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御窯

景德御窯

景德御窯,是指專門為明清宮廷燒造使用和陳設瓷器的皇家窯廠,設於今江西省景德鎮珠山。與管理相對鬆散的其他官窯不同,御窯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制度,嚴格管理瓷器的生產。作為獨步天下的皇家窯廠,御窯占據了最上乘的制瓷原料,並從各地徵聘能工巧匠,不計成本,在繼承前人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研製新的瓷器品種。景德御窯生產的瓷器,僅供宮廷使用,嚴禁流向民間,是千金難買的珍品。燒造符合皇帝審美標準的精品瓷器,是景德御窯的最終目標。因此,御窯瓷器,精美絕倫,是明清兩代瓷器的最高峰,也匯聚了中國陶瓷史歷代成就的集大成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景德御窯
  • 是指:專門明清宮廷燒造使用和陳設瓷器
  • 最高峰:御窯瓷器,精美絕倫
  • 匯聚:中國陶瓷史歷代成就的集大成者
景德御窯歷史,管理制度,景德御窯遺址,當代景德御窯,市場價值,

景德御窯歷史

早在東晉時期,景德鎮已經開始燒造瓷器,制瓷歷史悠久。至北宋時期,景德鎮燒造的瓷器質地精良,深得皇帝喜愛。宋真宗下旨將景德鎮瓷器進貢朝廷,並將自己的年號“景德”賜作景德鎮瓷器底款。久而久之,便有了“天下鹹稱景德鎮”之說,當時的“昌南鎮”亦更名為“景德鎮”。
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鎮設立“浮梁瓷局”,專為皇家燒造瓷器,併兼造漆器、棕藤、馬尾、笠帽等。景德鎮當時隸屬浮梁縣,故稱“浮梁瓷局”。在浮梁瓷局的監管下,景德鎮創燒的卵白釉、元青花和釉里紅瓷器,成為舉世聞名的精品。公元1368年,元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浪潮中覆滅,浮梁瓷局也隨之消失。
明洪武年間,太祖朱元璋在景德鎮設“御器廠”,此為景德御窯之始創。憑藉皇家授予的特權,御器廠匯聚了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極大推動了瓷器工藝的革新。永樂、宣德時期的青花瓷器,以胎釉精細、青色濃艷、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久負盛名,被稱為我國青花瓷器的黃金時代。成化時期,創燒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結合的新工藝——鬥彩。成化鬥彩顏色繽紛,色澤鮮明,打破了我國瓷器發色較為單一的局面,也推動了瓷器向著愈加多彩的方向發展。嘉靖、萬曆時期,五彩盛燒一時。五彩瓷器更為豐富多彩,圖案花紋滿布全器,給人濃翠紅艷之感。
清代將御器廠更名為御窯廠。根據清嘉慶年間藍浦編著的《景德鎮陶錄》,康熙時期景德御窯的生產得到全面恢復。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景德御窯的鼎盛時期,也是我國古代制瓷工藝的歷史高峰。乾隆以後的景德御窯,沒有超越清三代的最高水平,但仍然燒造了很多藝術精品。
元末創燒的釉里紅瓷器,在明代中期以後一度衰落,至康熙時期才得以恢復,雍正年間發揚光大。康熙、雍正時期的釉里紅瓷器,發色穩定,色澤鮮艷,遠超前朝。景德御窯對中國陶瓷史的最大貢獻,當推創燒了琺瑯彩和粉彩,將中國彩瓷之美發揮到極致。琺瑯彩瓷器創製於康熙年間。雍正琺瑯彩圖案多樣,並與中國詩、書、畫藝術結合,別具意味。乾隆時期的琺瑯彩有的仿西洋畫意,充滿異域風情,有的以人物題材為主,生動活潑。粉彩創製於康熙年間,於雍正時期獲得空前發展。雍正粉彩採用玻璃白粉打底,用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沒骨畫法渲染,畫面飄逸靈動,具有立體效果。琺瑯彩和粉彩的工藝由宮廷掌握,嚴禁外傳。景德鎮燒造上等白瓷,解送入清宮內務府,再由宮廷工匠完成釉上彩繪部分。因此,琺瑯彩和粉彩瓷器,成品數量很少,堪稱稀世珍寶。景德御窯的另一項重要成就,是仿製汝、官、哥、鈞窯的工藝,尤以雍正時期成就最高。乾隆皇帝推陳出新,授意創製了很多新品種。象生瓷、模仿其他工藝的瓷器以及仿外國瓷的製品極為精彩突出,轉心瓶、轉頸瓶、玲瓏瓷等幾個品種精心巧制而成,充分表現了瓷器多層次的美感。
景德御窯作為皇家窯廠,與皇室的命運和國家的前途息息相關。清末中國,國力衰微,內外交困,景德鎮制瓷業受到嚴重打擊。隨著清王朝的滅亡,續燒五百多年的景德御窯在歷史的風雨中熄滅了爐火。
仿雍正粉彩牡丹紋盤口瓶 景德御窯制_仿雍正粉彩牡丹紋盤口瓶 景德御窯制_

管理制度

明代御器廠由隸屬工部的營繕所管理,同時派內官監的宦官監造。派往景德鎮的宦官,有自恃權杖,橫徵暴斂之事,因此朝廷不時取消由宦官擔任監陶官的做法,改由品官擔任。
清代管理景德御窯的中央機構是內務府造辦處,設於康熙十九年(1680年),初名養心殿造辦處。造辦處對御窯的管理,主要通過官樣制度來實現,即御窯生產的瓷器,其樣式由內務府造辦處提供。雍正《大清會典事例》卷二〇一《工部五》記載:“凡上用瓷器,照內頒式樣、數目,頒發江西燒造解部。”內務府頒發的官樣,既有實物官樣,如宮廷舊藏前朝瓷器,也有紙質畫樣,還有木質器樣、漆器官樣等。在故宮的收藏中,現在仍保存了一些紙質畫樣。這些官樣,均為遵照皇帝旨意而設計,從而保證了御窯產品能夠最大程度上滿足皇帝的審美要求。
在景德鎮,由皇帝任命督陶官,專門負責景德御窯瓷器的生產管理。明代的督陶官多由宦官擔任,以管理瓷器生產為主要職責。清代對宦官控制嚴格,督陶官多由品官擔任。清代督陶官的職責與明代略有不同,他們不僅限於一般的管理職責,同時還帶領工匠進行陶瓷工藝的研究,直接參與瓷器新品種的開發。清初成就最大的督陶官,分別為臧應選、郎廷極、年希堯、唐英。他們管理下的御窯,被稱為“臧窯”、“郞窯”、“年窯”和“唐窯”。四位督陶官中,又以雍正乾隆時期的唐英成就最大。琺瑯彩、粉彩、郞窯紅、仿古瓷這些御窯的巨大成就,與督陶官自身的藝術稟賦、精心有效的管理和對陶瓷事業的熱愛和投入是分不開的。

景德御窯遺址

景德御窯遺址位於景德鎮市中心的珠山地區,以珠山上景德鎮的標誌性建築——龍珠閣為中心,呈南寬向北漸窄的長梯形,周長約1145米,總面積約54300平方米。
1982年——1994年,景德鎮市考古研究所對御窯遺址進行了多次搶救性考古發掘,出土了“十數噸,若干億片”明代御用瓷片。2002年10月——2003年1月,2003年10月——12月,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考古隊,對御窯遺址進行主動考古發掘。共發掘了兩個地點,一是在珠山北麓,即御窯遺址內的東北部,二是在珠山南麓,即御窯遺址的南部西側。發掘面積總計1578平方米,揭露了許多重要遺蹟和出土了大量遺物。景德鎮御窯遺址,因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被評為200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此次考古發掘成果斐然。出土了清末民國時期江西瓷業公司發行所房屋建築;在御窯遺址中首次發現了元代民窯中已經使用的葫蘆形窯爐;此外,通過發掘證實了明初御窯的範圍要比清代大得多。出土瓷器修復品更是琳琅滿目,種類豐富。其中,永樂青花釉里紅梅瓶、
紅釉蓋盒、黑釉刻花香爐等未見傳世,是永樂御窯中極為珍貴的孤品。另有一件紅釉靶盞,
是迄今為止全世界靶盞中紀年銘文最清晰的一件,彌足珍貴。
2006年,景德御窯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開始了御窯遺址的全面保護工作。2010年1月29日,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景德御窯遺址專題研討會上力挺御窯遺址申遺。景德鎮市接下來可能將為景德鎮御窯遺址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做準備。

當代景德御窯

景德御窯雖在清末廢棄,但御窯工藝傳承至今。御窯元華堂,由著名陶瓷工藝大師、御窯工藝傳承人、中國御窯工藝博物館館長向元華創辦。公司1983年創建於千年瓷都景德鎮,原名華弘陶瓷企業有限公司,是景德鎮地區專業從事明清時期御窯陶瓷工藝研究、御窯陶瓷精品製作及御窯歷史文化傳播的最權威高端品牌。
1983年創建至今,御窯元華堂被業界公認為景德鎮當代手工藝陶瓷最高水準的代表品牌。作品多次被選定為國家領導人出訪及贈與外國政要的高端國禮;為中南海、人民大會堂等國家機構製作高端陳設用瓷;為故宮博物院複製古代經典名瓷;更是作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代表江西參展的唯一傳統藝術陶瓷品牌。
2006年,華弘公司被景德鎮市政府授予參與御窯遺址保護建設工程的唯一官方合作夥伴,並於同年投資建設中國御窯工藝博物館,歷經兩年的精心打造於2008年正式開館。該博物館的建成積極推動了御窯遺址保護工程的全面開展,多次接待國家有關部門主要領導以及學術界的專家學者,為推廣景德鎮歷史文化,保護御窯歷史文化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基於御窯元華堂對御窯陶瓷工藝傳承、御窯歷史文化傳播及御窯遺址保護工程的特別貢獻,景德鎮市政府特授予御窯元華堂為景德御窯歷史文化品牌唯一代表,全面參與配合御窯文化項目的打造與推廣。
仿乾隆青花雕刻龍紋扁瓶 御窯元華堂制仿乾隆青花雕刻龍紋扁瓶 御窯元華堂制

市場價值

景德御窯燒造的瓷器,質地精良,精妙絕倫,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收藏價值和市場價值。
2003年以前的瓷器拍賣市場,官窯瓷器最受追捧。2003年之後,隨著景德鎮御窯遺址的發掘,景德御窯瓷器成為瓷器拍賣市場的新寵,價格不斷飆升。在2011年的保利春拍中,景德御窯瓷器是各類精美拍品中的重頭戲。清乾隆御製寶石藍地洋彩蓮花如意萬代尊,以7015萬元成交。當年保利秋拍中,兩件明清御窯瓷器均表現不俗,分別是:晚清內務府總管慶寬家族舊藏的乾隆粉彩極品——清乾隆粉彩山水樓閣如意萬代耳琵琶尊,以5462.5萬元成交;明成化青花內梵文海石榴紋臥足碗,以5117.5萬元的成交價,刷新成化官窯成交紀錄。
清乾隆御製寶石藍地洋彩蓮花如意萬代尊清乾隆御製寶石藍地洋彩蓮花如意萬代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