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抗擊齊軍

曹劌抗擊齊軍

曹劌抗擊齊軍,出自《左傳·莊公十年》。講述了曹劌長勺之戰中對此次戰爭的一番評論,並在戰時活用“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擊退強大的齊軍的史實。

文章說明了在戰爭中如何正確運用戰略防禦原則——只有“取信於民”,實行“敵疲我打”的正確方針,選擇反攻和追擊的有利時機,才能以小敵大,以弱勝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曹劌抗擊齊軍
  • 創作年代:先秦
  • 作品出處:《左傳》
原文,注釋,翻譯,

原文

(1)十年春,齊師伐我(2)。公(3)將戰。曹劌(讀音guì)請見(4)。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讀音jiàn)(5)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6)入見。問:“何以戰(7)?”公曰:“衣食所安(8),弗敢專也(9),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11),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讀音bó),弗敢加也,必以信(12)。”對曰:“小信未孚(讀音fú)(13),神弗福也(14)。”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15)。”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16)。公將鼓之(17)。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18)。劌曰:“未可。”下視其轍(19);登軾(讀音shì,車前扶手的橫木,全車最高處)而望之(20),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21),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22),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讀音zhé)亂,望其旗靡(讀音mǐ)(23),故逐之。”
──選自《左傳 莊公十年》

注釋

1)十年: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齊師:齊國的軍隊。齊,在今山東省中部。我,指魯國。魯,在今山東西南部。《左傳》傳為魯國史官而作,故稱魯國為“我”。
(3)公:魯莊公。
(4)曹劌(guì):魯國人。
(5)肉食者:吃肉的人。這裡指居高位、享厚祿的人。
(6)間(jiàn):參與。
(7)鄙 :鄙陋,指目光短淺
(8)乃:於是,就。
(9)何以戰:即“以何戰”,憑什麼作戰。以:憑.
(10)衣食所安:衣服食物這類養生的東西。
(11)專:個人專有。
(12)遍:遍及,普遍。
(13)犧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指豬、牛、羊等。玉帛,玉石絲織品
(14)孚(fú):為人所信服。
(15)福:作動詞,賜福,保佑。
(16)獄:案件。
(17)長勺:魯國地名,在今山東曲阜縣北。
(18)鼓:作動詞,擊鼓進軍。
(19)馳:驅車(追趕)。
(20)轍(zhé):車輪滾過地面留下的痕跡。
(21)軾:古代車廂前邊的橫木,供乘車扶手用。
(22)既克:已經打了勝仗。
(23)盈:充滿。這裡指士氣正旺盛。
(24)靡(mǐ):倒下.
(25)弗:不。
(26)忠:盡力做好分內的事。
(27)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28)加:虛誇。這裡是說以少報多。
(29)察:弄清楚。
(30)情:實情。
(31)忠之屬也: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忠,盡力做好本分的事。
(32)可以一戰:就是“可以之一戰”,可憑藉這個條件打一仗,可:可以;以:憑藉。
(33) 敗績:大敗
(34)戰則請從:(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隨去。

翻譯

齊桓公即位後,依靠管仲的幫助,爭取霸主的地位。但是,在他對魯國的戰爭中,卻遭到一次不小的挫折。
在齊桓公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4年,齊桓公派兵進攻魯國。魯莊公認為齊國一再欺負他們,忍無可忍,決心跟齊國拼一死戰。
齊國進攻魯國,也激起魯國人民的憤慨。有個魯國人曹劌(音guì),準備去見魯莊公,要求參加抗齊的戰爭。有人勸曹劌說:“國家大事,有當大官的操心,您何必去插手呢?”
曹劌說:“當大官的目光短淺,未必有好辦法。眼著國家危急,哪能不管呢?”說完,他一直到宮門前求見魯莊公。魯莊公正在為沒有個謀士發愁,聽說曹劌求見,連忙把他請進來。
曹劌見了魯莊公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並且問:“請問主公憑什麼去抵抗齊軍?”
魯莊公說:“平時有什麼好吃好穿的,我沒敢獨占,總是分給大家一起享用。憑這一點,我想大家會支持我。”
曹劌聽了直搖頭,說:“這種小恩小惠,得到好處的人不多,百姓不會為這個支持您。”
魯莊公說:“我在祭祀的時候,倒是挺虔誠的。”
曹劌笑笑說:“這種虔誠也算不了什麼,神幫不了您的忙。”
魯莊公想了一下,說:“遇到百姓吃官司的時候,我雖然不能一件件查得很清楚,但是儘可能處理得合情合理。”
曹劌才點頭說:“這倒是件得民心的事,我看憑這一點可以和齊國打上一仗。”
曹劌請求跟魯莊公一起上陣,魯莊公看曹劌這種胸有成竹的樣子,也巴不得他一起去。
兩個人坐著一輛兵車,帶領人馬出發。
齊魯兩軍在長勺(今山東萊蕪東北)擺開陣勢。齊軍仗人多,一開始就擂響了戰鼓,發動進攻。魯莊公也準備下令反擊,曹劌連忙阻止,說:“且慢,還不到時候呢!”
當齊軍擂響第二通戰鼓的時候,曹劌還是叫魯莊公按兵不動。魯軍將士看到齊軍張牙舞爪的樣子,氣得摩拳擦掌,但是沒有主帥的命令,只好憋著氣等待。
齊軍主帥看魯軍毫無動靜,又下令打第三通鼓。齊軍兵士以為魯軍膽怯怕戰,耀武揚威地殺過來。
曹劌這才對魯莊公說:“現在可以下令反攻了。”
魯軍陣地上響起了進軍鼓,兵士士氣高漲,像猛虎下山般撲了過去。齊軍兵士沒防到這一著,招架不住魯軍的凌厲攻勢,敗下陣來。
魯莊公看到齊軍敗退,忙不迭要下令追擊,曹劌又拉住他說:“別著急!”說著,他跳下戰車,低下頭觀察齊軍戰車留下的車轍;接著,又上車爬到車桿子上,望了望敵方撤退的隊形,才說:“請主公下令追擊吧!”
魯軍兵士聽到追擊的命令,個個奮勇當先,乘勝追擊,終於把齊軍趕出魯國國境。
魯軍取得反攻的勝利,魯莊公對曹劌鎮靜自若的指揮,暗暗佩服,但是心裡總還有個沒打開的悶葫蘆。回到宮裡,他先向曹劌慰勞了幾句,就問:“頭兩回齊軍擊鼓,你為什麼不讓我反擊?”
曹劌說:“打仗這件事,全憑士氣。對方擂第一通鼓的時候,士氣最足;第二通鼓,氣就鬆了一些,到第三通鼓,氣已經泄了。對方泄氣的時候,我們的兵士卻鼓足士氣,哪有不打贏的道理?”
魯莊公接著又問為什麼不立刻追擊。曹劌說:“齊軍雖然敗退,但它是個大國,兵力強大,說不定他們假裝敗退,在什麼地方設下埋伏,我們不能不防著點兒。後來我看到他們的旗幟東倒西歪,車轍也亂七八糟,才相信他們陣勢全亂了,所以才請您下令追擊。”
魯莊公這才恍然大悟,稱讚曹劌想得周到。
在曹劌指揮下,魯國擊退了齊軍,局勢才穩定了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