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勝(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建勝,生於1960 年,大學本科學歷,採礦博士學位,成績優異的高級工程師。歷任西山礦務局鎮城底礦礦長,西山煤電(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安監局局長,山西焦煤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安監局局長,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常委。現任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黨委常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建勝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0
李建勝-個人榮譽,個人簡介,藝術特色,近幾年藝術經歷,作品入選文集,所獲榮譽,社會評價,

李建勝-個人榮譽

2006年獲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
2006年度山西省功勳企業家;
2006年度太原市功勳企業家;
2007年度山西省功勳企業家;
2008年被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審委員會聘為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

個人簡介

李建勝,字彥儒,號雲鶴山人,1957年生,甘肅甘穀人。
現為中國翰墨書畫院院士,中國書畫研究院會員、高級書法師,中國書畫藝術研究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畫聖吳道子研究會會員,蘭州穆斯林文化教育促進會理事,甘肅省詩書畫聯誼會會員,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甘肅恆業書畫研究院副院長、書法教授,北海中山民族書畫藝術研究院外聯部副部長。

藝術特色

李建勝先生十歲起習研書法,拜著名書法家魏學文陳冠英為師。數十年泛舟墨海,筆耕不輟,始學臨《多寶塔》、《玄秘塔》、《黃自元楷書九十二法》,又學臨《曹全碑》、《石門頌》、《右豫從事孔褒碑》、《張猛龍》、《張黑女墓誌》兼學《說文解字》、《泰山刻石》、《嶧山刻石》、《會稽刻石》以及何紹基《前後赤壁賦》與《黃庭經》等碑帖。扎紮實實學古人書法之精粹,繼承中華傳統書法藝術,不忘恩師心正、身正、筆正則字正之教誨。已在四十多年的學習、繼承、研究、苦練中寫出了自己的風格,走出了自己的路,已被廣大書法名流和書法愛好者所認可稱讚。

近幾年藝術經歷

2004年春節舉辦《李建勝書法藝術全國巡迴展暨甘谷迎春首展》,同時甘谷電視台拍攝了《李建勝先生藝術人生》專題片。
2004年10月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了《李建勝書法作品集》。
2005年10月甘肅電視台文化影視頻道錄製了《翰墨人生——訪中國實力派名家十傑李建勝》專題片。
2007年12月甘肅衛視《周末夜話》欄目拍攝了《李建勝:字里字外》專題片。
2009年應邀參加“第5屆中國實力派書畫家赴韓書畫展”,在韓國首爾展出後影響廣泛。並先後在蘭州、廣州、陝西 、重慶、北京等地書法作品展銷中被書畫同行和收藏家公認為是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已有許多作品被美國、法國、加拿大、沙烏地阿拉伯、 韓國、香港、台灣等地友人收藏。
2012年3月,由甘肅省省書協、蘭州市文聯、蘭州市書協,甘肅恆業書畫研究院聯合舉辦的《李建勝書法藝術全國巡迴展暨甘谷迎春首展》在甘肅蘭州市博物館開展,共展出作品140餘幅作品,其中有長達33米、1.4萬多字的《佛國記》巨幅書法長卷,成為此次展覽的焦點。
長達33米、1.4萬多字的《佛國記》

作品入選文集

《蘭州日報》、《甘肅日報》、《蘭州晚報》、《敦煌國際藝術》、《都市天地》、《甘肅書畫》、《中國銅城書畫報》、《甘肅電力報》、《甘肅工人報》、《人民之聲報》、《神州詩書畫報》、《鑫報》、《慶陽集郵》、《黨的建設》、《老年風采》、《政法風采》、《隴風》、《甘肅風采》、《西北電業》、《新視覺》、《揭秘》、《樂翻天》等報刊雜誌刊登介紹。
其書法作品,多次獲獎被編入《甘肅當代書畫藝術家典庫》、《翰墨名家》、《跨世紀書畫名家墨跡大觀》、《二十世紀全國硬筆書法家作品集》、《書壇畫苑名人佳作選萃》、《世界書畫精品大觀》、《中國書畫精品大觀》、《國際金鵝獎書畫大觀》、《當代中華兒女書畫藝術全集》、《跨世紀全球華人書畫大賽優秀作品集》、《中華書畫寶典》、《甘肅詩書畫作品集》 、《世界名人錄/第十二卷/345頁》等典籍。

所獲榮譽

榮獲“當代中華兒女優秀書畫家”、“畫聖藝術家”、“中國書畫藝術家百佳”、“中國實力派名家十傑”、“影響中國100位藝術大家”等榮譽稱號。

社會評價

德高望重的83歲高齡著名詩人、書法家歐陽造極先生看了李建勝先生書法作品後,並為他作詩以作勉勵。詩曰:“金城墨浪卷春潮,瀚海難逢一代驕,秦漢晉唐風骨在,探求何懼路迢迢。”著名詩人夏世峰先生在2002年發表《中華詩詞新世紀新作大典》題為“書法家李建勝先生”七律詩中寫到:“傳神筆法見功夫,篆隸真風熔一爐,鬧市鋪箋金鳳舞,紫毫飛浪彩雲舒,期頤專替耆翁寫,逸興端為潔士書,室掛龍章才算雅,藝齋緣此醉騷儒。”王海林先生撰寫嵌名聯:“彥人胸中有清韻,儒子腕底起流雲。”王照明先生撰聯:“雲霞甘霖飛潤鶴,山峨谷地出傑人。”
2005年臘月香港國際著名養生專家、書法家朱鶴亭(玄鶴子)道長為李建勝書法藝術寫下了這樣的一段評價:[《漢字學史綱要》指出:“漢字,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書者,心之跡也。”書法是一種藝術創造,用筆、用墨、書體、章法,無不產生形美,感目之情趣。李建勝君之墨寶,意存於筆風,字寓於韻情。字型之虛實,字面之境界,相得益彰,筆到神到,字成意現,書法神韻寓於字形,書法形態展示心志,書法之魅力活現筆墨之中。李建勝君之墨寶,幀幀獨具風格,幅幅獨 有氣勢,墨濃淡,字剛柔,相映一體。書法之藝術形象,藝術感染,藝術情性,藝術靈感,無不活現紙上。]
楊富智李建勝的書法路子很寬,諸體皆有涉獵。清費漢源云:“法以端莊嚴為貴,不可臃腫墨堆,形如木偶傀儡。而行立坐臥,顧盼言語之勢,妙在儼然相似”。李建勝的隸書正是在此基礎上加以篆法相摻,融合魏碑之方峻,曹全碑致盡秀,既不泥古,又無率張,凝重穩健,古樸透靈。用筆或藏或露,筆劃圓轉多變,頭腳舒展,善用逆澀之筆,如秦李斯之言:“下筆如鷹鷹隼捉拿”。也從真正意義上做到了清劉熙載在《藝概》中所言:“篆書取力弇氣長,隸書取勢險節短”:而楷書師法顏、柳、何,自成一體。不乏端莊凝重,靈妙氣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