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遠行·春日遲遲思寂寥

望遠行·春日遲遲思寂寥

《望遠行·春日遲遲思寂寥》五代李珣創作的一首,出處《花間集卷十》。這首詞描寫閨婦念遠的情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望遠行·春日遲遲思寂寥
  • 年代五代
  • 作者李珣
  • 體裁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評析,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望遠行·春日遲遲思寂寥》
【出處】花間集卷十》

作品原文

春日遲遲思寂寥,行客關山路遙。
瓊窗時聽語鶯嬌,柳絲牽恨一條條。
休暈繡,罷吹簫,貌逐殘花暗凋。
同心猶結舊裙腰,忍辜風月度良宵⑸!

作品注釋

遲遲——舒緩、從容不迫之意。《詩經·幽風·七月》:“春日遲遲,采繁祁祁。”
瓊窗——精美華貴的窗戶。
牽恨——引起閨怨。
休暈繡——停止彩繡。暈(yùn運):暈氣,日光所發出的彩色光氣,這裡是指用彩線繡花,使其色柔美如暈。
同心句——表示愛情的“同心結”,還在昔日的裙腰之上。同心結:用錦帶製成的菱形連環回文結,表示恩愛之意。梁武帝《有所思》詩:“腰中雙綺帶,夢為同心結。”又稱“同心方勝”。

作品評析

這首詞描寫閨婦念遠的情態。上片寫春日遲遲,瓊窗鶯語,而女主人公思緒寂寥,恨如柳絲牽動,一條又一條,這都由想到“行客關山路遙”所致。
下片具體描繪她對行客思念的情狀:“休暈”二句是其行動為行客而慵倦;“貌逐”一句是其容顏為行客而憔悴;“同心”二句是心理為行客而幽怨。色澤濃淡相宜,深淺相間,細意熨貼,暈化無跡。

作者簡介

李珣五代詞人。一作李洵李詢。字德潤,前蜀梓州(今四川三台)人,生活於九、十世紀。祖籍波斯,其先祖隋時來華,唐初隨國姓改姓李,安史之亂時入蜀定居梓州,人稱蜀中土生波斯。少有詩名,兼通醫理。以秀才屢予賓貢。事蜀主王衍,其妹李舜弦為蜀主昭儀。蜀亡,不仕。《花間集》稱李秀才。有《瓊瑤集》,已佚。詞存五十四首,風格清婉,多感慨之音。其《南鄉子》十七首寫南方風土人情,頗有特色。今有王國維輯《瓊瑤集》一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