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渡鎮(原重慶市涪陵區李渡鎮)

李渡鎮(原重慶市涪陵區李渡鎮)

李渡鎮現已撤銷,設定李渡街道

詞條內容為歷史數據。

位於重慶市涪陵區中北部,長江北岸,是重慶市30個市級特色工業園區之一。面積91.1平方公里,人口5萬。水陸交通發達,長江流經該鎮,省道涪(陵)長(壽)公路、國道“319”過境。轄石馬、小溪、東堡、平垣、太乙、雙龍、桂林、兩桂、妙音、果園、均安、桐梓、土橋、雙廟、和平、紅廟、幸福、石家灣、保和、梁房、人和、石院、謝石、元覺、水磨、靈寶、埡口、尖山、興寨29個村委會和大巷子、新華路、人民路、和平路4個居委會。有以建材、化工、運輸為主的鄉鎮企業。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兼產油菜子、蠶桑等,特產青菜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李渡鎮(已撤銷)
  • 外文名稱:Lidu Town
  • 別名:李渡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重慶涪陵區
  • 下轄地區:7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23
  • 郵政區碼:408000
  • 面積:91.1平方千米
  • 人口:5萬人(1997年)
  • 方言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水磨灘水庫
  • 車牌代碼:渝G
歷史沿革,機構代碼,李渡概貌,地理位置,自然資源,農村經濟,企業發展,基礎設施,風景名勝,發展思路,產業定位布局,項目支撐,

歷史沿革

李渡歷史悠久,相傳因唐代詩人李白在此渡江而聞名,從明朝開始一直沿用至今。1909年置李渡鎮,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鎮後馬石鄉併入,1992年馬鞍、金銀兩鄉併入。
重慶市涪陵區李渡鎮

機構代碼

500102011001 122 雙河口居委會500102011002 111 太乙門居委會500102011003 112 大石廟居委會500102011004 112 馬鞍居委會500102011005 112 金銀居委會500102011006 112 高岩口居委會500102011007 112 致遠社區500102011201 112 石馬村500102011202 112 玉屏村500102011203 112 兩桂村500102011204 112 紅星村500102011205 112 均安村500102011206 112 和平村500102011207 112 人和村500102011208 220 石院村 500102011209 220 水磨灘村500102011210 220 埡口村500102011211 220 明家灣村500102011212 112 大鵝村500102011213 112 雙溪村500102011214 112 盤龍村500102011215 112 倪豐村500102011216 220 新陽村500102011217 220 雲星村500102011218 220 百花村500102011219 220 桂花園村500102011220 220 龍橋村500102011221 220 嵐馬村500102011222 220 梨園村500102011223 220 斷橋村500102011224 220 石龍村500102011225 220 堰橋村500102011226 220 龍塘村500102011227 220 兩龍村500102011228 220 韓龍村500102011229 220 新龍村500102011230 220 山侖村

李渡概貌

地理位置

李渡街道濱臨長江北岸,距涪陵主城以西15公里,重慶主城以東80公里,幅員面積110平方公里,總人口41814人,轄19個村(居)。從重慶市到涪陵區,沿渝宜高速經長壽區、李渡工業園到達涪陵區。

自然資源

李渡處於海拔175—800米之間,日平均溫度18.9℃,無霜期315天,年降水量1074.5毫米,適合多種農林植物生長。

農村經濟

轄區有耕地7萬餘畝,林竹4萬畝,其中筍用竹5000餘畝,宜林宜牧荒地1.5萬畝。農業傳統項目主要是榨菜、蠶桑、水果、園林苗木。農業產業項目發展方向為:水產養殖、林果產業、蔬菜產業、大牲畜養殖業。

企業發展

轄區非公企業247個,產值532680萬元,鄉鎮企業60個,產值132685萬元。形成以物流運輸、建築開發、包裝、機械、建材,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的產業。

基礎設施

村村實現公路暢通,90%以上社實現公路通達。每平方公里公路里程為2.3公里。有19座小(二)型以上水庫,多口山坪塘,有效灌溉達70%以上。有線電視、電話、移動通訊全覆蓋,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完成。

風景名勝

有一山一庫兩河(黃草山、水磨灘水庫、斜陽溪、平灘河)的自然景觀。有約1萬畝的園林花卉苗木種植基地。

發展思路

堅持“三產聯動、統籌城鄉、點面布局、突出特色、集約發展”的總體思路。

產業定位布局

在城市規劃區邊緣地帶規劃建設兩個以中小企業、民間創業、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基地。
在坪上和後山地區,利用可集約開發的土地資源,發展林果業、水產養殖業和蔬菜產業。
在一山一庫兩河區域,以及萬畝花卉苗木基地,利用自然景觀,可發展特色種養殖和城郊鄉村休閒、觀光、娛樂業。

項目支撐

1、交通便利。項目布局區全部通過高速公路、省道、鄉道、村道連結。斜陽溪保持著原生態自然風貌,山峽水庫175米蓄水後可倒灌溉10公里,離涪陵主城10公里,李渡新城5公里,高速公路2個出口5公里;黃草山一帶離高速公路李渡和旦渡出口均在10公里左右。1萬畝花卉苗木基地集中分布在城郊結合部。
2、已經編制並提出了一系列經論證的一二三產業項目。
3、農業和工業項目均可享受涪陵區和李渡街道出台的相關優惠政策。
4、用地方式靈活。可採取流轉、租用、占用等方式取得項目用地。為此,辦事處專門下發了通過土地流轉興辦一二三產業項目的意見。
5、李渡黨工委、辦事處,李渡人民秉承外來投資者是上帝,服務項目是責任和義務的宗旨,全力為投資者提供優質服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