苦農民。繳了東西五甲、張家灣警察局的械,得長槍10餘支。每次戰鬥結束後,李福林都組織民眾開會,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受到當地民眾擁護和歡迎。不久,游擊隊就發展到了40餘人,編成1個大隊,3箇中隊。
1935年9月,珠河縣委召開執委擴大會議,決定動員民眾破壞敵人的集團部落政策,加強抗日武裝,擴大游擊區。同時,三軍擴編為6個團。李福林擔任一團政治部主任。1936年初,趙尚志率領三團主力部隊西征中,李福林率一團在延壽方正一帶堅持游擊鬥爭,建立游擊根據地,從物資和兵員等方面支援主力部隊的西征。
1936年8月,東北人民革命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李福林任一師政治部主任兼任哈東遊擊支隊司令,活動在延壽、方正依蘭林口通河等縣,同時代表三軍司令部同這些地區的抗日義勇軍、山林隊結成統一戰線,聯合抗日。李福林率一師指戰員,有力地粉碎了日偽軍的“討伐”,保衛了民眾,使民眾受到極大的鼓舞。人們親切地稱他為“哈東司令”。
1936年9月,李福林在珠(珠河)、湯(湯原)聯席會議上,被選為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執行委員會委員,擔任省委組織部長。同年冬,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六、八、九軍聯合組成的抗日聯軍依東辦事處主任。他帶隊駐大羅勒密、小羅勒密山里,向敵偽山林木業徵收木稅,為各軍籌備軍需物資做出了重要貢獻。
1937年1月,為配合三軍主力部隊西征,牽制敵人主力,李福林率一師一團轉戰哈東一帶,多次襲擊敵人據點。他還親自率隊襲擊林口縣城,打死敵人10餘名,繳獲15支步槍和部分馬匹。在小老窩、小道溝一帶襲擊延壽警察大隊,打死15名警察,繳獲15支步槍。在夾信子伏擊戰中,打擊了日軍西山大尉的部隊,擊斃日軍20名。李福林轉戰通河縣大古洞河小古洞河、二道河子等地,向民眾宣傳抗日救國道理,有許多青年報名參軍,擴大了隊伍。
1937年4月,李福林率少年連和警衛連170多人去省委開會,途經二道河子北山,遭到六七百名日偽軍的包圍。經過一天激戰,打退敵人多次進攻。傍晚,由於兩面受敵,彈藥不足,不能久戰,李福林果斷決定突圍。當他站在陣地前沿指揮時,不幸中彈,雙腳被打斷。跟隨李福林多年的鄂倫春族戰士李寶太,不顧自身安危,衝過去背起李福林,剛跑出百餘米李寶太不幸中彈犧牲。警衛員袁紹先又背起李福林向北山跑,敵人機槍猛烈掃射,李福林不幸後腦中彈壯烈犧牲。時年30歲。

人物紀念

為了紀念這位抗日英雄,通河縣人民在他犧牲的地方修建了烈士碑,並在通河縣烈士陵園紀念碑上鐫刻了他的英雄業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