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石村史

曇石村史

福建文明從這裡開始 曇石村 曇石山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曇石村史
  • 地面積:25公頃
  • 全村人口:兩千多人
  • 文化積澱:深厚
介紹,曇石村史資料,近年來,現狀,

介紹

曇石村史資料

曇石村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是福州古文化的搖籃、先秦閩越族的發源地,福建文明從這裡開始。曇石山文化的遺址就是在曇石村被發現並挖掘的,是中國東南地區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遺存之一,距今4000~5500年,曇石山是一座高出江面20米長形山崗。以閩江中下游為中心連線閩台兩省的曇石山文化,是福建古文化的搖籃和先秦閩族的發源地,它的出現,驚現了不為人知的先秦閩族文化,將福建文明史由原來的3000年向遠古大大推進了一步。1996年省文化廳開始在遺址上修建第一座大型考古遺址博物館,現已建成曇石山文化展廳和考古遺址廳,不僅是專家學者們的考古科研基地,也是廣大青少年愛國教育基地,前來參觀者絡繹不絕。2001年6月22日,國務院將曇石山文化遺址列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曇石村,位於福州西郊,又名驪珠。曇石山平地丘山,如蛟龍橫臥平野,似城垣環護村莊,首臨浩瀚閩江,遙望欲吞一江之水,尾跨蒼茫沃野,遠觀若游四野之洋,地理環境優越。
曇石村占地面積25公頃,,原屬閩侯縣荊溪鎮,後因縣城擴大納入了甘蔗街道。福古路貫村而過,村周邊有三環快速、福銀高速、京台高速,向莆高鐵,交通十分便捷。
曇石村黃姓人家居多,早在明成祖永樂乙酉年(公元1405年),黃姓曇石祖崟公等四兄弟,因祖居毀於洪水後隨母避洪遷居曇石繁衍生息至今有六百餘年。黃姓在曇石定居以後,陸續遷來了陳、侯、蔡、郭、蔣等姓氏。曇石村人傑地靈,享有三代五國公、一門六知縣美譽。

近年來

曇石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曇石村為了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鄉村文明程度為目標,紮實開展新農村建設活動,全村的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可喜變化。現在全村民眾安居樂業,社會治安穩定。在1997----2006年,曇石村先後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村示範村”,“全省民主法治示範村”,“省敬老模範村”,福州市首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三位一體”示範點,閩侯縣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先進村和先進基層黨組織。去年,曇石村通過全體村民和兩委幹部的共同努力,獲得了閩侯縣2007年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雙百工程”試點先進村以及年度績效評估工作優勝單位、年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曇石村現在的規劃是:著眼規劃建新村,立足生產求發展,關注民生解民憂,關心教育作奉獻,強化綜治促穩定。

現狀

曇石村民風淳樸,歷屆的領導班子緊密團結,為了村容村貌建了曇石新區別墅群;為了發展建了工業區、陵園,龍頭企業有工藝品,養殖等;為了民生建了曇石市場、老人活動中心;為了教育搬來了實驗國小和縣一中。現在曇石村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教育、醫療、交通都非常便捷,少有所學,老有所養,人們安居樂業,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曇石村以後會更美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