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林(開國少將、原解放軍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

朱兆林(開國少將、原解放軍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朱兆林(1907年11月—2003年12月),漢族,開國少將、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 1907年11月17日生於四川省平昌縣板廟鄉涼水村1社,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擔任西南軍區後勤部軍需部政委、西康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軍政治部主任、空軍軍事法院院長、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兼幹部部長等職。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於2003年12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兆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省平昌縣
  • 出生日期:1907
  • 逝世日期:2003
  • 職業:高級將領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 
  • 軍銜:少將 
人物簡介,人物軼事,

人物簡介

朱兆林(1907—2003),四川省平昌縣板廟鄉人。一九三三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31軍政治部宣傳隊分隊長。參加了川陝革命根據地反六路圍攻和紅四方面軍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l 29師386旅772團政治處宣傳隊分隊長、旅政治部幹事,第17團政治處教育股股長,第18團政治處主任,第386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第20團政治委員。參加了響堂鋪伏擊戰相反“掃蕩”鬥爭。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野戰軍第4縱隊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部長,第2野戰軍13軍39師副政治委員,第2野戰軍供給部副政治委員。參加了上黨淮海渡江戰役。在上黨戰役桃川追擊戰中,榮立一等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後勤部軍需部政治委員,西康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政治部主任,空軍軍事法院院長,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副主任。一九六四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曾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人物軼事

(一)朱兆林生於佃農家庭。少年時便以給地主打短工、長工為生。
1、1933年紅軍到了朱兆林的家鄉,他參加了游擊隊,擔任區游擊隊長。兩個月後,參加了紅軍,在紅31軍宣傳隊任分隊長。
紅軍長征通過臘子口後,朱兆林因長期吃青稞和野菜引起消化不良,再加上飢餓睏乏,實在走不動了,只好坐在路邊。朱兆林明白坐下去只有等死。他摸出身上的一隻銀耳匙,和藏民換了一個大燒餅,吃下去有了力氣,才追趕上隊伍。
2、抗日戰爭開始後,朱兆林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政治處宣傳隊分隊長、386旅政治部幹事、17團政治處教育股股長、18團政治處主任、386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
朱兆林在18團擔任政治處主任時,團長開了小差,新任團長和參謀長負傷,團政委帶著一個營投敵。朱兆林穩定住另外兩個營,並將隊伍帶出險境。
1940年-1942年,朱兆林先後進入129師隨營學校和太岳區黨校學習。
1945年,朱兆林任太岳軍區第2軍分區20團政委。該團團長是大名鼎鼎的楚大明。20團在一系列的戰鬥中,都有很好的表現。
3、1945年9月起,朱兆林任晉冀魯豫軍區第4縱隊(轄10、11、12、23旅)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中原野戰軍第4縱隊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部長。
1949年2月,中原野戰軍第4縱隊所屬10、13旅以及豫西軍區部分部隊合編為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第13軍(轄37、38、39師),朱兆林任39師副政委。後任第二野戰軍後勤部供給部副政委。
4、新中國成立後,朱兆林歷任西南軍區後勤部軍需部政委、西康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空軍軍政治部主任、空軍軍事法院院長、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副主任。
離職休養後,朱兆林享受副兵團職待遇。
(二)2003年12月12日,朱兆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
朱兆林將軍一家有兄弟四人,朱兆林排行老大。提起大爹朱兆林,侄子朱永堯用了短短一句話概括了其人——正直得近乎不近人情。
1975年,高中畢業後的朱永堯給遠在北京的大爹朱兆林去了一封信,大致意思就是想讓朱兆林為其找一份工作。“大爹後來回信了,信的內容中每一個字我現 在都記得一清二楚,他說:‘我們家永字輩中,你是第一個上高中的,為此我表示祝賀,希望你回到家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繼續鍛鍊’。”被大爹拒絕後,朱永堯一氣之下參了軍。
1959年9月,朱兆林又一次回到老家,自己花錢給公社帶回來了一套廣播設備,這是朱兆林留給家鄉唯 一的一件物品。朱兆林的堂弟朱兆貴說:“大哥原來和我擺龍門陣的時候說過一句話,他說他沒有給老家的兄弟父老們做過啥子貢獻,叫我們要理解他,因為他是個當兵的,是個共產黨員,所以要講紀律,不能謀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