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陳陶瓷

朱陳陶瓷

朱陳陶瓷,樸厚堅實,用泥作坯,外塗黑釉,以瓷碗和砂壺為主,暢銷魯中南和蘇北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陳陶瓷
  • 陶瓷種類:黑碗、砂壺
  • 銷售市場沭陽宿遷銅山
  • 特點:樸厚堅實,用泥作坯,外塗黑釉
史書記載,陶瓷種類,銷售市場,陶瓷製點,製作方法,做瓷碗,做砂壺,銷售特點,經濟價值,

史書記載

臨沂縣誌·礦場》中所說的冶鐵、瓷碗砂壺、大瓷缸三大生產業,分別以傅家莊朱陳湖西崖為代表,行銷地域廣大。“碗,用泥作坯,外塗黑釉,朱陳村為出產地。”可見,很早以前,朱陳造碗的名氣就已經很大,以至於被列在官方的史書上。關於燒制瓷碗的開端時間,無從查考,現有史料只是說唐代就有盛於明清,民國時期依然紅火,影響至為廣大。

陶瓷種類

朱陳是老臨沂的工業中心,朱陳不僅做黑碗,也有冶煉、煤礦和砂壺朱陳,自古以來就是臨沂,甚至可以說是魯南地區的工業基地,是臨沂人引以為自豪的地方。 

銷售市場

《臨沂縣誌》記載:“沭陽宿遷銅山等縣,其瓷器蓋已有年,然質粗黝黑,頻年來銷場日縮。唯朱陳所造瓷器,樸厚堅實,行銷數百里。惟因經久耐用,供給超過需要,非經變亂,銷路輒連年遲滯”。意為:蘇北原本有些陶瓷作坊的,因為質量趕不上朱陳的,所以日漸萎縮,市場最終被朱陳的瓷器所占領。 

陶瓷製點

《臨沂縣誌》中有一段文字說到朱陳的砂壺:“朱陳、湖西崖、傅家莊營業雖小,然所造砂壺、砂瓢,用以造飯煮茶,極合衛生,銷路以沭陽、銅山為最,他處亦多用之。”這段話清楚地描述了朱陳瓷碗的優點、生產和銷路。第一,這裡說的,不限於瓷碗和砂壺,還有碟子、盆壇之類,江蘇的沭陽、銅山一帶也有同類產品的製造場所,但工藝粗糙,品質不好,所以“銷場日縮”,而朱陳所造的瓷器“樸厚堅實,又極合衛生”,這裡造的炊具,包括瓷器、鐵鍋、鏊子、鏟鏵,遠銷日照宿遷莒南等縣,江蘇等地的產品遂被淘汰。

製作方法

關於瓷碗的做法:“碗匠,三人共一作坊,一水輪,一旱輪,一雜工,其原料用朱陳、湖西崖朱家嶺所產黑黃二色之軟硬土質,混合入轉池中,用牛力挽碾,壓成泥汁,放入水池備用。釉子用青雲山後所產白土,崔莊所產黃土,為兒橋屯村(疑為韋姜屯村)薑黃土,上三種造碗用。……以大輥攪之,使轉水輪,雙手旋泥成碗,或各種陶器形。底用線截開,排置木板上,由雜工曬濕收乾,中間旱輪逐件整理,外塗以釉,至盆壇燈壺等件,則由盆匠壺匠各用模型成之。同入窯內,三晝夜,即可燒熟,每窯約得碗碟盆壇等三萬件。每年燒三次、四次不等。”

做瓷碗

做瓷碗,需要模子。模子是特別燒制的,用的是本地材料。製作碗坯的主要程式,就是把和好的泥放在模子裡,颳去多餘部分,然後抽出模具,置於清涼乾燥處晾乾。做坯的關鍵是要把泥做得極均勻極細緻,就跟餳好的面似的,不能有生土末子,更不能有坷垃蛋子。為此,在碾壓生土和篩土時,要密切注意所用泥巴的質量。在這個環節上,寧可多下一些功夫,不能圖省事。這個環節做好了,產品質量就有了基本的保證。 
做好的瓷碗,要晾乾。凡做碗的地方都有相當大的空場,上面立了一個個的長條形的台子,台子上面擔著木板,碗坯放在上面。等這些坯子幹了,就要上釉子。上釉子之後,就是裝窯。裝窯有很高的技巧,最大的奧妙是如何留出合理的火道空間。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做的。一般來說,小窯能裝上萬隻瓷碗,大窯的容量翻倍。現在村子裡還有幾座舊窯址,依然在用的不多了,都被新的流水線代替了。 
燒窯,是最後出產品的階段,朱陳人十分重視。碗窯高數丈,有前後門,後面的出煙,前面的進風,另有專門加煤的出口。加煤看火的地方,還都要加一個棚子,類似走廊,燒窯師傅住在裡邊,不能離開。 
一連好幾天,連續作業,中間偶爾出去片刻,也就是吃個飯什麼的。天氣冷的時候,和燒窯無關的人也會湊過去,主要目的是取暖。因為主人有為燒窯師傅準備的茶,開水也現成。爐火熊熊,窯屋裡暖暖的,很多本村的農民到這裡噌茶喝。人多熱鬧,不寂寞,大師傅也高興。莊戶人家那年頭沒幾家有茶葉,這裡既暖和又能喝茶,窯屋子於是成了公共場所,甚至可以說是文化場所。這個場所具備新聞、說唱、沙龍、脫口秀、茶道等各種概念,是朱陳特有的歷史現象。燒窯有很多忌諱,凡是出席這種“文化沙龍”的人,都要自覺遵守某些規矩,約定俗成,嚴肅如同法律。比如說,好窯貨是烏黑錚亮的,黃的、綠的、黃綠色、土黃色的、發紅的,都是次品,在場的人萬不可說掃興的話,不要提到諸如磚紅、土黃、生了等詞語,彼此達成默契,誰都不敢馬虎。為什麼?因為這關係到窯主家一年中最重要的收入!弄好了,靠這一窯瓷碗就能把日子過起來,能辦幾件大事;弄不好,只能撈回本來。還有些更講究的人,燒窯時避諱孕婦、避諱辦喪事的人、避諱害眼的人。時間長了,大家都知道這些不成文的規矩,有“不宜”情況的人,不到那裡去。
黑陶碗黑陶碗

做砂壺

碗窯和砂壺窯的燒法很不同。砂壺窯小,碗窯大,前者是臨時修建的,後者是固定的建築。在時間上,碗窯砂壺窯也有不同,前者時間長,後者稍短。燒窯是非常辛苦的活,無論碗窯還是砂壺窯,要想燒得好,都要具有掌握火候分寸的豐富經驗,還要有吃苦耐勞的頑強意志。燒窯的師傅,手裡端著盛放煤粉的家什,手裡拿一個鏟子,那種鏟子比鐵鍬小,大約是平常用的鐵鍬的一半大,撒煤的時候,不是直接撂進去,而是巧妙的一撇,好像揚場的架勢,煤粉散成一個小小的弧形扇面,才能保證火焰的均勻,並且節約燃料。這種技術活,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幹的,需要經驗,也需要細心和責任心。一般粗通行道的人不敢接受燒窯的業務,要請技術精到的人擔當,有些經驗豐富的朱陳人則被請到外地專門燒窯,他們傳播了技術,也擴大了朱陳的影響。
砂壺砂壺

銷售特點

什麼時候做坯,什麼時候燒窯,要看各家的情況,是否農忙,是否急需錢用,市場是否緊俏,都要考慮。張景祥先生說,主要看市場情況。砂壺好賣,就多做砂壺,砂壺市場不行了,就做瓷碗。一般地說,瓷碗的銷量比砂壺多好幾倍、幾十倍,因為每家都需要好多瓷碗,砂壺每家也就買一把。某些風俗習慣會影響貨物的銷量。蘇北一帶有風俗,參加喪事的人,離開時都要拿走一些剩菜。按照傳統,帶走的每種剩菜都要用兩個小黑碗盛,一上一下,扣在一起,等於現在人打包。這樣下來,誰家的小黑碗多,說明誰家的社會來往多,家族顯得興旺,親友鄰居都想得到這家的小黑碗。大凡興旺的家族,遇到喪事,都要買很多黑碗準備分發給親友。黑碗一般每二十個捆在一起,叫做一柱,大戶人家,家裡大都存有上百柱的黑碗,所以黑碗的需求量比砂壺大,砂壺,買一個就能用多年。

經濟價值

按每年燒四次窯計算,每年每窯大約十萬件。此碗的價錢,因時間、地點不同而有所不同。早年本地人大部分用瓷碗換糧食,也有換廢鐵的,少有現金。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全部用現金交易,在外地,每件瓷碗三到五分錢。在家門口賣,也就兩三分錢。如果按每件三分錢計算,每一窯瓷碗就有近萬元的產值,一年之中,每座窯可以有三四萬元的收入。朱陳村當時擁有幾十座這樣的碗窯。這項收入,不僅遠遠超過朱陳村的農業收入,也是本地其他村莊不可想像的。這一優越條件在朱陳經濟生活中所占的位置,可謂舉足輕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