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與解脫:禪宗心性思想研究

智慧與解脫:禪宗心性思想研究

《智慧與解脫:禪宗心性思想研究》是2008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牟永生。

基本介紹

  • 書名:智慧與解脫:禪宗心性思想研究
  • 作者:牟永生
  • ISBN:9787500472919
  • 類別:圖書 > 宗教 > 佛教
  • 頁數:259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 出版時間:2008-10-01
  • 裝幀:平裝
  • 開本:大32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智慧與解脫:禪宗心性思想研究》在追尋禪宗心性思想形成的文化資源之同時,又對禪宗心性思想的形成與演變做了梳理,再分別從心性空無觀、本體觀、價值觀、修養觀、覺悟觀、解脫觀與境界觀等七方面展開對禪宗心性論豐富內涵之挖掘。這樣的安排,既揭示了禪宗心性思想之豐厚,亦表現出作者之匠心。修禪即修心,禪悟即心悟。因此,禪宗亦被稱為“心宗”,傳禪亦稱“傳心”,解脫的境界亦即心之開悟。

作者簡介

牟永生,男,1964年出生於貴州沿河,曾就讀於貴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先後獲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現為蘇州科技大學公管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從事“倫理學與中國傳統文化”、“價值哲學與儒道佛三教哲學”等課題的研完工作。已出版專著2部,在《哲學研充》、《美國比較哲學雜誌》等海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60餘篇。
·查看全部>>

目錄

導言
一 選題緣起與研究現狀
1.選題緣起
2.研究現狀
二 研究方法與研究目標
1.研究方法
2.研究目標
三 心、性與心性思想
1.心
2.性
3.心性思想
第一章 禪宗心性思想的文化資源
一 印度佛教心性思想
1.性淨塵染與心識緣起
2.心本不淨與性本清淨
3.如來藏性與眾生即佛
二 先秦儒家心性思想
1.性近習遠與為仁由己
2.盡心知性與存心養性
3.本惡之性與人為之善
三 原始道家心性思想
1.心性自然與道德無為
2.心性逍遙與坐忘無待
3.平心靜意與虛心去私
四 魏晉玄學心性思想
1.以心為本與以性正情
2.心性自生與保生存宜
3.真性自足與無心隨化
五 中土早期禪學心性思想
1.攝心定意與息心念佛
2.心妙了色與得性體極
3.聖心虛靜與佛性悉有
第二章 禪宗心性思想的形成與演變
一 禪宗心性思想的醞釀
1.身是道場與心即是佛
2.安心入道與守心淨性
3.冥心入理與忘情契道
二 禪宗心性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1.離念觀心與拂塵覺性
2.識自本心與頓悟自性
3.無念為宗與見性為禪
三 禪宗心性思想的繁盛與衰微
1.自心即道與立處即真
2.修心悟性與五家七宗
3.默照證心與看話明性
4.心性歸淨與禪髓入儒
第三章 心性空無觀、本體觀與價值觀
一 心性空無觀
1.無法無境與無心無性
2.身心本無與佛性自空
3.非心非佛與呵佛罵祖
二 心性本體觀
1.心生法生與性含萬法
2.心主法身與性遍無情
3.本覺真心與圓成實性
三 心性價值觀
1.心即是地與性即是王
2.自心三寶與自性三身
3.識心見性與自成佛道
第四章 心性修養觀與覺悟觀
一 心性修養觀
1.起心外照與攝心內證
2.自性自度與般若觀照
3.佛法現成與任心為修
二 心性覺悟觀
1.心具真妄與漸修頓悟
2.心體本淨與自性自悟
3.即心是道與迷凡悟聖
第五章 心性解脫觀與境界觀
一 心性解脫觀
1.念念無縛與自在身心
2.求心調心與無念無受
3.即心是佛與無心是道
二 心性境界觀
1.心性合一與凡聖不二
2.率性隨心與飢食困寢
3.本來真性與無位真人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