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泊(革命烈士、詩人)

李泊(革命烈士、詩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泊(1921—1949),幼名謙讓,河北省任丘市於村鄉軍莊村人,革命詩人。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和兩個叔父都是教員。他自幼受父輩薰陶,文學才智早熟。六歲人本村私塾“淀波草堂”讀書,八歲能背誦不少唐詩和《四書》,九歲習作古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泊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河北省任丘市
  • 出生日期:1921
  • 逝世日期:1949
  • 性別:男
人物生平,個人著作,

人物生平

1935年李泊考入保定培德中學讀書。在班上他年齡最小,功課卻最好。除完成國中學業外,還自修高中課程,成為班上的“小聖人”。
1937年“七七事變”不久,保定淪陷,李泊中斷學業回到家鄉。這時,其父李韶華從事抗日工作,他隨父到縣大隊呆了一段時間,與同志們一起破壞敵人公路,掐電線。
1938年,他投奔叔父李景田到天津,考入天津日語學院。是年夏秋間的一天下午,其叔李景田突然被日寇警備司令部的人裝上汽車抓走。全家人焦慮不安,多方奔走求人保釋,均未奏效。正當毫無辦法之際,年僅十七歲的李泊,徑直找到日軍警備司令郎進行交涉。當他剛剛踏進門口時,就被崗哨喝住。李泊不慌不忙,鎮靜地用日語與其對話,不多時,出來一個矮個子軍官。見他日語流利,將李泊帶進了司令部。日軍頭子詢問李泊,他用熟練的日語,申述了叔父被捕過程,並有理有據地說明了其叔父的平民身份。日軍頭子見他小小年紀,日語嫻熟,陳述清楚,便對他產生好感。問他是否會其它國家的語言,李泊回答還學過英語,並當即背誦英文《皇子漢列特》中的一段。日軍頭子伸出拇指,稱他為“中國的人才!”於是下令釋放了李景田。
在天津的日子裡,李泊目睹了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肆虐,慘無人道的暴行,於1940年勉強讀完了日語學院,實在呆不下去了。為了尋求抗日救國的道路,便繞道洛陽去了重慶,投奔叔父李菊田,考上了中央政大新聞系。
在重慶他看夠了那些達官貴人不顧國破家亡終日花天酒地醉生夢死、麻木不仁的生活,感到報國無門,救國無望。
這時,延安的燈塔照亮了全國,一些進步青年紛紛奔赴延安。他更加厭惡重慶,嚮往延安,追求革命。他把想法告訴了叔父,叔父非常支持他。給在蘭州中學當校長的好友侗本仁寫了信,托他關照。於是藉口治病,中斷了在“政大”的學習,離開了重慶,繞道蘭州,投奔陝北。
李泊於1944年輾轉到蘭州,這時他已身無分文。侗本仁校長盛情挽留,安排他在蘭州中學當英語教師。1945年初,李泊到蘭州中學任教不久;結識了流亡在當地的河北省立高中學生劉穎,共同的愛好和追求,使他們自然地走在了一起。當年暑假,便在甘肅徽縣劉穎父母的家裡結了婚。婚後的日子雖然清苦,但夫妻志同道合,倍感溫馨。
1945年“八?一五”日寇投降後,他們同全國人民一樣欣喜若狂,但是他們嚮往已久的和平卻杳無希望,而看到的是國民黨政府接收大員紛紛忙於東下;國民黨的反動軍隊頻繁調動企圖圍剿解放區,於是他們再次西上,重回蘭州。
1946年至1949年是李泊詩歌創作的高峰期,他以詩為武器,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竊取抗戰勝利果實,圍剿解放區的罪惡陰謀。先後擔任《和平日報》社的國際版編輯,《詩刊》編輯和蘭大附中的英語教師。不久,劉穎考入蘭州廣播電台當廣播員。起初他們居住在北園梨樹叢中一幢小木樓上,地方雖小,卻很快成為蘭州市文藝界朋友們聚會的自由天地。
後來,他們遷居到蘭州廣播電台宿舍。當時,各報社、學校的友人,都是他家的常客。他們經常在一起切磋新作,朗誦詩文,抨擊時政、交換從解放區傳來的各種信息,激烈昂揚。李泊除了在報刊上發表了大量讓敵人切齒顫慄的詩作,還在課堂上宣傳革命思想。在他的鼓舞和資助下,趙鹿、張金淼、沈流等許多進步青年毅然奔向了解放區。
1949年春,他把這些戰鬥的詩篇匯集成冊,出版了詩集《鐵索橋》。他的詩集凝聚了他的愛恨情仇,如討紂的檄文,?召喚著全體戰士,奮勇直前,埋葬蔣家王朝。他莊嚴宣告:“我們不吝惜用肢體架橋”,讓弟兄們“踏著自己兄弟的軀殼前進!”這些用詩構成的重炮,彈無虛發地擊中了敵人的要害。敵人忿怒了,敵人害怕了,於是罪惡的魔爪伸向了李泊。
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在國民黨南京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籤字的情況下,向人民解放軍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彭德懷、賀龍等領導的第一野戰軍進軍大西北。隨著蔣家王朝的土崩瓦解,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倉惶退出蘭州,將甘肅和西北的軍政大權交給了反動軍閥馬步芳、馬鴻逵。
7月26日,李泊夫婦去看望一位朋友,剛出家門,就被特務盯了梢,在朋友家裡被幾個國民黨特務綁架而去。特務們把他帶上吉普車,李泊毫無懼色,默默地向痛哭欲絕的愛妻點了點頭,這便是他們夫妻的最後決別!
在蘭州監獄里,李泊同敵人進行了頑強的鬥爭。敵人用盡了各種酷刑,身染結核的李泊,被折磨的遍體鱗傷,奄奄一息。然而,敵人卻沒能從他口中得到一點想要得到的東西。由於李泊是蘭州市文化界的著名人士,影響很大,敵人一時還不敢立即殺害。8月26日,在蘭州解放前夕,在敵人覆滅前的瘋狂屠殺中,他們把李泊帶到甘肅武威高家磨公路旁的一個亂石坑裡,向他開了罪惡的一槍。年僅28歲的革命詩人李泊,走完了他短暫而壯烈的一生。
蘭州解放後,在黨的幫助下,劉穎找到了李泊的遺骸!當年初冬,蘭州市人民政府追認李泊為革命烈士。

個人著作

李泊是一位革命詩人,他把自己做為舊社會的掘墓人,衝鋒陷陣,大聲疾呼。他在《我的戰鬥》中寫道:
向至莢處投身,
剎那間爆裂了開花的靈魂。
他在《人家,你》中怒斥一小撮剝削者:
人家打更,
你睡覺。
人家種田,
你收租。
可是你不明白,
人家是大多數,
你們只是一小撮。
再過些時間,
人家就要歡呼:
太陽出來了!
李泊嚮往光明,羨慕那些奔向解放區的學生。他在《雁寄奔流、沈流等》一詩中寫道:
分你們已經飛翔在,
回到北方去的天空上,
飛向那我們只能幻想,
而你們將要進入的藍天裡面……
是寒冷
把你們逼上征程,
如今你們歸隊回去,
帶著歡快的心回去。
是那一條山脈河水
作了分開春天和冬天的界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