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華(溫州大學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華新,男,1969年生,山東德州人,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大環配合物的分子設計與合成工作。近年來一直從事無機合成與設計、功能配合物和量子化學計算研究。現任溫州大學超分子材料及套用研究所所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新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山東德州
  • 出生日期:1969年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東北大學材冶學院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代表論著,科研項目,

人物經歷

1994年畢業於東北大學材冶學院,獲學士學位;
1994 -1997年在東北大學博士生導師導翟玉春教授指導下研究功能材料,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7-2000年在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導俞慶森教授指導下進行量子化學計算、構效關係和功能配合物研究,獲理學博士學位;
2000年獲得浙江省優秀畢業研究生;
2000-2001年在浙江大學侯虞鈞院士指導下做博士後研究。
2001年11月在浙江大學晉升副研究員,2002年2月被聘為溫州師範學院(後合併為溫州大學)副研究員;
2003年11月轉評為副教授,2005年11月破格晉升為教授;
2004年聘為溫州師範學院首批碩士生導師;
2002年入選溫州市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551)第一層次培養人才;
2003年入選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師資助計畫;
2004年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培養人才;
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赴美國Akron大學高分子科學系Dr. Newkome課題組進行高級訪問學者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大環配合物的分子設計與合成工作。近年來一直從事無機合成與設計、功能配合物和量子化學計算研究。

主要貢獻

作為研究骨幹先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項目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科技計畫項目、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溫州市科技計畫等項目。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已在國內、外核心刊物Cryst. Growth Des.、J. Chem. Inf. Comput. Sci.、Journal of Molecular Graphics and Modelling、Chemical Physics Letters、中國科學、化學學報、高等學校化學學報等期刊上發表SCI論文80多篇。主持的研究項目“分子拓撲指數的理論研究及其在QSAR/ QSPR中的套用”(李新華、林娟娟、胡茂林)於2003年11月通過浙江省教育廳鑑定,並於2004年獲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獎、溫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代表論著


李新華,朱龍觀,俞慶森, 一種改進的分子連線指數, 中國科學(B輯), 2000, 30(2), 188-192.

科研項目

1.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具有單晶-單晶循環結構轉換功能的多孔配合物的設計、合成與貯氫行為研究”(2009.1- 2011.12,在研)。
2. 主持溫州市科技計畫項目“鹼性蝕刻廢液的處理與綜合利用” (2010.09 - 2013.6,在研)。
3. 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氮雜環基低維度有機金屬磁性配位聚合物的分子自組裝”(2005.01-2006.12,已結題)。
4. 主持溫州市科技計畫項目凹版印刷廢液的處理與綜合利用”(2003.06 - 2005.6,已結題)。
5. 主持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分子拓撲指數的理論研究及其在QSAR/QSPR中的套用”(2004.07- 2005.7,已結題)。
6. 主持浙江省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科研基金“分子拓撲指數的理論研究及其套用”(2004.07 2007.07,已結題)。
7. 主持溫州市新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科研基金“全金屬原子芳香團簇的從頭算理論研究”(2002.07 - 2005.07,已結題)。
8. 授權發明專利一項,吡啶羧酸鉻的合成工藝 李新華、趙亞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