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科學與技術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專業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雷達信號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北京大學智慧型科學系在2003年共同提出成立的,智慧型科學系的前身是西電智慧型信息處理研究所和北大信息科學中心,由兩校數學系、計算機系、電子學系等10個系(所)於1985年成立,主要從事機器感知智慧型機器人、智慧型信息處理和機器學習等交叉學科的研究和教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智慧型科學與技術
  • 外文名:Intellig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提出單位北京大學智慧型科學系
  • 提出時間:2003年
專業內容,起源,專業發展,培養目標,基本要求,主要專業課程,開辦院校,

專業內容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是面向前沿高新技術的基礎性本科專業,覆蓋面很廣。專業涉及機器人技術,以新一代網路計算為基礎的智慧型系統微機電系統(MEMS),與國民經濟、工業生產及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智慧型技術與系統,新一代的人-機系統技術等。特別是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智慧型技術及其套用已經成為IT行業創新的重要生長點,其廣泛的套用前景日趨明顯,如,智慧型機器人、智慧型化機器、智慧型化電器、智慧型化樓宇、智慧型化社區、智慧型化物流等等,對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是自動化工程、機電工程、計算機工程等工程學科的核心內容,工程性和實踐性很強,所培養的學生正是高新技術研究及產業發展急需的人才,同時這裡人才也會對傳統產業的提升和改造起到積極的作用。“智慧型技術與工程”專業融合了機械、電子、感測器、計算機軟硬體、人工智慧、智慧型系統集成等眾多先進技術,是現代檢測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光學工程和機械工程等學科相互交叉和融合的綜合學科;它涉及檢測技術、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及有關工藝技術,充分地體現了當代信息技術多個領域的先進技術,它正影響著國民經濟的很多領域,已成為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和國民經濟現代化、信息化的重要標誌。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專業以光、機、電系統的單元設計,總體集成及工程實現的理論、技術與方法為主要內容,面向前沿高技術,培養具備基於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智慧型系統方法、感測信息處理等科學與技術,進行信息獲取、傳輸、處理、最佳化、控制、組織等並完成系統集成的,具有相應工程實施能力,具備在相應領域從事智慧型技術與工程的科研、開發、管理工作的、具有寬口徑知識和較強適應能力及現代科學創新意識的高級技術人才。

起源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北京大學智慧型科學系在2003年提出成立的,智慧型科學系的前身是北大信息科學中心,由北京大學數學系、計算機系、電子學系等10個系(所)於1985年成立,主要從事機器感知、智慧型機器人、智慧型信息處理和機器學習等交叉學科的研究和教學。

專業發展

教育部 1998 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本科專業有十多個,體現了本科專業設定密切結合信息產業發展需要的客觀規律。  在 2002 年以前,儘管與智慧型科技相關的研究廣泛滲透在上述學科專業中,但只有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這一個二級學科出現了“智慧型”的字樣。除此之外,無論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培養的學科和專業名稱上,都找不到一點“智慧型”的影子! 2002 年後,已經有十所高校自主設定的帶有“智慧型”字樣的新專業獲得了批准,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首批設立“智慧型科學與技術”專業,並從2005年開始正式招生,招生人數逐年呈上升趨勢,2009年已達到160人。南京理工大學設定“ 智慧型機械與仿生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設定了“ 人工智慧與信息處理 ”,上海交通大學設定了“ 智慧型信息處理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設定了“ 商務智慧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設定了“智慧型科學與技術”,等。帶有“智慧型“字樣的研究生專業,一夜之間從 1 個發展為 11 個,可見智慧型科學與技術的學科建設在多個學科領域已經形成了自發的、強勁的發展勢頭。
在高等學校設定“智慧型科學技術”本科專業 引起了不少學校的關注,許多高校正在已經籌辦這個新專業,其中:北京大學於2003年第一個籌辦了“智慧型科學與技術”專業。南開大學於2004年開始籌辦該專業,於2006年招收首屆學生,2010年迎來首屆畢業生,社會反應好。首都師範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於 2003 年 3 月在招生計畫中設立了 “ 智慧型信息工程 ” 專業方向,並同時成立了 “ 智慧型信息工程系 ” ;同年 9 月,該專業方向的 40 名本科學生入校; 2004 年 10 月,又將該專業方向更名為 “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 ” ,並報北京市教育委員高教處備案。北京郵電大學也已經設立 “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 ” 方面的本科專業。北京科技大學:正在籌劃申報 “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 ” 本科專業;北京工商大學在傳統信息類專業中加大了人工智慧方面課程的比重。同時,北京師範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武漢工程大學等院校也正在為申報設立“智慧型科學與技術”專業做準備。重慶郵電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於2009年成立“智慧型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東北電力大學於2013年成立“智慧型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南京理工大學於2014年新增“智慧型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瀋陽城市學院於2016年新增“智慧型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

培養目標

具有基礎面廣,知識面廣,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掌握信息處理及其控制的運用能力。本科畢業後能夠在研發部門、學科交叉研究機構以及高校從事與智慧型科技相關領域的科研、開發、管理或教學工作,並可繼續攻讀智慧型科學與技術專業以及相關學科的碩士和博士學位。

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身心健康,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
具有事業心、責任心、認真學習、勤奮刻苦。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正確處理政治與業務、基礎與專業、學習與健康等關係;
具有紮實的數學、物理、計算機和信息處理的基礎知識,以及心理生理等認知和生命科學的多學科交叉知識的基礎或者認知能力;
具有良好的科學思維、科學實驗和科學研究的精神。

主要專業課程

數位訊號處理、數字圖像處理、信息感知、通信原理、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控制原理、信息網路、智慧型科學技術導論、腦與認知科學、數理邏輯學、人工智慧基礎、神經網路基礎、模式識別、智慧型控制、移動智慧型、智慧型信息處理、人機互動、數據挖掘、自然語言處理與理解、機器翻譯、機器學習、智慧型遊戲
實踐環節包括:計算機上機、實驗、課程設計、大型軟體設計、畢業設計

開辦院校

按教育部審批年份排序
審批年份
專業設定高校
2003
北京大學
2004
北京郵電大學,南開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05
首都師範大學,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武漢工程大學,西安郵電學院
2006
北京科技大學,廈門大學,湖南大學
2007
河北工業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2008
大連海事大學,重慶郵電大學
2009
中南大學,上海理工大學
2010
中山大學,瀋陽工業大學,青島大學
2011
中南民族大學,大連東軟信息學院
2012
東北電力大學,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2013
華南理工大學 , 南京理工大學,武昌理工學院
2014
電子科技大學
2015
華北理工大學,廣州大學華軟軟體學院
2016
瀋陽城市學院,上海大學,安徽三聯學院,黃河科技學院,
廣州商學院,重慶工程學院,雲南工商學院
2017
暨南大學,天津師範大學,河北北方學院,遼寧理工學院,營口理工學院,南京郵電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廣西科技大學,重慶三峽學院,成都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貴州理工學院,滇西科技師範學院,陝西服裝工程學院
備註
學校是前一年經教育部批准,第二年開始招生,如北京大學2004年本專業才開始招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