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遠行·玉砌花光錦繡明

望遠行·玉砌花光錦繡明》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中主李璟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主要抒發的是懷念遠人之情。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望遠行
玉砌花光錦繡明,朱扉長日鎮長扃。夜寒不去夢難成,爐香菸冷自亭亭。
遼陽月,秣陵砧,不傳訊息但傳情。黃金台下忽然驚,征人歸日二毛生。

作品鑑賞

“玉砌花光錦繡明,朱扉長日鎮長扃。”這兩句意謂:在春光明媚、四下里花兒開放的日子裡,我卻獨自一人緊掩朱門,沒有興致去欣賞那盎然的春色。扃這個字當門閂講。“夜寒不去寢(夢)難成”是說白天是那副樣子,而到了夜晚就更加的牽掛思念。那寂靜的夜如此漫長,讓人不停地想,至思量到天蒙蒙亮才抱著無奈睡去。“爐香菸冷自亭亭”一句功力頗為深厚,卻是與整體思想無大幹系的渲染。這可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與王維的“大漠孤煙直”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更妙在意境的渲染。那已經點了許久的香爐尚有餘燼,青煙冷冰冰兀自亭亭升起,仿佛對我那煩亂的心緒漠不關心。有點像蒙太奇手法。
“遼陽月,秣陵砧,不傳訊息但傳情”,這是李璟的神來之筆。遼陽的月亮,秣陵的砧石,兩者之間分明是不相干的,這時候李璟已經神不知鬼不覺地“話分兩頭,各表一枝”了。在遙遠的遼陽,出征人夜晚未眠,仰望著蒼穹智商的月亮;而在秣陵,佳人在河畔浣紗洗衣,敲打著砧石。有誰知,就是那東升西落的月亮和不覺與耳的搗衣聲傳遞著兩個人心靈上的感應,那傳遞的不是軍情,而是刻苦銘心的思念。“黃金窗(台)下忽然驚,征人歸日二毛生。”二毛,指的是白髮。這個詞最早見於《左傳》,大名鼎鼎的宋襄公泓水之戰。宋襄公說“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意思是說:君子人打仗不對人造成致命的傷害,不俘虜年邁的人。此後“二毛”就指代白髮,或者引申為年邁之人。黃金的窗戶自然不是平常人家所用,所以理解起來難免就見仁見智了。可能是隨著出征人的功勞,這個家庭的地位也提高了。這位思婦也享受到了些許榮華,可能也不必自己到溪邊去浣紗了。但是忽然有一天,她在午睡中突然驚醒:我那心愛的人兒,當你歸來的那一刻我已經鬢髮斑白了吧?以自己的感受去猜測對方的心情,情真意切,更有一份祈願在其中,令人感動。

作者簡介

李璟(916-961),南唐皇帝。字伯玉,原名李景通,徐州(今屬江蘇)人,一說湖州(今屬浙江)人,南唐烈祖李昪的長子。升元七年(943年)即位,改元保大。後因受到後周威脅,削去帝號,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又為避後周信祖(郭璟)諱而改名李景。廟號元宗。好讀書,多才藝。“時時作為歌詩,皆出入風騷”,具有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經常與其寵臣如韓熙載馮延巳等飲宴賦詩,於是適用於歌筵舞榭的詞,便在南唐獲得了發展的機會。詞存四首,意境較高,風格悽怨深遠,後人將他和李煜的詞合刻為《南唐二主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