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德鎮

朗德鎮

郎德鎮位於貴州雷山縣西北部,海拔735--1447米,平均海拔1091米,東臨雷山縣西江鎮丹江鎮,南接望豐鄉,北與凱里市三棵樹接壤,爐榕公路穿鎮政府駐地下郎德村而過,巴拉河繞東向北而流,鎮政府距雷山縣城15公里,距州府凱里29公里,交通便利,是雷山縣的北大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朗德鎮
  • 地理位置:貴州省雷山縣
  • 行政村:13
  • 村民小組:123
朗德鎮詳細信息,朗德鎮基礎設施,朗德鎮自然風貌,朗德鎮朗德上寨,朗德鎮民族風情,

朗德鎮詳細信息

全鎮總面積73.7平方公里,下轄13行政村,123個村民小組,41個自然寨,2269戶,2003年末全鎮總人口9677人,其中:農業人口9499人,占總人口的98.2%,非農業人口178人;苗族人口9650人,占總人口的99.72%,其它民族人口27人(其中漢族9人,侗族13人,水族2人,布依族3人);耕地面積4910.22畝(其中:田4489.17畝,土421.05畝),人均耕地面積0.517畝,農民人均占有糧343公斤,人均純收入1408.58元,森林覆蓋率達47%,是一個苗族人口聚居的山區農業鎮。2003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完成1235萬元,比2002年增長8.5%;農業總產值完成827萬元,比2002年增長4%;鄉鎮企業總產值完成1324萬元,占年計畫的121%;糧食總產值達33100噸;財政總收入完成35.1萬元,為縣下達任務的124.2%,增收7.1萬元,比上年增長25.3%,其中:農業四稅收入及其他收入完成26.33元,占任務的104.75%,增收1.1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7%,增收3.17萬元;地稅收入完成8.75萬元,占任務的875%,增收7.7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5.34%;財政總支出74.69萬元,比上年少支1.42萬元,減支1.9%。
朗德鎮

朗德鎮基礎設施

現在全鎮共有25個黨支部,227名黨員;10個村建有村“兩委”辦公樓,基層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發揮力強;農作物種植面積達12996畝,其中退耕還林1673.38畝;大牲畜存欄1692頭,出欄302頭;生豬存欄5875頭,出欄4827頭;山羊存欄1898隻,肉類總產量達459噸;沼氣工程建成116口,占任務的100%;全鎮共有7所完小,一個教學點,兩個輔導區,65名教師,43個教學班924名在校生;100%的村通電,12個村通電話,11個村通公路,96%的村安裝了閉路電視;鎮區旅遊基礎設施正在建設之中,郎德——烏流——南猛——雷公山的旅遊網路逐漸形成,2003年末共接待中外遊客3.84萬人,旅遊經濟收入101萬元,是一個正在崛起的新興旅遊鄉鎮。

朗德鎮自然風貌

朗德鎮植被茂密,有巴拉河和望豐河交叉而過。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是朗德鎮發展旅遊業的基礎。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中,朗德鎮正加快小城鎮建設和旅遊開發步伐,使之建設成為集民族風情、自然風光、旅遊為一體的旅遊大鎮。朗德上寨已經成為一個旅遊熱點地區。

朗德鎮朗德上寨

朗德上寨是一個苗族村寨,距凱里市區29公里,距縣政府雷山7公里,屬雷山縣丹江區報德鄉可供遊客遊覽。郎德上寨系苗語“能兌昂糾”的意譯,“能兌”即歐兌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糾”即上寨,郎德上寨因屬郎德地片上方,故名。寨內苗民的服飾以長裙為特徵,所以又稱為“長裙苗”。在這裡除了可以欣賞到苗族獨有的木吊腳樓建築外,還可以欣賞到寨民表演的攔路酒歌、盛裝苗舞、蘆笙舞、八抬蘆笙舞等等節目,表演一場的費用大約是400元。郎德鎮具有著得天獨厚的民族旅遊資源,鎮內有享譽海內外的"中國民間歌舞藝術之鄉"、"全國百座露天博物館"朗德上寨和"蘆笙之鄉"岔河南猛,最近,朗德上寨古建築群被列為我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郎德上寨四面群山環繞,村前是一條清澈見底的溪流,流入美麗的丹江。跨溪有風雨木橋,沿溪有石磨碾房,水中群鴨嬉戲,兩岸水車成行。寨子對面有養流坡,坡腰有8畝許平地和一長150米的賽馬跑道。每年農曆三月馬日,雷山、凱里、麻江、丹寨四縣交界的苗族男女青年,在此舉行爬坡活動,對歌,賽馬,盛極時達萬餘人。
郎德上寨民居依山而築,為木質結構吊腳樓。有五條花街路通向寨中。東、西、北面置有木柱瓦頂護寨門樓,簡稱“寨門”。寨上,吊腳木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寨中道路、院壩及各戶門庭,都用鵝卵石或青石鑲砌鋪就。寨中有兩個銅鼓、蘆笙場。場子模仿古代銅鼓面太陽紋的圖案,以青褐色鵝卵石和料石鋪砌成十二道光芒,朝著十二個方向伸展。銅鼓、蘆笙場的兩頭,用鵝卵石、水泥鑲嵌成兩匹飛奔的駿馬。

朗德鎮民族風情

貴客進郎德上寨得按苗家禮俗喝攔路酒。從寨腳公路開始,到寨頭的進寨門樓,設迎客攔路酒卡,多達12道。每道酒卡,在路中間放一張方桌,兩邊站著幾個身著盛裝的苗族男女青年,提壺端杯,向客人敬酒,每道兩土碗,表示福壽雙全。最後一道酒卡是進寨門樓,土碗換成了大牛角。如此一路想滿飲進寨者,非“海量” 莫能。不過不善飲酒的客人也不必擔心,只要你雙手背在身後,彎腰用唇輕觸酒杯即離,並有禮貌他說一聲“兜社莫”(苗語“謝謝你”)就可以“過關”了。主人雖然好客,但絕不會強人所難。歡迎儀式還有燃鐵炮、放鞭炮、奏莽筒、唱酒歌等。在這之後,婦女們身穿繡衣條裙,頭戴銀角冠,男子們則長袍馬褂,全村盡出,把客人引至寨中心蘆簽場。場上銅鼓高懸,青年鄉民在這裡為客人獻上傳統的苗族歌舞:蘆笙舞、板凳舞、木鼓舞,銅鼓舞……最後,全村男女老少絡繹上場,圍成若干個同心圓,隨著銅鼓點子款款繞場起舞,客人們也被邀入場內,使狂歡活動達到高潮。歌舞之後,可信步走人普通苗家,那“吱呀”的紡車,“嚓嚓”的布機,講述著大山中寧靜的生活,熱情的村民定會邀你在吃新節或過苗年時再來,那是他們最隆重的節日。
郎德鎮上寨 民族自然風光郎德鎮上寨 民族自然風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