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戰:中日雪峰山會戰紀實

最後一戰:中日雪峰山會戰紀實

《最後一戰:中日雪峰山會戰紀實》中的中日雪峰山會戰,又稱“湘西會戰”或“芷江會戰”,是中國抗戰史上最重要的戰役之一,也是八年期間國軍二十二次大型會戰中少有的中日對攻戰。雙方投入自己的精銳部隊以強碰強,激烈廄殺二個月之久(從1945年4月9日到6月7日),其中武岡之戰,國軍一營兵力與擁有坦克重炮的十倍之敵血戰七天七夜力保千年古城武岡不失,創造了抗戰史上的一個奇蹟。會戰最終以十萬日軍全線潰敗且損失三分之一兵力為結束。雪峰山會戰的勝利標誌著日軍中國戰場攻勢的結束,從此日軍轉入戰略收縮防禦階段,中國正面戰場則從此轉入戰略反攻階段。

基本介紹

  • 書名:最後一戰:中日雪峰山會戰紀實
  •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 頁數:306頁
  • 開本:16
  • 定價:38.00
  • 作者:曾凡華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0453389, 9787540453381
  • 品牌:湖南文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最後一戰:中日雪峰山會戰紀實》是國內第一套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一,採訪最深透,史料最翔盡,記錄最真實,閱讀最撼的史詩性紀實文學系列。 前美國空軍中將,抗戰時期美國援華空軍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將軍遺孀題詞推薦, 美國國家檔案館部分珍藏歷史照片首度公開。
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有“中國戰略之父”美譽的蔣百里將軍就明確指出,一旦中日開戰,抗戰是個持久戰的問題,而湖南將作為決戰之地。湖南,這個地處中國中南的戰略要津,從中日開戰伊始,就注定要在這場關乎民族存亡的殊死較量中,被推到戰略鏖戰的風口浪尖上……
中日雪峰山會戰,又稱“湘西會戰”或“芷江會戰”,是中國抗戰史上最重要的戰役之一,也是八年期間國軍二十二次大型會戰中少有的中日對攻戰。

作者簡介

曾凡華,湖南漵浦人。先後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北京大學藝術系文化管理專業研究生班。1968年入伍,1978年調入解放軍報社,歷任編輯、高級編輯,文化部副主任、主任,解放軍報長征出版社總編輯,大校軍銜。現任中國出版協會副秘書長兼線裝書局總經理、中國現代詩歌研究院院長。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系中國詩歌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著有詩集《洞庭軍號》《遼遠的地平線》《士兵的維納斯》,散文詩集《綠雪·野性的土地》,散文詩體小說集《月蝕》,長篇小說《碧血黃花》,中篇小說《桐花雨》,長篇報告文學《最後一戰》《犧盟·犧盟》等;長篇報告文學《神農架之野》獲1990—1991年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盪匪大湘西》獲第三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50集大型電視文獻紀錄片《開國英雄》(總撰稿)、100集大型電視文獻紀錄片《共和國之最》(總撰稿)入選第十七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長篇電視連續劇《藍色三環》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篇電視連續劇《竇娥冤》獲第二十一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其為總撰稿的50集大型戲曲文化專題片《長江戲話》《中國豫劇》均獲專題片獎,40集電視連續劇《大西南剿匪記》(又名《最高特赦》)創電視台收視率新高。其作品《最後一戰》《韶山紅松》《政委上山》等被翻譯成日、英、法等國文字介紹到國外,其譯著《普希金詩選》在業界獲得好評,散文詩《弄潮曲》獲首屆“會龍杯”散文詩大賽榮譽金獎,長詩《我們在太行山上》獲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勝利之歌”徵文特等獎,《紅色聖山》獲建軍80周年徵文一等獎。

專業推薦

名人推薦
拖垮日本。具體做法為將日軍拖入中國地理第二稜線,即湖南、四川的交界處,和日軍進行相持決戰……
——國民革命軍上將 蔣百里
1937年亞洲戰爭發生以來,華軍首次以其與敵同等武器在國內與日軍作戰,在空軍密切配合下,具有優勢裝備之華軍,現已粉碎日軍進犯重慶東南二百五十英里芷江美軍基地之企圖,芷江會戰勝利佳音,可視為對日戰爭轉折之暗示。
——美國《紐約時報》評論
中國軍隊,真是了不起!
——原駐華美軍將領麥克魯
勝利屬於我們,我們信心堅定。
——陳納德
(當時)中外媒體報導說,自從馬可·波羅以來,沒有一個外國人像陳納德將軍那樣如此受到中國人民的歡迎。
——陳納德夫人陳香梅

圖書目錄

上篇 兵戈武陽
第一章 運籌
1.何應欽輕輕咳了一聲,收攏了會場的注意力
2.岡村在中國呆得久了,很學得一點“帝王之術”
3.王耀武遞給他一支大葉煙,關切地說: “打完這一仗,你就回鄉下去吧!”
4.坂西還是按住指揮刀,挺直身子坐了下來
第二章 在夜幕的掩蓋下
1.周志道將手揮了三下,只見兩邊山頭上頓時冒出一些人頭來
2.作戰的目的不在於占領地盤
3.“花姑娘”總還是有的
第三章 小樓昨夜又東風
1.應飭94軍提前到達
2.這一聲猛喝,把湯恩伯也嚇了一跳
3.玲木妥成無法收回成命,只得硬著頭皮往武陽衝擊
4.多么美麗的死亡之花
5.岡村知道, “大和”的沉沒意味著什麼
6.大運吉而流年吉,其年大吉
7.隨著“橐橐”的皮鞋聲,武陽頓成血腥的屠場
8. “攻下武岡城再刮鬍子”
9.太陽旗是神的招牌
第四章 攻擊迫在眉睫
1.對於芷江作戰,岡部一直持否定態度
2.這一出乎意外的禮物,使陳納德頓生新奇感
3.借著熹微的星光,他掏出那塊鍍金懷表看了看
4.聽不見槍聲,小笠原備感淒冷
5.突然,從前方草地上爆發出“嘎嘎嘎”的嘹嚦叫聲
6. “內山又要看我的笑話了!”
7.用白布鋪成的箭頭指向敵陣
8.“未能見上一面,實為遺憾!”
9.他注意到了苗族媳婦那一張白淨秀美的臉
中篇 血染漵水河
第五章 後發制人
1.中國人講“韜晦”,日本人講“養心”
2.在這樣美麗的地方作戰,是一種罪過
3.鐘聲洪亮而悠揚,把庵內的文工團員們全驚醒了
4.老子曰: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5.王耀武已滿面笑容地坐在水磨坊等著他了
6.正規軍的重武器在前後掩護、堵截;土匪們卻赤膊上陣、沖在前面
7.瀧寺保率109聯隊向晉馬江方向進攻
第六章 山門
1.青里在戎馬倥傯中,也十分注意收集流落民間的“文物”
2.一個士兵發現了鐘樓地板上有一攤血
3.“拿一個中隊長去換一個勤務兵,不合算吧!”
4.陣地前,突然出現一門日式山炮
第七章 夕陽銜山時節
1.看著岡部一個勁地按摩太陽穴,小林只好主動告辭
2.待雄谷川三抬起頭來看時,四面山頭上已滿是黑壓壓的苗民
3.岩永旺忽然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4.“我不是替罪的羔羊!”
第八章 江口
1.該給老蔣發封電報了
2.他發現柚樹梢頭,尚留有一陳年老柚
3. “靖方兄,日軍已有東潰之勢,請張網兜魚吧!”
4.這一夜,兒玉忠雄的數處營盤被中國軍小股“別動隊”偷襲
5.任何時候,都要在手中保持一支有生力量
下篇 反攻,反攻
第九章 南方高地線
1.上野無計可施,只得改變前進路線
2.韓浚走到禾場上,親自訓話
第十章 資江水清清
1.岡部看到這張照片,感到有點慘不忍睹
2.碰上暫6師這支魚龍混雜的土著隊伍,上野原吉十分撓頭
3.伏擊他們的就是“龍六指”的“苗子連”
4. “小桃紅”被一頂轎子接了來,船引正之已在此恭候多時
第十一章 血色漿果
1.回到芷江的何應欽幾乎與陳納德同時獲知希特勒的死訊
2.要討論一個主要問題,是如何使用我們的有生力量
3.連長鬍定國見日俘奪槍暴動
4.芷江飛機場所有的飛機幾乎全部出動
第十二章 日暈而風,礎潤而雨
1.“最好中止芷江作戰!”
2.全軍應即轉入反攻
3.牟廷芳下榻的臥室顯然是這家小姐的閨房
第十三章 皈依
1.他絲毫未表現出要後撤的樣子
2.“又吃到家鄉的楊梅了!”楊伯濤感嘆著
3.衛生兵一看飯島大隊長的腸子已經外露
4. “過山瑤,山過山,日軍過山就完蛋!”
5.廣田伍長是最後一名自殺者
6.突然,他的鏡頭裡出現了一支黑洞洞的槍管
第十四章 黃昏的顏色
1.“大日本帝國已是案板上的一塊肉了!”
2.面對分散於山林的頑抗之敵,扶勛哪裡肯放
3.重廣的悄然死去,給聯隊以極大的震撼
4.麥克魯親自給一個中士班長授予了美國自由勳章
第十五章 陽秋
1. “已經下最後通牒了!”
2.由於乘務員疏忽大意,飛到中途才發現機艙內還有一挺機槍
3.陽秋9月,在和風習習中,將勝利的喜訊默告給總理的在天之靈
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