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藩榮

曹藩榮

曹藩榮,男,漢族,廣東大埔人,博士、教授,博士生/碩士生導師,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副院長和華南農業大學茶業科學研究所所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藩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廣東大埔人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華南農業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生/碩士生導師
  • 專業方向:茶學
  • 職務:教授
  • 主要成就:研究項目曾獲2014年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獲2012年和2003年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二等獎等。
  • 學術代表作:《茶樹病蟲防治學》《中國茶葉大辭典《茶經營之路》《名優茶葉栽培加工技術》《茶樹栽培學》
一、個人簡歷
(1)1985/07--1993/09:華南農業大學農學系,助教,主講《制茶學實驗》、《茶樹栽培實驗》。
(2)1993/10-1998/11:華南農業大學農學系,講師,茶學教研室副主任。主講《茶樹栽培學》、《茶樹生理生態》。
(3)1998/12--2012/12: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華南農業大學茶葉科學系主任,茶葉研究所副所長。主講《茶樹栽培與品種利用》、《茶樹病蟲害防治學》、《茶藝館設計與裝修》。
(4)2012/12--至今: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茶學教授,博士生/碩士生導師,園藝學院副院長,茶業研究所所長。
二、社會兼職
中國茶葉學會理事;全國茶文化資源共享聯盟副理事長;廣東省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茶文化促進會副會長;廣東省茶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副理事長;廣東省熱帶作物學會常務理事;廣州茶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廣東茶業》期刊主編;中國經濟林協會茶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茶業品牌與競爭力評選委員會高級專家團專家;擔任廣東省現代農業生產發展技術指導茶葉專家組組長;擔任廣東省茶藝師職業技能大賽的裁判員和“中華茶藝技能”大賽廣東省分賽區的裁判長。兼任清遠市茶葉行業協會顧問;梅州市茶葉行業協會顧問;佛山市茶葉流通協會名譽副會長;東莞市茶文化促進會顧問;廣東嶺南茶葉經濟研究院兼職研究員;福建安溪商會特邀顧問。
三、主講課程
主講茶學專業課程共6門,其中研究生課程3門:《茶樹高產優質理論與技術》、《茶學專業英語》、《植物飲料資源》;
主講本科生課程3門:《茶樹栽培學》、《茶樹病蟲害防治》、《茶藝館裝修與設計》。
四、研究領域
茶樹高產優質栽培與生產機械化、茶葉加工與生化、茶樹生理生態及茶葉安全生產技術、茶樹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茶文化產業園及旅遊觀光茶園設計。
五、研究項目:
近年來主持國家和省部級課題10項,橫向課題18項,總經費達230萬元。主持國家和省部級課題項目:
(1)茶園現代綜合管理配套技術的研究和示範(國家星火計畫項目)
(2)茶園高效栽培技術的研究和示範(廣東省產學研項目)
(3)外源信號物質提高夏茶品質的關鍵技術的研究(廣東省農業攻關項目)
(4)茶園生物防治技術(廣東重點項目子課題)
(5)外源酶提高大葉種綠茶品質的關鍵技術研究(主持,廣東省農業攻關項目)
(6)茶樹品種嫁接改良及機械化採茶技術體系研究與示範(廣東省產學研項目)
(7)優質烏龍茶與紅茶兼用自動化生產線研究與示範(廣東省產學研項目)
(8)茶葉安全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的集成套用與示範(農村科技領域)
(9)夏暑茶鮮葉加工技術示範與推廣(廣東省農業廳科技推廣示範項目)
(10)廣東省產業體系創新團隊茶樹病蟲害綜合防控崗位成家(廣東省茶葉產業體系項目)
六、主要成果
(1)項目“提高茶葉品質綜合技術研究與套用”獲2014年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2)項目“提高夏茶品質的綜合技術的推廣與套用”和“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推廣”分別獲2012年和2003年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二等;
(3) “華南農區典型植物的他感作用研究”分別獲1999年和2000年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和廣東省高教廳科技進步二等獎;
(4)“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推廣”2003年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三等獎;
(5)項目“提高夏茶葉品質的養分技術研究與套用” 2012年通過廣東省科技廳成果鑑定(粵科鑒字[2012]57號);
(6)申請了4項發明專利,授權1項,其中“一種提高夏茶鮮葉原料芳香物質的促進劑及其用法”2012年獲授權(ZL200910214365.3)。
七、代表作
1、近年發表論文80篇,其中教改論文5篇,SCI收錄論文5篇,核心論文15篇。核心論文代表如下:
(1) 曹藩榮,劉鮮明,高飛諜,吳 誠,高卓恩.微域環境對單樅茶新梢生長與品質的影響.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2,23(4):4-7
(2) 劉克斌,曹藩榮,劉春燕,鄒元輝.茶角胸葉甲適度侵害對嶺頭單樅茶鮮葉內含物的影響.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5,26(4):15-18
(3) 曹藩榮,劉克斌,劉春燕,雷建軍.茶角胸葉甲侵害對嶺頭單樅茶香氣成分的影響.套用生態學報.2006,17(11):2098-2101
(4) 曹藩榮,劉春燕,劉克斌,余雄輝.水分脅迫誘導嶺頭單樅茶香氣的形成研究.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6,(27(1):17-22
(5) 曹藩榮,劉克斌,劉春燕,王登良.適度低溫脅迫誘導嶺頭單樅香氣的形成研究.茶葉科學.2006,26(2):136-140
(6) PanrongCao. Aromatic Component in Fresh Leaves of Lingtou Dancong Tea as Inducedby drought stress. Frontiers ofAgriculture in china, 2007,1(1):74-78
(7) Cao Panrong .Analysis on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Arbor Pu’er Tea.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ea ,2007,(6)27-29
(8) BihaoCao Jianjun Lei, Guoju Chen,Panrong Cao, Xin Liu,Qinhua Chen and Xiaosan Wei. Testing of disease-resistance of pokeweedantiviral protein gene (PacPAP) intransgenic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10(36), pp. 6883-6890,18 July, 2011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9) PanrongCao,Chunyan Liu and Dan Li. Effects of different autotoxins on antioxidant enzymeandchemical compounds in tea (CamelliasinensisL)Kuntze,10(38), pp. 7480-7486, 25 July,2011, African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10)Panrong Cao,Chunyuan Liu and Dan Li.Autointoxication of tea (Camellia sinensis) and Autointoxication of tea (Camellia sinensis) and identificationof its autotoxins,AllelopathyJournal,2011,28 (2): 155-166
(11)Purple foliagecoloration in tea(Camellia sinensisL.) arises from activation of the R2R3-MYB transcription factor CsAN1,ScientificReports 6:32534 DOI: 10.1038/srep32534
2、出版論著和各種教材6部:
(1)《茶樹病蟲防治學》(中國農業出版社,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2)《中國茶葉大辭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3)《茶經營之路》(廣州出版社)
(4)《名優茶葉栽培加工技術》,廣東科技出版社)
(5)《茶樹栽培學》(中國農業出版社,國家“十一五”教材)
(6)《飲料植物栽培與加工技術》(農業出版社,全國統編教材)
八、其它
(1)2011年獲中國教育改革研究會評為教育改革優秀教學論文賽一等獎和教育改革優秀教師;
(2)2000年獲華南農業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
(3)2001年和2003年,分別榮獲華南農業學“教書育人”三等獎;
(4)2001年被評為華南農業大學“優秀實驗室主任”;
(5)第一導師指導學生參加國家級專業競賽二等獎1項;省級專業競賽(茶藝)金獎(一等)2項;銀獎(二等)2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