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惟清(宋代名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惟清(943年—998年),字直臣,下邑人,北宋大臣。曾任大理寺丞,荊湖北路轉運判官,端拱初年(988),升任右諫議大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惟清
  • :直臣
  • 在世時間:943—998
  • 籍貫:下邑人
人物生平,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李惟清是下邑人,他的父親李仲行曾任章丘主簿,於是遷家到章丘。開寶年間,李惟清以三史授任涪陵尉。四川百姓崇尚巫祀,有病不治療,聽命於巫士,李惟清捉來大巫鞭打,百姓認為將會有禍。後來又鞭打這個大巫,百姓知道巫術不靈。然後教給百姓醫藥知識,風俗稍稍變遷。當時朝廷派遣宦官督促輸送造船用的木材,宦官故縱不守法,李惟清上奏殺死他,從此知名。任期滿後,升任大理寺丞。
太平興國三年(978),升為荊湖北路轉運判官。太平興國五年,改任左贊善大夫,充任轉運副使,升為正使,就地改任監察御史,總管南路。曾經入朝奏事,太宗問他“:荊湖連年豐收,又沒有徭役,民間富裕嗎?”惟清說“:我看見官賣鹽每斤價錢六十四文錢,百姓要賣三數斗稻穀的價錢,才能買一斤鹽。”於是詔令鹽價每斤減十錢。轉任京西轉運使,入朝任度支判官。改任主客員外郎。
雍熙三年(986),朝廷發兵大舉進攻幽州,惟清認為軍隊糧食不充足,不可輕動。朝廷已經興師,他的奏章入宮後未報送皇上,判度支許仲宣建議變通鹽法,以賣鹽每年的課收數攤給鄉村百姓,與戶稅一同交納。惟清奉詔前往荊湖各地審定此法,上奏說明以鹽配民不方便,於是停止。出使回朝,皇上又問他民間苦樂不均的情況,惟清說:“以前我在荊湖時,百姓賣清酒由官釀轉賣的,每斗給耗糧二升,現在三司府只給一升,百姓多圖其他的好處,而每年稅收大減。”詔令恢復舊價。不久出京任京東轉運使。正好招募壯丁為義軍,惟清說:“如果這樣,天下不再耕種了。”三次上疏諫阻,因此只從河北招壯丁,而其餘各地都停招。提升為屯田郎中、度支副使。
端拱初年(988),升任右諫議大夫,歷任戶部使,改任度支使。恰遇朝廷派遣使者到河朔治理方田,大舉發兵。惟清認為仲春妨礙農事,懇求罷廢。太宗說“:兵夫已經出發了,只令修治邊城而已。”淳化三年(992),升任給事中,充任鹽鐵使,於是把賬本奏給皇上。太宗說:“費用像這樣,百姓財力長期怎么承受?如果可以省減,就便裁減。”惟清說:“比開寶年間戰爭之際,數目翻了幾倍,原因是將帥不得人,邊事不寧,屯兵太廣。我聽說漢朝有衛青、霍去病,唐朝有郭子儀、李晟,西北邊境的敵人望而生畏。這樣就會邊事寧息而費用減少。希慎重提拔將領,用有威名者保全邊塞,可以節約費用。”皇上說“:彼一時,此一時也,現在的西北敵人變化狡詐,與古時敵人不同,選用將帥,也需深刻領會現在事態。韓、彭雖然是古代的名將,以他們的見解,對付今天的敵人,也恐怕不能成功。今日即使得人,也不可像古人那樣委用他。這是機要政事,你不知道。”
淮南榷貨務賣岳茶,每斤價錢百五十。主吏說陳茶惡茶有二十六萬六千多斤,惟清擅自減價到每斤五十錢,不告訴朝廷。滁、泗、濠、楚諸州、漣水軍也以岳茶陳惡,減價出售。總計虧損一萬四千多貫錢,被勾院吏盧守仁告發,貶為衛尉少卿,貶判官李..為本曹員外郎,賞賜守仁十五萬錢。不久,惟清出京任知廣州。至道初年(995),就地授任右諫議大夫,太宗聽說他廉潔公平,詔令表揚他。至道二年,改任廣南東、西路都轉運使,不久召入朝授任給事中。過了一個月,任同知樞密院事。
惟清倜儻自任,有才略。處理政事峻刻,所至各地有強幹名聲。但是以俗吏進用,沒有人望。才過幾個月,真宗即皇帝位,加任惟清為刑部侍郎,又授任御史中丞。罷去樞密職務後,非常憂鬱,盡情彈擊時政。鹹平元年(998),去世,終年五十六歲,追贈戶部尚書。
子永錫,蔭至光祿寺丞。頗涉學屬辭,尚氣少檢,喜交結。馮拯、王濟、皇甫選多與之游,日聚舉子於家,談議時政。真宗將幸河朔,永錫猶服父喪,上章大言,列詆近臣,自謂有致太平滅敵之術。選為戶部判官,因對,袖表以獻,又自薦揚。真宗駐蹕大名,召赴行在,試策不中,貶瀧水縣主簿。選為南劍州團練副使,俄復光祿寺丞。六年,又坐交遊非類,監和州商稅,後至右贊善大夫。

史籍記載

《宋史·卷二百六十七·列傳第二十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