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硐

曲硐

位於雲南省大理州永平縣境內的曲硐村,是一個擁有七千多人的回族聚居村。位於大理、保山、怒江三地州交界處,東臨銀江河、西靠小獅山、南貼大保高速、北依320國道。是一個以伊斯蘭文化為主,融合宗教文化、農耕文化、馬幫文化、飲食文化、建築文化、服飾文化為一體的多元文化地,同時又是一個有著溫泉、美食、古道、古城和濃郁回族文化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曲硐
  • 地理位置:雲南省大理州永平縣境內
  • 人口:七千多人
  • 交通:便利
名稱由來及村落形成,曲硐清真寺,曲硐清真古寺,曲硐文化城清真寺,曲硐溫泉,曲硐美食,曲硐核桃,

名稱由來及村落形成

永平曲硐,是一個居住著七千多以經商出名的回民的村落;永平曲硐,是一個四季冒著天然溫熱泉水、出產各種風味和特產、集散多種農副產品的地方;永平曲硐,是博南古道滇緬公路320國道大保高速大瑞鐵路(在建)旁有著溫泉、美食、古道、古城和濃郁回族文化的地方,西南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曲硐,古時曾稱“奇硐”,相傳因城西小獅山上有一個奇異山洞而得名。據有關史料記載,曲硐的首批回族源自元朝,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蒙古軍、西城回族軍10萬人攻占大理,大批回族人開始入滇。在征服大理後,大量回族將士受領駐守大理。此後百餘年間,不少中亞,西亞的回族和新疆的“畏兀兒”作為官吏,將領、士兵,軍匠,被派駐雲南達10多次,每次多以萬計,少則數千,在賽典赤·瞻思丁及其子納速拉丁等回族官吏、將領的統帥下,分散在雲南各地進行屯戌。其中就包括當時作為博南古道上得軍事要地——曲硐。
在隨後的元代和明代,又有許多由中亞徵調東來的信仰伊斯蘭教的士兵及江南、陝甘回族士兵,落籍於博南古道沿線的驛站或屯田處所,使得曲硐的回族住戶不斷得到補充,曲硐逐漸成為滇西最大的回族聚居村落。
曲硐歷來人戶密集,地當孔道,曾經幾度設過縣署。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永平縣城從老街移到曲硐,縣府設在東門(現名衙門園)。光緒十八年(1892年),縣城又由曲硐遷移老街。民國元年(1912年)縣城又由老街遷移曲硐,縣府設在北門(現在曲硐完小),民國25年(1936年)因滇緬公路繞道雲龍,又移老街至今。曲硐作為滇西最大的回族聚居地和西南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多種文化在這裡得到相互交融、滲透、促進、補充,最終形成了以伊斯蘭文化為主,融合宗教文化、農耕文化、馬幫文化、飲食文化、建築文化、服飾文化為一體的多元文化。
曲硐主街道曲硐主街道

曲硐清真寺

曲硐清真寺共有兩座,一座是坐落於小獅山東角,建於1913年的清真古寺;另一座是2006年開工,建於小獅山頂的曲硐回族文化城清真寺。兩座清真寺通過陡峭的石砌階梯相連,合為一體,算是雲南省內最具特色的清真寺之一。

曲硐清真古寺

在新河未改道以前,河水從西門街心直下,把整個村子分為兩半,當時人戶雖多,中隔小河,因為往來不便,故有大禮拜寺,小禮拜寺之分,同時也有大墳院、小墳院之別。當時大禮拜寺位於南門大墳院之西,小禮拜寺則在西門小獅山腳。至清末新河改道後,曲硐人口增多,住房面積擴大,村子連成一片。延至民國二年(1913年),合併為一,新建成現有的禮拜寺。整個清真寺範圍分內外兩院,內部有禮拜大殿一幢,南北廂房各一幢,三層叫禮樓一幢;外院有北邊房一幢,路西樓房(包括大門在內)一幢。大殿建築秀麗,古雅端莊,其寬敞別致之處,為全縣清真寺之冠。位於獅山東麓,是全村穆斯林每日禮拜及節日活動的中心。1988年,曲硐清真寺被列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曲硐清真古寺曲硐清真古寺
1990年,經民眾集資、省州縣三級補助,共籌資20餘萬元,新建四層叫拜樓一幢,大門樓一幢,曲硐清真寺更加輝煌壯麗、莊嚴肅穆。縣伊斯蘭教協會設定於寺內。

曲硐文化城清真寺

今天,如果你乘車從大保高速公路緩緩駛入永平曲硐境內,首先跳進眼帘的便是磅礴壯觀的曲硐回族文化城清真寺。其坐落於村中的小獅山頂,規劃建設占地總面積76.5畝,預計總投資1800萬元,按照原清真古寺的軸線文脈向後延續展開,形成以清真寺東西軸線布局為主,以禮拜大殿為中心,其他設施呈放射性布局的結構形態,總體上由禮拜大殿區、文化展館區、阿專學校區、特色商貿區、女賓禮拜區、大門入口區以及觀景長廊等部分組成。
作為整個文化城的標誌性建築物的清真寺大殿於2006年3月開工建設,2008年8月8日竣工,預算投資630萬元,實際完成投資700萬元,其中民眾集資為373萬元。
現在,曲硐文化城內,其他建築、配備設施、綠化仍處於在建階段。建成後,將成為雲南省三大清真寺之一。

曲硐溫泉

曲硐溫泉盛名遠播,與多數溫泉地處偏僻之地不同的是,曲硐溫泉恰好就在曲硐村內,是當地一個重要的旅遊資源之一。
(一)曲硐溫泉歷史悠久,盛名遠播。“曲硐氤氳化,涓涓涌潔泉。方塘常有熱,勺水勝人煎……”這是民國時期一位不知名的文化人對曲硐溫泉的由衷讚嘆。由於溫泉地處博南古道的必經要塞,因而開發較早。我國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在其《遊記》中留下了這樣的記載:“溫泉當平疇之中,前門後閣,西廂為官房,東廂則浴池在焉。池二方,各為一舍,南客北女。門有賣漿者,不比他池在荒野也。余先酌而入浴,其湯不熱而溫,不停而流,不深而淺,可臥浴也。……”由此可見,曲硐溫泉遠在明代便已盛名遠播。可以想像,那時的曲硐溫泉便已集吃、住、浴為一體,不是荒野溫泉。清末,溫泉房舍遭兵燹。民國31年(1942年),抗日駐軍28師與地方協力重修,建男女浴室3所,樓房4間,廚房3廈,並在四周廣植柳樹,成為“綠柳成蔭、景色迷人”的風景勝地,被譽為“柳林溫泉”。
(二)溫泉水質。根據大理州綜合技術檢測中心的檢驗報告顯示,曲硐溫泉色度5度,無異味,無漂浮物,ph值7.2,總鐵含量0.03mg/L;總銅含量0.008mg/L;總鋅含量0.01mg/L;鎘含量小於0.05mg/L;錳含量0.06mg/L;鉛含量0.01mg/L;溶解性總固體含量286mg/L;總大腸菌群含量小於2個/L;糞大腸菌群含量小於2個/L。適宜各種理療及娛樂健身開發。
(三)開發現狀。曲硐地熱資源年取溫泉水100多萬立方米,平均水溫在56℃左右。擬開發片區內,現有本地業主建有溫泉賓館。溫泉賓館分南、北兩院,每院各有一口溫泉礦井。南院占地面積7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多平方米,溫泉水流量0.015立方米/秒,水溫55—56℃,日產水量1300立方米。北院占地面積10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溫泉水流量0.016立方米/秒,水溫55—57℃,日產水量1380立方米。溫泉賓館現有40個標準間、35個普通間、3個套房,一個會議室(可容納80人),連街鋪面200多平方米。目前,賓館年接待遊客量約2萬人,年營業額約60萬元。 現曲硐地熱資源開發使用的溫泉總計6口,但檔次較低,設施設備較差,主要開展洗澡、桑拿服務,服務對象多數為當地人,可開發潛力較大。
(四)溫泉特點。曲硐溫泉水體優質,儲量豐富,宜於沐浴,對關節炎、風濕、神經痛、腰膝痛、屈伸不便、痔瘡和一些皮膚病都有明顯療效,同時對治療老人的失眠、心臟病及創傷、燒傷有一定療效。特有的保健、養生功能已被廣泛認可。

曲硐美食

在大理,以永平的飲食最有特色,所以都說“玩在大理,吃在永平”。永平的黃燜雞、大塊雞、臘鵝、鵝肝、泡辣子、泡大蒜、香菇豆豉、杉陽醃臘菜等特色飲食在全省獨樹一幟。其中屬永平黃燜雞最具盛名,有“滇西一隻雞”、“滇西名菜頭牌”、“雞中第一味”、“千里尋一味”的盛譽。永平回族風味以其傳統而又獨具地方特色的餐飲,其黃燜雞、臘鵝、鵝心肝、牛肉涼片、香牛腳、黃燜羊肉、涼雞、木瓜雞等最有特色,深受省內外青睞。而曲硐更以其獨特的餐飲文化讓消費者真正領略“體驗回族文化,品味清真飲食”的深刻內涵。
永平黃燜雞永平黃燜雞
為了充分發揮當地獨特的清真飲食文化,現曲硐已規劃、並準備建設曲硐清真美食街,以迎接各地遊人。

曲硐核桃

曲硐是個不產核桃的村子,卻由於當地回族的經營,成為雲南省最大的核桃集散基地,通過成立協會專業行銷,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核桃交易市場。
曲硐核桃市場一角曲硐核桃市場一角
每到核桃收購季節,來自全國各地的60多戶客商就早早地到曲硐,尋覓商機。此時,忙得最累也最快活的除了全縣2.9萬戶林農外,就數曲硐核桃經營協會了。由660戶農民會員組成的專業行銷隊伍,把大理、保山、怒江、德宏、臨滄等州市的核桃源源不斷地匯聚到曲硐,再通過60多戶客商銷往上海、北京、天津、廣州、浙江、武漢等地。2010年,曲硐核桃交易市場實現交易核桃果、仁1.5萬噸,產值達8億元。
永平位於大理、保山、怒江三個地州交界,而曲硐又作為320國道、大保高速,以及在建的大瑞鐵路交匯處,獨特的地理環境,加上回族民眾善於經商,使得大量農副產品在這裡匯集,使之成為滇西最大的農副產品集散中心。其中,尤數核桃盛名遠播。近年來,本著民間組織,政府指導的思想,曲硐核桃市場日益壯大,其主要原因為以下幾點:
曲硐剝核桃技能比賽曲硐剝核桃技能比賽
一是形成了穩固的購銷網路。上海、北京、天津、廣州、浙江、武漢等外地核桃經營客商與曲硐小城鎮內從事核桃加工交易的35戶行銷大戶聯合,結成“親家”,共同參與核桃的生產經行銷售活動,充分發揮外地客商資金充足、市場信息靈通和本地經營大戶情況熟悉、信譽較高的優勢,形成了穩固的購銷網路,實現了雙方的互利共贏;
二是交易資金得到有力保障。與縣農村信用聯社合作,加大對核桃生產經行銷售活動的資金扶持力度,目前全縣共發放核桃生產經行銷售貸款4900萬元,特別是曲硐農村信用合作社與曲硐核桃經營協會達成貸款協定,向199名會員發放貸款1122萬元,並在貸款手續上給予方便、貸款利率上給予優惠;
三是生產經營領域不斷拓展。引進核桃相關產品生產經行銷售的各類客商,發展壯大泡核桃青果、鮮果、乾果、核桃仁、核桃殼、核桃油以及鐵核桃等各種交易。2011年截至11月初,已交易6.08億元,其中:加工青核桃15000噸、0.84億元,收購鮮果10000噸、1.8億元,交易乾果4000噸、2.08億元,交易核桃仁2000噸、1.36億元。已建成年加工核桃乾果1000噸、生產精製高烹油300噸的生產線一條;
四是交易環境日趨最佳化。由商務、公安等相關部門進駐曲硐,全程做好核桃交易服務,加強曲硐地區社會治安管理,嚴厲打擊各種擾亂核桃正常交易的違法行為,做到公平交易。吸引保山、德宏、怒江等地州及周邊縣市的近100名核桃生產經營戶到曲硐進行核桃交易,同時也為縣內1900多戶核桃購銷小戶營造了優良的交易環境;
五是集散地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投資1985萬元在曲硐建設占地70畝的集加工、交易、倉儲、信息服務為一體的核桃交易市場,現已完成可研和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並列為國家發改委、國家商務部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建設補助項目,工程於4月10日開工,預計2010年底可投入使用。同時,積極發展核桃生產勞動力市場,目前全縣有4000多名農村富餘勞動力專門參與核桃生產加工,單年創造勞務收入,就達近2000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